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
[摘 要] 现代数学观提出,数学知识中被隐去的部分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素材. 想要在试题讲评中挖掘出知识“被隐去的部分”,需要教师放慢教学脚步,带领学生探寻知识的本质. 文章以一道试题的讲评为例,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分析:重现思维轨迹,“慢”中提炼通性通法;关注知识迁移,“慢”中发展创新意识;注重联想过程,“慢”中激活数学思维;揭露知识本质,“慢”中培养优简能力.
[关键词] 慢教学;价值;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减负增效”理念越来越受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导致部分教师为了快速完成教学任务,采取将现有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因缺乏“归纳—演绎”的过程,无法理解知识的本质,更谈不上灵活应用知识. 课堂教学应结合教情与学情特征,放缓教学脚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这种见微知著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更是践行“减负增效”理念的关键举措.
“慢教学”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塞斯托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应用一种慢且深的思维方式来应付节奏越来越快的学习生活. 无独有偶,我国张文质先生对“慢教学”也进行过大量研究,他认为教育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细微的变化需要经历漫长的沉淀过程. “慢教学”是细致化的教学,是沉浸式、体验式、思考式的教学方式,需基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与合作交流,将问题想清楚、搞明白、悟透彻[1].
当学生亲历知识演绎推理的过程,形成深切的体悟后,知识能顺应学生的思维自然形成,这种“慢工”过程能换来后续的“快攻”,因此“慢教学”理念与当下所倡导的“减负增效”理念并不冲突. 放慢节奏,提升思维,丰富思想,拓宽眼界,收获的不仅仅是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慢教学”深入、高效的教学价值.
例谈“慢教学”的实施策略
问题 已知f(x)=2x2,x≤0-3x-1+3,x>0,若存在唯一的整数x,使得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本题为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一道试题,班上共45名学生却只有2名学生完全正确. 鉴于课堂讲评时间的限制,笔者原本打算将解题方法与解题过程讲清楚就完工,淡化对各种解法以及相互联系的分析. 但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笔者最终决定放慢讲评进度,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通过一道题的讲评使学生获得解一类题的能力.
1. 重现思维轨迹,“慢”中提炼通性通法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遵循一定的规律:①追根溯源,通过对问题的阅读、审视,归纳其所涉及知识的属性,罗列出知识结构要点;②知识内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将实践应用过程转化为一种解题技能,形成通性通法;③后延,透过问题的表象逐渐深入研究问题的本质,随着思维的拓展与延伸,使得感性思维转向理性思维,并提炼出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决本题时,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内化环节没有对知识本质产生深刻理解,无法灵活应用解决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处的讲评,笔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再现解决本题的思维轨迹,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要求答案正确的学生展示其解题过程,尽可能将每一步讲详细.
生1:解决本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步骤:①如图1所示,画出本题相对应的图象;②将>0等价转换成f(x)>a,x>0或f(x)a,x>0或f(x) 师:很好!大家对这个解题过程有没有什么疑问?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听明白了,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没有听懂,于是笔者找了一位自认为听明白的学生来说说解题的重点与难点在哪里. 生2:我认为生1所说的步骤④是解题的重点与难点. 结合图象可得: 当x>0时,因为不等式组f(x)>a,x>0存在唯一的整数解x=1,所以f(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