郭浩
全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也做了明确要求,其强调:生物教学应紧密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生物素材的开发与借助,为学生在生活中学生物、用生物而创造条件。由此可见,实现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辅助下参与至对生物原理、思想、规律等的把握,则势必更具现实意义,也更利于预设教学目标的切实达成。教师应以切实践行生活化教学策略为依托,就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并结合教材中所需学习的重点理论、关键原理等,将其以生活化途径予以呈现。使学生在生活的辅助下,积极参与至课内探究、实践、应用,以深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素养塑造。
一、生活化教学策略简析
实现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可在知识与生活之间搭建互通平台,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思维的激活与认知的升华。而生活化教学策略,则是建立在生活化理念基础上的全新育人方向。其重在以生活为依托,就教学中涉及的理论知识、重点内容、主要问题等,置于生活化情境和实践领域,进而实现知识呈现方式的直观化、形象化、趣味化,来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学习欲望。其在育人导向上,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规律,也更利于教学内容与生活现实的衔接与过渡。而且,就初中生物的学科特性而言,其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普遍与学生生活关联比较密切,其更为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呈现铺设了广阔路径。这使得以生活化现象、素材、资源、实验、活动等为铺垫,来致力于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生态的构建,则势必更利于学生认知发展需要的满足,以及其生物思维与理解能力的强化。
二、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原则
1. 注重整合性原则
教师应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参考,来加强对各类生活素材与资源的整合,以将其最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方式予以呈现,以借此来确保生活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与延展性。而且,教师在落实教学生活化教学材料整合时,应切实注重其与学生认知发展以及教学内容的关联性与衔接性,为学生从生活视角出发来参与生物学习而奠基。以通过对生活素材的深度整合,让其更好地服务于生物教学的高质量开展,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能力提升。
2. 循序渐进性原则
根据初中生物教材的编排体系,教师应在切实兼顾学生认知发展所需的基础上,按照预设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方案,借助生活现象、实物等,做出明确规划与精准预设,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参与持续性、长期性观察与实践,来确保与生活教学的无缝衔接。特别是对初中生物中一些周期性较长的实验,更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组织学生从各领域、各层面、各视觉投身生物观察、思考、分析、论证、研判,来确保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充分落实。
3. 突出开放性原则
对所构建的生活化情境、活动、实验等,教师应坚持开放性原则,切忌按照某一模式、固有流程来生搬硬套,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从而影响其认知发展。而且,教师应在切实确保开放性的基础上,就生物教学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达成的目标等,以多种形式予以呈现,为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参与而助力,使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成为引领学生生活意识萌发的关键,并更好地作用于生物教学的高效推进。
4. 体现人文性原则
教师除了应注重对生活中诸多资源的利用外,更应多加强对一些人文性、社科性、文史类资料的开发,以据此来凸显生物教学指导与设计的人文性特性。让学生在诸多彰显着生活魅力的人文资源助推下,获得对生物内涵的领悟,以此來发展其人文素养、内在涵养,使生物教学的开展成为助推学生认知体系完善的保证。此外,还应加强对一些与生物学家有关故事、史料等的开发,以此来助推学生的认知升华。
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生活化教学策略注重在生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中,为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索、观察而助力,以切实助推学生的兴趣激发,并为其认知能力的发展而助力。同时,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还可切实丰富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认知体系完善,以及其综合素养塑造。
1. 更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
通过生活中各类现象、素材、资源等与生活教学的深度融合,可使初中生物中的一些抽象理论、复杂知识等,转化为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生活知识。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物学习重点、难点等的深入内化,且更利于其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索主动性,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域,丰富其认知体验,为学生的认知发展而打下坚实根基。
2. 更利于课程资源的丰富
传统生物教学的开展,过分注重对知识的强制灌输,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认知潜能开掘,且会对教学实效增强,产生不利影响。而生活化教学的落实,可为学生从多领域获取生活知识,并对其予以内化而助力。而且,在各类生活素材等驱使下,教师开展不同生物知识讲析的方式将会更加丰富,生物课程资源的获取途径也会更为宽泛,这势必更利于学生在多种形式的生物教学资源驱使下,领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以帮助其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认知体系,来促进其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培植,为初中生物教学向着多领域、丰富性迈进而助力。
四、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生活化教学的诸多优势,使得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更易确保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落实,以及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因此,教师在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来落实初中生物教学设计与指导时,应以适度创设生活化情境、设定生活化问题、构建生活化作业等为铺垫,将生物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重要思想等,以生活化视觉予以呈现,来提升生物教学设计的延展性与开放性,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物认知能力升华。
1.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切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在直观感知与理性思考中参与至对生物理论的学习,是新课标对初中生物教学做出的全新定位。因此,教师应以创设生活化情境为切入点,将学生身边的生活素材、实物、现象等,以多种途径迁移至课堂。组织学生在生活化体验与感知中领悟生命本真,为其逐步内化重点生物理论而助力,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思考的兴趣。而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引领下,初中生物教学的丰富性也会切实增强,其自会对学生的认知潜能开掘、情感体验丰富而产生积极影响,进而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育人目标。例如,在开展“植株的生长”教学中,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源为铺垫,将校园内学生所熟悉的植物生长过程予以动态化呈现,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近距离观摩中,切实了解根的生长过程、枝条的发育过程,以帮助其充分感受植物生长的奥妙,来增进学生“热爱植物”的情感体验。让其在更为丰富、鲜活、直观的认知体验中,充分了解植物各个结构的形成过程,来丰富其情感体验,助推其认知发展。
2. 设计生活化学习问题,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生物是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自然科学,其中的很多理论,虽然在呈现形式上较为抽象,但却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通过对生活化问题的设计,为师生、生生的课内互动、协作、探究而助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从生活的角度入手,开展深度思考,以切实促进其形象化思维发展,来提升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而且,还可通过生活化问题的驱使,对教学设计的方式予以优化,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切实化解学生的认知困惑,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而奠基,使初中生物教学的生活化特性得以切实凸显,来确保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在“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学中,可及时引入生活化问题:新装修的房子总是通过摆放很多绿植的方式来净化空气,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在切实关联自身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争辩、互动、研讨,来激活其思维。而随着学生探究的深入,继续追问:绿色植物是如何净化空气的?让学生在迫切探究欲的刺激下,分组设计验证实验,并得出结论: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来实现对空气的净化。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生物思辨能力,来促进其创新素养与实践意识的提升。
3. 构建生活化课程作业,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
实现生物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巩固课内所学、内化生物理论而助力,是确保生活化教学策略得以落实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完成课内教学指导后的作业设计中,应切实加强对各类生活元素的利用,就作业的设计形式、构建途径等,予以优化、革新、改进。让学生在多种作业项目的驱使下,积极投身实践与运用,以避免枯燥、单一、乏味的作业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束缚,为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生物知识,并对其进行深度巩固而奠基。而在生活化作业的刺激下,学生的作业兴趣也会切实激活,这自然更利于其认知体系的逐步完善,以及思维与理解能力的逐步深化。例如,在完成“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充分内化课内所学,可顺势引入生活化作业:请自行记录自己一天内的食物与营养摄入情况,结合课内所学来判断自己的营养含量是否合理?并为自己设计一份更为科学、合理的食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学生高效巩固课内所学,并切实夯实认知基础,来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而奠基。
总之,生活化教学策略重在对学生认知规律、身心特性的切实遵从,其不仅是确保初中生物教学革新的必然选择,更对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生活的意识培养也具有积极影响。而且,学生在生活化场景、问题、活动等引领下所参与的探究与实践,势必会切实拓宽其认知视域,且更利于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丰富性、趣味性呈现,以切实增强初中生物课堂的魅力与生机,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塑造。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化策略的驱动,生物教学的实施方式也会更加多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获得的体验必然会更加丰富,这自然更利于教学实效的增强,以及学生生活意识的培育、實践技能的强化。因此,教师在借助生活化教学策略来开展初中生活教学指导时,应以充分兼顾学生认知实际为参考,来做好对现实生活中各类素材的开发与借助,将其以情境化、趣味化、实践性途径融入学生视域,来激发其生物学习兴趣。为学生在生活的引领下参与探索、互动、分享、研讨而助力,来助推其生物认知能力的切实发展,于潜移默化中拉近生物与生活的距离,来确保初中生物教学向着纵深领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