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传承革命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文化交流等。本文从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小红军之歌》《会师谣》等红色音乐文化为切入点,思考这些原创红歌的教育与传承价值,全方位地融入到中小学生教育当中,实现对红歌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红色音乐的“立德树人”效用。
【关键词】红色音乐文化;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
【中图分类号】J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163—03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最终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民族抗战和革命力量团结,而且也对中国革命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诞生了许多红色的歌曲,像《风雪漫过那座山》《小红军之歌》《这里是红军会师的地方》等等,这些作为长征会宁大会师红色音乐原创代表作,成为当时流行的经典红色歌谣。这每一首红色音乐的背后,都蕴藏着厚重的历史画面,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国家认同构建具有丰富且独特的价值。[1]因此,本文从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小红军之歌》《会师谣》等为切入点,思考这些原创红歌的教育与传承价值,全方位地融入到中小学生教育当中,实现对红歌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发挥红色音乐的“立德树人”效用。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价值
(一)德育价值
红色音乐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能够深化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推进“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习红色音乐文化,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深刻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深刻内涵。歌曲《小红军之歌》通过描述小红军的英勇事迹,展现了革命时期的艰苦奋斗精神和革命精神;歌曲中唱到的“红军”和“革命”等词汇,都是爱国主义情感的象征;“我们”和“大家”等词汇,都是集体主义精神的体现;通过描述小红军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展现了道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可见,《小红军之歌》是一首具有深刻德育价值的歌曲,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培养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二)美育价值
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美学意蕴,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们的精神,温润人们的心灵。将红色音乐融入美育,以“红”促“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小红军之歌》这首歌曲以其优美动人的旋律和生动形象的歌词,展现了小红军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让人们沉浸在美的享受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歌词生动形象,语言简练明了,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歌曲。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红色音乐文化,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历史教育价值
红色音乐文化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通过学习红色音乐文化,可以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而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增强革命斗志。同时,红色音乐文化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小红军之歌》这首歌曲通过讲述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时,一位小红军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救下了年幼的魏煜,他们为了革命、为了理想、为了正义事业,为了救护普通老百姓,面对死亡义无反顾,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实践着一切为人民,建设新中国的诺言。红军长征途中,小红军们不畏艰难困苦、勇敢顽强拼搏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
(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红色音乐文化蕴含着浓厚的思想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可以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同时,红色音乐文化也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定人们的理想信念,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小红军之歌》歌曲中唱到的“红军小哥哥,十六正花季,头戴八角帽,身穿红军衣,听到敌人来空袭,奋不顾身扑上去,舍身救下小魏煜……”表达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情,展现出了小红军战士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作为后辈的我们要永远铭记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血浓于水的恩情,将长征精神和小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一些著名的红色歌曲和革命历史题材上,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引起年轻人的兴趣和关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歌颂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歌曲,在音乐教材、大型节目中都是经典演唱曲目。相较而言,《风雪漫过那座山》《小红军之歌》《这里是红军会师的地方》这些歌曲的知名度明显要低很多,甚至是在地方音乐教材中都不常见,这种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红色音乐文化教育内容的选材单一,难以发挥出地方红色音乐歌曲所承载的教育价值。
另外,红色音乐在传播中主要有自然人及社會组织机构两类传播方式,前者主要是指亲自参与或见证长征大会师的自然人,如亲身经历过长征的红军战士及其后代。对于他们来说,长征会师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即将到来,所以长征会宁大会师是他们崇高的精神高地,而红色音乐就是承载这份精神的最佳载体。但在多年来的传播过程中,很多亲历者由于年龄渐长纷纷离世,导致很多红色音乐不断消失。并且,传播内容缺乏创新是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传播现存的突出问题。以长征大会师为主题的原创红色音乐,革命气息厚重,内容主要以革命斗争为核心,在当前的社会时代中很难引起人们大范围的共鸣,这导致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传播效率不高。
(二)教育资源不足
资源整合不到位,缺少品牌效应。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一些革命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所,在长征会宁的红色教育资源主要包括了长征会宁大会师遗址、长征组歌、红军长征纪念馆等。但是,从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来看,这些红色教育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难以满足广大年轻人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学习需求,没有达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中国革命历史的伟大和红军精神可贵的效果。尽管近年来会宁不断尝试深入整合红色文化、旅游和影视等方面的资源,但由于各职能部门在机制整合及创新力度上缺少充足的经验,成功合作的案例并不多,导致红色音乐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创新度不高、形式单调的情况发生。游客来到长征会宁大会师遗址参观学习,观看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会宁红军会师革命文物陈列馆、红军长征将帅碑林等,却很难专门去听当时的红歌。这种巡游式的方式,传递给游客的信息少之又少,不但呈现不出红色资源自身的特色,也难以有效传播红色音乐文化所蕴含的思想精神。
此外,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区域音乐专业方向及文化课程体系。当前,尽管甘肃各地的学校都开设了音乐课,但课程设置比较分散,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笔者调研了甘肃省内的学校,目前尚无高校设有区域音乐专业,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开设甘肃地方音乐课程,只有少数高校开设了与甘肃地方文化相关的针对性课程。但“非物质文化遗产”类课程较少,音乐方面的课程开设不足;中小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很少涉及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校本课程基本都被其他主课所代替。在区域音乐教育的传承模式上,各个学校都各具特色,没有科学的办学模式和系统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传承方式单一
红歌推广的形式过于简单,难以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在当前物质文化空前丰富的时代,诸多新事物层出不穷,持续刷新着人们的价值观。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西方音乐文化的传入,民众不断趋向于追求多元化的价值观,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喜爱也越来越多。特别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性格叛逆,追求自由,喜欢通过一些另类的表现来展现自己鲜明的个性,对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兴趣逐步降低。
目前,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在传播上,主要通过红色文化旅游及一些特殊节日的主题活动来实现。传播方式单一、渠道有限,是长征会宁会议原创红歌在传播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信息传播速度不断提升,但长征会宁会议原创红歌在传播上仍然基本沿用传统陈旧的模式,很少融入现代元素,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对信息化传播媒介运用的很少,缺少能引起民众共鸣的现代化元素,影响了长征会宁会议原创红歌的传播效果。
三、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路径思考
(一)延展教育内容
红色音乐文化不仅具有思想性,还具有艺术性,要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红色音乐加以组合,发挥“抱团”作用。在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过程中,不能仅是聚焦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可以增加一些艺术价值较高的红色音乐,如《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两者相辅相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红色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除了著名的红色歌曲和革命历史题材,还可以增加一些其他类型的红色音乐,如红色歌剧、红色舞蹈音乐、红色器乐曲等,以丰富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内容。
针对自然人和社会组织机构的传播局限,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会宁原创红歌进行保护和传承。例如,建立数字化档案库[2],将歌曲录音、录像及其曲谱等资料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以便更多人了解和传承。另外,建立传承人制度,将会宁原创红歌的传承工作落实到具体个人或团队,以确保这些歌曲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并且,鼓励自然人和社会组织机构在传承会宁原创红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例如,结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新的红色歌曲,以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和年轻人审美。
(二)丰富教育资源
红色歌曲是红色音乐文化的核心组成,是我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生动写照,是进行红色音乐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红色音乐文化不仅仅是红色歌曲,会宁在《小红军之歌》这些原创红歌之外,还有与红色音乐文化有关的历史人物、建筑作品等内容,要对现有红色音乐文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完善的资源库和数据库,纳入红色歌曲、红色歌剧、红色舞蹈音乐、红色器乐曲、红色音乐文化历史、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路线等红色音乐文化资源,为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资源。
其次,建构学生红色文化内容体系。将红色音乐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中,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渠道,开设红色音乐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3],或者在社区、网络等平台上举办红色音乐文化活动,加强对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红色音乐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将会宁原创红歌编写成教材,纳入音乐教育的课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演唱这些歌曲。在学校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逐渐达到认知、情感和行动的有效统一,进而形成自觉追求共产主义崇高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境界。
(三)拓宽传承方式
面对西方音乐元素的传入,可以尝试将会宁原创红歌与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更具现代感和国际化的音乐作品。这样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也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传播和推广。其次,为推动长征会宁大会师原创红歌的良性传播和发展,创作者需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合理融入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现代音乐元素,将红色音乐朝着多元化发展,使之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四、结语
红色歌曲不仅生动地记录了无数革命先烈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的历史,而且也记录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一个羸弱不堪的封建社会逐步发展到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国家的历程,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强烈的精神感染力,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加强红色音乐文化的教育与传承,从强化认同感、建構内容体系、创新传承方式等方面入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红色音乐文化,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蔡麟.红色音乐文化的特性及未来发展思考[J].广西社会科学,2012(2).
[2]刘红玉.湖南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创新路径研究[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6).
[3]张利.红色音乐文化在中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30).
作者简介:王丽娟(1982—),女,甘肃会宁人,本科,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中级,研究方向为长征胜利纪念馆红色旅游文化、红色研学教育、革命文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