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
正月里,总忘不了赶在正月十九以前,去一趟白云观。不是为会神仙,不是为打桥底下那个金钱眼,也不是为看那几个打坐的高龄老道,只是为了骑小驴儿,出西便门跑一趟。
骑术并不佳,胆也不大,比起宋妈跟她当家儿的回牛郎山骑小驴儿的派头儿,差多了;她盘腿儿坐在驴背上,四平八稳的,驴脖子上的铃串儿,在雪地里响得清脆可听,驴蹄子嘚嘚嘚嘚的,踏着雪地远去了。我不是那样,我骑的这头小黑驴儿,它也有一串铃铛,为了是大正月,赶驴的还爱给他的“驴头马面”打扮打扮系上红绿绳。我告诉赶驴的,可别离开我太远。小驴儿稍微跑快几步,我四顾无人,就急得吱吱叫。从宣武门骑上驴,出西便门一里多就到了白云观。
白云观虽然是很热闹,但给我的印象却是很破旧,也许看了很多大庙宇的关系,如果不是为了要骑驴,还真是没兴致来呢!记得白云观门前墙上镶着的那个石猴吗?大家进去都要伸手摸一摸,无非是取其吉祥。石猴被摸得黑污油亮,实在不可爱。进来以后,你就花钱吧。石桥洞里,盘坐着一位老道,无数的铜子儿向他抛去。能抛中老道的,当然又是吉利,这叫“打金钱眼”。这样有去无回的掷钱法,实在也是老道的敛钱的好法子。后来币制改了,钞票取代了铜板,可就惨了老道们了。
打过金钱眼,再向里去,就跟护国寺的庙会一样,除了吃的就是耍的,总是千篇一律的那种套圈儿的玩意儿,不要说十圈九不中,你就是套上一百回,也未必能赢回一个小泥狗!再到后院去看房里那几个在炕头上打坐的老道士吧,说他们有九十啦,一百啦,究竟是多大岁数,也说不清。
白云观不过如此。赶紧再出来找小驴,风尘滚滚地骑回宣武门来。一年一度的骑小驴儿逛白云观的目的,就算达到了。
春天和秋天,我总还有两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机会。
西山的范围可广了,往大里说,是:西山内接太行,外属诸边,磅礴数千里。我骑小驴儿可没有这么大本事!西山可说是京西诸山之总名,玉泉山也是西山,碧云寺也是西山,卧佛寺也是西山,八大处也是西山,香山也是西山。古人游西山,常说“西山寺三百”,甚至说“西山寺五百”,数字虽不准确,但庙宇之多是无疑的。
骑小驴儿上八大处,却是我的难忘的经历。小驴儿上山有本事,可是它专爱走那山径小道的边沿,如果它一失足,不就滚下高山深涧了吗?可是它没有,只是使我心惊不已,就紧紧拉住缰绳,“吁——吁——”地喊它。我想小驴儿也是会捉弄人的,谁教你骑了它,使它负担沉重呢!
八大处有名的是秘魔崖,神秘的佛教的故事是很美的。那故事是说:
当年名僧卢师从江南乘船北来,船到了崖下便止而不行,于是卢师就留在崖居。有一天,两个小沙弥来拜见卢师,他们说:“师傅,我们愿意永远地侍候您。”卢师便留下了他们,一个名大青,一个名小青。这样过了几年,忽然有一年久旱不雨,大青和小青向卢师说:“我们可以使雨及时而下的。”说着,他们俩就投身在潭水里,变成两条青龙。过不久,果然甘霖解旱。
许多诗人写了游秘魔崖的诗,我偏爱一首七言绝句:
秘魔崖仄藓文斑,千载卢师去不还。遗有澄潭二童子,日斜归处雨连山。
骑小驴骑到香山的双清别墅看金鱼,也是难忘的事。小驴在别墅门外等着,我们进来休息,游客向池里扔下面包,看尺长的金鱼游来,一扭腰一张嘴,一块面包就吃进去了!我们也谈论别墅的一位慈善家,他有怎样一个残废的儿子的故事。那些故事,那别墅是怎样的走法,都不记得了,只记得金鱼美丽的游姿和小毛驴的丑怪的嘶鸣。
从碧云寺骑小驴到卧佛寺,倒不是一条难行的路,也不远。一丈多长的卧佛,总是那么悠闲地斜卧在大殿里,“接见”年年去探望他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当她还是小小姑娘的时候,就喜欢这个卧佛,她知道卧佛是用五十万斤铜铸成的,前清的皇帝都向他献了鞋子。那个摆鞋的玻璃柜里,三双的尺寸尽不相同,无论哪一双,卧佛都穿不进,但是供獻是一种敬意。后来那小游客长大了,有一年她同亲爱的男友同游,仍然忘不了去看一看她所惦念的卧佛和佛的大鞋子。这一次的西山之游,对她的意义是重大的,春风如轻纱拂面的这个季节,一次骑小驴儿上西山的郊游,增进了她和他彼此的爱慕。难忘的西山啊!
逝去的日子,我不伤感,只是怀念,我读前人的西山诗句,像:
自别燕台白日徂,华阳碣石总荒芜。独留一片西山月,犹照当年旧酒垆。
又读:
人生百岁几日春,休将黑发恋风尘。去年此地君曾至,想见茑花待故人。
总是给我对北方无限的怀念。记得最后一年逛西山是秋天,对满山红叶,有无限山川的离情,知道要走了,要离开依赖了二十多年的第二故乡,心情真是沉重。
骑小驴儿,上西山,已经是十四年前的事儿了!
一九六三年一月一日
(摘自海豚出版社《我的童玩》,爱曦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