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莹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学习对于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将相对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易懂,采用问题化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模拟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结合情境中的物理现象探索其背后蕴藏的物理规律;通过对问题的趣味设计为学生营造探索氛围,强化学生对物理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的理解;通过让学生主动产生质疑,激发学生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推动下完成学习探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要融合对课后作业的探究性设计,全面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基于此,本文通过五个方面对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展开高中物理知识教学活动展开分析,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物理素养。
一、应用问题教学法展开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应遵循的原则
(一)启发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师若想要运用问题教学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要遵循启发性原则进行问题的预设,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启发性原则指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对相关知识点进行主动探究和深入学习,因此,教师在对问题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以往已经教学的内容以及即将教学的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找到已学知识与要学知识之间的“共通点”和“关联性”,并以此为抓手设计问题,从而让问题更有针对性,让问题教学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物理素养提升的“法宝”。
(二)适度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师若想要运用问题教学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还要遵循适应性原则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适度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为学生进行问题设计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问题设计,从而确保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答案的探讨过程中,这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探索成果的重要基础,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最终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心态。
(三)延展性原则
高中物理教师若想要运用问题教学法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也要遵循延展性原则。延展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让问题成为巩固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的手段,还要为学生延展更多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进行规划,让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探索能力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得以激发,那么在其内心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加之教师的有效引导,学生就会逐渐具备独立分析与自主判断的能力,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使课堂教学呈现出良好的延展性。
二、问题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创设高效问题情境
对于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来说,其与初中物理教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教师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潜能,通过问题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高中物理教材知识点的深入分析,挖掘并设计出问题素材,从而合理地创造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深化学生的学习深度,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带动学生主动产生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位移变化规律》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部分知识为运动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学好运动学的基础课程,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此部分知识,能够用公式或者图像等方法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提升综合物理素养。因此,笔者就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笔者呈现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图片,分析位移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分析顺应操场标线跑步和直线穿过操场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变化规律,在问题的探究中,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二)设计趣味教学问题,营造探索学习氛围
通过问题教学法展开高中物理知识的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热情。但是为了提升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根据高中生的喜好和特点,创造出符合学生兴趣点的问题。
例如,在进行《速度》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本节课程内容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间速度,让学生理解瞬时速度才是正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方向的物理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就通过给学生设计趣味性的教学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學氛围中实现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比较汽车通过一座桥梁和一根电线杆的运动快慢”这一问题,让学生根据汽车通过桥梁和通过电线杆这两个情景的分析与探究,正确掌握应采用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进行解答,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物理思维,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其实,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并不单单指教师向学生提问,还要让这种教学方式与“生本”教育理念充分融合,让学生成为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主体,充分发挥出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时刻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最主要位置,让学生得到启发、提出质疑,主动进行问题的自主探究。
例如,在进行《弹力》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此节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弹力的产生条件,掌握胡克定律的概念和实验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在学习此部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时就将重力知识与弹力知识进行了融合并制作成了微课视频,将重力与弹力的现象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视频内容的观看中产生疑问,主动提出问题。笔者再根据学生的疑问对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确“重力”与“弹力”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根本区别,深化学生的理解与认知。
(四)创设问题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虽然此阶段的他们与初中生相比,其自主学生能力、探究能力等均有了明显提升,但是他们在浩瀚的知识学习中,依旧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学生如果仅凭个人的能力学习知识,势必无法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妥善解决。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实践时,可以将其与合作学习进行融合,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共同解决问题,提升整体学习质量,促进综合物理水平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自由落体运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笔者就在教学完此部分知识内容之后,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综合性的探究任務,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首先,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将学生分成了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之后,笔者将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分发给学生,如纸片、石头、盛满水的水瓶以及各种实验操作器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这些材料进行实验设计,结合笔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的深刻内涵。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笔者要求每一小组的学生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具体的实验设计流程,同时会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内容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最后,笔者还给每一个小组提供了成果展示的机会,并让其他小组的学生针对展示小组的分享内容向其提问。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效提升了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的趣味性,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法的推动下,丰富了自身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视角,从而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了学生的物理思维。
(五)布置课外探究问题,提升学生物理思维
随着国家教育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也要注重对学生物理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教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课外问题,让学生在课下完成物理作业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锻炼自己的物理思维,并实现对课上知识的有效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强化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中,此部分知识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其产生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分析能力,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教学完此部分知识之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实践探究作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找出摩擦力的真实案例,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原理进行解答,并在下次上课时给其他学生和笔者进行展示,同时接受笔者和学生的提问,笔者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作答情况进行打分。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应变能力。
总而言之,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下的重要产物,在当前的高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因此,高中物理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思路,通过“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创设高效问题情境”“设计趣味教学问题,营造探索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创设问题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布置课外探究问题,提升学生物理思维”五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提问教学法”的灵活应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意识,最终实现对学生良好发展的全面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