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服色彩描绘古人形象

2023-03-28 07:58张婉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24期
关键词:梨园戏明朝服装设计

【摘 要】梨园戏《太后贺寿》是一部取材于明代史实的历史剧,该剧的服装设计,在遵循中国戏曲普遍原理与梨园戏剧种特殊风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每一个人物个性,特别是女主人公李太后,用戏服色彩图案的设计搭配,描绘出一个个生动的古人形象。

【关键词】梨园戏;明朝;戏服色彩;服装设计;李太后

【中图分类号】J5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4—001—04

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2018年创作的梨园戏新编剧目《太后贺寿》,是梨园戏少有的宫廷历史剧。梨园戏以精致细腻的才子佳人愛情戏,或者古朴苍劲的忠孝节义家庭戏见长。除了下乡业务戏以外,重点原创剧目中极少演绎宫廷历史剧。如何对《太后贺寿》这个宫廷历史剧进行服装设计,对服装设计者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与探索。演员塑造角色,主要是从人物角色的社会地位、故事情节、人世遭遇、心理情感等方面入手,进行细致入里的人物形象分析,从而整理出一套体悟角色、创造角色的方法来,再与剧种的表演程式、音乐唱腔、舞台调度等艺术本体有机结合在一起。服装设计也同样可以沿用这样的艺术塑造之路,先从人物分析入手,以梨园戏的传统戏服样式为基础,在保持剧种艺术特征与格调的前提下,用戏服的样式、色彩、图案等元素去塑造人物,设计出符合明代历史风貌与人物形象的演出戏服[1]。

一、对女主角“李太后”的人物分析

明代万历初年的冬天,名将戚继光巡查长城边防,发现守卫将士因穿了以次充好的伪劣棉衣,而冻伤冻毙多人。戚继光向时任首辅张居正检举此事,原来经办军衣的正是当朝第一外戚——明神宗生母李太后的娘家父亲武清侯李伟、弟弟国舅李全。恰逢武清侯六十大寿,李太后与明神宗正筹备出宫贺寿。这时,张居正以劣质棉衣为寿礼,进献给李太后与明神宗。李太后大窘,向张居正求情饶恕父弟。张居正拒绝了李太后的求情,并且陈明国家利害,要求李太后必须规劝父弟认罪,严惩贪腐,才能推行富国强兵的“万历新政”。李太后无奈,只好雪夜出宫,以贺寿为名,迫使父弟向朝廷认罪。集中演绎了李太后这一个身处家国两难境地,最后大义灭亲的女政治家形象。

李太后是明朝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有着非常丰富的人物层次,给服装设计提供了广阔而深入的人物塑造空间。明朝是对后妃与外戚干政压制得很厉害的朝代,终明一代,对朝政产生影响的后妃与外戚非常少。除了明初的明宣宗生母张太后、明英宗生母孙太后以外,就是明朝中后期的明神宗生母李太后。李太后出身贫寒的农家,入王府为婢,被明世宗嘉靖皇帝的儿子裕王,也就是后来的明穆宗宠幸,生下明神宗而身份骤贵[2]。明穆宗早逝,年幼的明神宗即位,李太后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才能,以及与文官集团首领张居正达成的政治制衡,而成为明朝历史上第三位掌握实权的后宫。在人物形象上,她本身是一位有着正义抱负的女政治家,因此她全力支持张居正,担任首辅十年所实行的“万历新政”,使得垂暮的大明王朝得以回光返照。同时她又是一位母亲,对儿子明神宗寄予了尧舜仁君的培养期望。再来,她又是一位女儿与姐姐,她的母亲因为蒙古鞑靼入侵,而早早死于兵乱。她与父亲弟弟过着贫寒凄惨的生活,对他们充满着深厚的亲情,在自己骤贵之后,尽管严厉约束父弟的外戚权力,但是从亲情上,又不想父弟受到法律的惩处。还有一条更加隐蔽的人物情感线,是李太后作为一个女人,暗地里对英俊魁岸的首辅张居正的爱慕情愫。这些对李太后这个女主角抽丝剥茧一般的人物分析,为服装的设计提供了许多的灵感与想法。

二、贴合“李太后”人物形象的戏服设计

第一场李太后与张居正在皇宫中的对手戏,为李太后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件黄色金绣的大凤袍。黄色是中国古代自唐朝开始,皇家专用的服饰色调,代表至高无上的高贵,在传统戏曲里的帝后、皇子、公主、亲王等角色,多用这个色调。加上金色的金苍绣,更加体现了皇家的华丽与威严。在这场戏里,拥有多重性格的李太后人物,首先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后、国家权力的最高掌握者,这是她的主要戏剧身份,也是她在剧中的第一次出场,所以必须用黄色金绣的大凤袍,给观众以人物视觉上的一目了然。为了体现李太后这个正面政治人物的胸襟与抱负,我在凤袍之外罩了一件上半身的彩色绣凤夹褙。衣袖突破梨园戏传统旦角的窄袖,而改为大宽袖,俗话说“袖藏大乾坤”,必须用这种来体现李太后的雍容大气,并暗喻她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非凡手腕。袖口绣了一圈立体凸显的水波图案,表达了李太后想要“力挽狂澜”的伟大政治抱负。下身的袍裙正面,以及裙摆前幅,都绣了很大的凤凰图案。古代的服饰传统,以龙象征皇帝,以凤象征皇后,从刺绣图案上立体而直接地标注李太后的政治身份,给予她全身的皇家气派。然而,鉴于李太后这个人物的多层次内涵,又在凤袍的里面,设计了一件朱红浅色的内衬,代表她在太后政治光环的背影面,是一个多情内蕴的女子。相对于凤袍的大金绣凤凰水波图案,内衬的胸口、袖口都采用了小巧精致的花草刺绣图案。代表着她在太后威严之下,深深掩藏起来、压抑起来的那种守寡女子的多情,以及对张居正深埋在心底、不敢表露但又热烈深沉的爱慕之情。凤袍下身的裙子设计得比较高,露出更内层的朱红色内衬裙。相对于凤袍裙子的厚重板正,内衬裙子更为轻薄飘动,而且设计了非常多的褶子。一来贴合明代女子喜穿百折马面裙的历史原貌,同时用那么多的褶子,可以突显梨园戏旦角生动丰富的脚下科步,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可以达到湘裙流水、石榴风动的戏服观赏效果(如图1)。同时,用那么多凤袍掩盖之下的裙褶,也暗含了李太后这个人物复杂多层次的心理表达。

三、四场演绎李太后深夜踏雪微服出宫与回到娘家武清侯府向父亲拜寿的戏。在这里她离开了九重云深的皇宫,卸下华丽的皇冠,穿上了常服,只是作为一个女儿、一个姐姐要回娘家看望父亲弟弟。所以,在服装色调上就由第一场的黄色金绣,改为青紫银绣。李太后在行当上属于梨园戏的青衣大旦,采用青衣长帔与青色褶裙是非常具有剧种传统与行当特色的。但是她即使微服离开皇宫,毕竟身份上还是权力高高在上的皇太后,所以不能像其他普通民间妇女那样,采用靛青色的传统青衣。因为古代人常用“朱紫”来形容官宦贵族,所以这里就在青衣的基础上,加上紫色,使李太后在戏服颜色的处理上,能够直观地区别于一般的民间妇女角色。在青紫色长帔上采用银绣凤凰图案,凤凰刺绣图案是继续标注她的太后身份,作为女儿与姐姐回娘家,穿青紫色长帔是妥当的,但是主要的目的还不是看望父亲弟弟,而是以贺寿的名义,去规劝父亲弟弟认罪,她是带着政治任务去的,需要用“大义灭亲”的手段来实现王朝的改革振兴,所以凤凰作为政治身份与责任的象征,是不能在她的戏服上消失的。而采用银绣,而不是金绣,一来是为了与青紫色搭配,达到色调上的统一,如果沿用第一场的金绣,在视觉上就很“跳色”。用银绣还有另外一层人物含义,就是“低调”。父亲弟弟的贪腐导致军队受损,这让一贯以仁政自居的李太后颜面大损,为了保持自己与儿子的统治地位,为了平衡与张居正文官集团的关系,更为了推行富国强兵的“万历新政”,她必须放低姿态、忍气吞声地回娘家去执行“大义灭亲”的揪心政治任务。第三场与第四场,在李太后人物的服装上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披风。披风在梨园戏里又俗称“番氅”,是为了表现人物出行风霜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戏服配件。披上这件披风,要么代表人物出远门、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要么就是代表着深夜出行、风寒露重。例如,梨园戏传统剧目《陈三五娘》的“出奔”一场,精品剧目《节妇吟》中的“夜奔”一场,女主角五娘与颜氏,都是披着披风深夜出行。同时,梨园戏丰富生动、细腻唯美的旦角表演,也赋予这件夜行披风以很多缓歌曼舞的程式表演空间。第三场中的李太后是深夜在天街上踏雪前行,所以在剧种传统与剧目先例的基础上,为这个人物设计了一件介于白色与浅蓝色之间的米蓝色厚披风。剧情发生的季节在严冬,因此给披风做了毛茸茸的滚边,以此衬托雪夜的人物场景。披风上同样做了彩绣的凤凰花草图案。彩色的刺绣颜色,是为了中和本来就很素净的披风,突出人物的身份标志。但是这里的凤凰花草图案绣得比较素雅痩涓,不像第一场凤袍那么大,也比披风里面的紫青色长帔小。因为那么素净的披风,如果凤凰花草图案绣得面积很大,就失去了简与繁的审美比例,也与李太后清高的人物格调不符(如图2)。而且她此时是准备借贺寿之名去行劝罪之实的,一位深爱父亲的女儿,却在父亲六十大寿的场合去“大义灭亲”,这在情感上非常纠结难受。她在踏雪夜行的路上,除了回想自己“一入宫门深似海”的人生艰难,还回忆自己家庭曾经的贫寒,对好不容易得来的富贵,却被父弟的贪腐给糟蹋了,李太后的心中是凄凉的。同时,她还回想到自己一个女人,孤儿寡母面对满朝文武的咄咄逼人。她心中爱慕张居正,从政治上默默地支持他主导的“万历新政”,但在国法是非面前,张居正却是那么的冷酷无情,把她硬生生逼到这种冰天雪地的凄凉处境。她心中所有的凄凉悲苦,通过这件米蓝色素净的披风,与漫天的风雪、满地的冰霜,形成了色调时空上的统一,营造出人物场景融合的舞台意境。

三、张居正等配角的戏服设计点滴

除了女主角李太后之外,再简洁说说其他的几位配角的服装设计理念。首辅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的一代名臣,他才能出众而手段强势,就像汉昭帝时期托孤辅政的霍光一样。刚开始设计的是一身白色素净的软布官服,配以蓝色的水波纹等刺绣图案。这个服装造型表现他的清廉正直的官员形象有余,但是衬托他的强势宰相气质则不足。所以,后来又设计了一套梨园戏传统味道浓厚的“红冠”,也就是红色金绣的文官蟒袍,袍上的前胸、后背、两肩都布满蛟龙团花,突显出他权倾朝野的权臣威严,会更贴近历史原型;明神宗作为一个年仅十岁出头的少年天子,用梨园戏传统的“小贴”行当进行反串饰演。为他设计紧身轻便的明黄色龙夹褙罩龙袍的服装样式,头戴太子冠,不采用宽大的衮服样式,让人物显得灵活伶俐,更有小孩子的人物特质。其实明朝皇帝多戴翼善冠或者皮弁,戴太子冠并不适合。但是这里从剧种特色、舞台表演、小少年人物形象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还是做了超脱历史原貌的服饰处理;李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设计两套风格不同的服饰,第二场等待百官与太后前来贺寿的戏,是红色的“开山”,这是梨园戏剧种特有的高官王侯人物的服饰,类似官员常服,但是形制更为宽大贵气,形成一种介于蟒袍与官服之间的独特传统服饰[3]。前胸、后背、袖口都做类似蟒袍的蛟龙团花图案刺绣,用以体现李伟作为当朝国丈、第一外戚的风光气派,以及做六十大寿的喜庆红火。还有一套是暗灰黑色的员外服,是第四场太后微服出宫贺寿,规劝父亲弟弟认罪的戏。这里的李伟已经隐隐感觉到罪状暴露,女儿会将他父子绳之于法的忧虑,所以内穿灰色长袍,外罩黑色夹褙,周身做蝙蝠的“福字”团花图案刺绣,表面还很富贵权势,但是内里已经是充满灰色调的忧患败落了;李太后的弟弟国舅李全,设计了一身黄色的公子袍服,内穿金黄色长袍,外罩浅米黄色的夹褙,头戴黄色幞头生帽,周身点缀花鸟刺绣图案。黄色是皇室专用的色彩,李伟这种服饰色调,体现了他作为外戚纨绔子弟的嚣张跋扈,又愚昧不谙大祸即将临头的人物个性。

四、结语

《太后贺寿》的人物虽不多,但是都有鲜明的历史原型,明服又是中国传统戏曲最常用的服饰类型,又要兼顾梨园戏剧种的特色,更重要的是贴合人物剧情的个性形象,特别是女主人公李太后的多层复合心理塑造,既为服装设计工作摆下了很多难度,同时也为服装设计的专业提升与方法理念,提供了成长的空间,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吴捷秋. 梨园戏艺术史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

[2]谢子丑.应怜长信寂寂深宫人——梨园戏《太后贺寿》李太后人物浅谈[J].福建艺术,2017(2).

[3]徐巖.审美视角下传统戏曲服装设计中色彩运用特点研究[J].流行色, 2023(4).

作者简介:张婉玲(1985—),女,福建泉州人,本科在读,中级舞台技师,研究方向为舞台服装设计。

猜你喜欢
梨园戏明朝服装设计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梨园戏现象”探微
弦管古乐是泉腔戏曲的曲库——从梨园戏三元老论南音与梨园戏关系说起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尚方宝剑制度究竟是怎么回事
梨园戏开发的可行性与旅游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