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丁爱军团队最新研究发现,作为全球重要自然灾害的野火不仅受气象条件影响,而且其所排放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也可改变气象要素,由此产生天气尺度的正反馈机制显著增强全球不同沿海地区的极端野火事件。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Science)。野火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别是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具有辐射特性的气溶胶和温室气体。文章通过分析过去20年全球不同野火燃烧区的卫星观测数据,发现野火不仅是传统认识上的受气象条件的调制,燃烧排放的气溶胶也可经由复杂的反馈过程显著改变影响火行为的风速、湿度和降水等关键气象参数,进而增强野火的蔓延和扩张并产生更强的环境健康效应。
典型地中海气候和季风区的野火-天气正反馈机制(图片来源于南京大学网站)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研究员马耀明等人与合作者,基于青藏高原多圈层地气相互作用过程观测网络平台开展了新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科学评论》(Earth-Science Reviews)。青藏高原巨大的抬升地形可接收大量太阳辐射,形成独特的热力干扰源,对区域大气循环和亚洲季风进程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热力作用主要通过地表和大气之间能量和水分的交换过程实现。因为环境复杂,青藏高原地气之间水热通量交换的时空变化规律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新研究模拟青藏高原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特别强调风吹雪过程、积雪过程、冻土过程的重要性以及区域气候模式与陆面模型耦合等。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陈佩燕等人综合考虑动力和热力因子,通过引入坡度、粗糙度和衰减距离,基于复杂地形的影响,通过螺旋雨带等非对称参数化方案优化极端降水强度的模拟。相关成果发表于《应用气象学与气候学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评估台风暴雨风险对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建立了适用于巨灾风险评估的中国登陆台风降水参数化模型,模型综合考虑动力和热力因子,通过引入坡度、粗糙度和衰减距离,考察复杂地形的影响;同时通过螺旋雨带等非对称参数化方案优化了极端降水强度的模拟。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开明、李熙晨等人与合作者发现全球变暖和年代际内部变率协同效应导致近期中太平洋和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增加。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厄尔尼诺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一种气候现象,影响全球气候和极端天气。深入分析历史厄尔尼诺演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认识厄尔尼诺演变的原因和机制,同时也有助于理解全球变暖下的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带来的影响。文章所发现的结果表明全球变暖可能使超强型厄尔尼诺和中太平洋型厄尔尼诺的发生概率增加,从而显著影响我国东部气候,这也进一步强调了减排和碳中和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