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的四维目标

2023-03-27 11:59施利萍
考试与评价 2023年2期
关键词:人生目标习惯笔者

施利萍

我们的传统教育尤其是科举考试,乃至今日现代意义上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指挥棒的产物。由是观之,我们两千年的教育几乎都是漫长而正宗的“应试教育”。高中教育更是如此。

当然,教育观念在不断改变,现今我们强调“立德树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双减”政策的实施,让教育回归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

“双减”政策之下,我们的高中教育该何去何从?回顾教育的革命和进步,笔者认为我们的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负责,我们要培养健康的人。为此,本文提出高中教育的四维目标,即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人生目标。

一、学习习惯

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单一而明确,即进行为期三年的学习,通过高考,为顺利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做准备。

显然,高中学习对高一新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面对这一新的挑战,很多学生表现出惶惑、无措和不适应。他们只会跟着老师走,完全被动地希望老师安排好每一步,缺乏自主性。

他们身上比较明显地表现出初中时期(甚至从小)养成的被动学习的不良习惯,以及由应试而导致的厌学情绪。这与高中学习所要求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以及未来大学学习所需要的自主学习显然是相悖的。事实也证明,高中学习需要良好的自学习惯,仅被动地甚至打折扣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禁要问: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不是一个学生或者说一个人基本的且相当重要的一个素质吗?“当今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学习时代,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所以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人有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以后便可以终身应付自如,这种观念在迅速过时并在消失之中。”并且,在一个人终身学习的生涯中,从师学习始终只是占一小部分,因此,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在当今社会是尤其重要的。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重要素质。

我们期望高中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学习惯。也许高考制度下,无论个性教育的口号多么响亮动听,教师和学生所有行为的指向都只可能是分数,但是笔者期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被教育工作者强调和关注。至少教师们可以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自学习惯。

当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被挖掘出来之后,笔者有理由相信学生在高考中会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这对于他们的高考升学、对于他们的整个一生的学习都是有益的。好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他们将会终身学习,不断进步。我们的高中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自我获取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的意识和习惯。

二、生活能力

高中学习生活条件相对比较艰苦,学生宿舍没有宽敞的私人空间,没有一应俱全的家具,没有独立的卫生间,更没有家人的照顾,这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绝大多数人很不适应,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没有吃苦的心理准备或者说没有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环境不可以选择,人需要适应生活的能力,在现有的条件下生活的能力。面对陌生的环境和比较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可以照顾好自己吗?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吗?

看看他们宿舍。空间少,物品又多,摆放无序。地上同时有鞋子、果皮瓜壳、床上掉下来的衣物,床上也堆满衣物书本。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大多数人初中时期是住宿的。据笔者所知,寄宿生宿舍有专人检查卫生,学生被告知如何叠被、如何摆放衣物鞋子。他们勉强打扫卫生是因为害怕被扣分而受老师批评,而不是认为这件事本身有价值,教师没有让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能力。在学校如此,在家就更没有机会动手了,家长总是为了让孩子多一点时间学习就包办生活中的一切。

这些学生以后怎么生活呢?他们生活中碰到任何事都要找班主任,生病了不懂自己看医生,出门不知西东,银行卡被窃不会挂失,连办个缴费手续也会出错。每一件事都必须由老师去通知他们该怎么做,他们从不会自己主动去了解信息。出了校门和家门,怎样买票、怎样坐车、怎样打电话,许多事都需要自己去学、去做、去主动请教别人。这些缺乏基本生活能力的孩子们该怎么生活呢,笔者深为忧虑。

“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他应该站起来,四面瞭望”。在这个相当于大学预科的高中阶段,我们期望学生能够基本打理好自己的生活,照顾好自己,处理好生活中的日常琐事,以便更好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活能力是第一位的,是最基本的素质,尤其当他们进入大学,这是他们独立生活和学习的首要前提。我们的高中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不是应该在学生伏案学习的同时,多给一点时间和机会锻炼一下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三、人际交往

某生是学习优秀的好学生,但是她在同学中非常不受欢迎。经调查,她自视甚高,从不对他人表示欣赏和赞美。室友买了新衣服,她表示对方长得没有她漂亮,和衣服不般配。一段时间之后就没有人愿意跟她相处了。因此她显得非常不合群,独来独往,跟同学的关系也越发不好。

笔者认为,一个人的亲和力、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是群居的,不适宜长期独处,在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时候需要他人的合作与帮助、鼓励与认同、肯定与欣赏。学会欣赏别人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该同学的问题绝不仅仅是一种不礼貌的小孩子行为,而是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主要是中国式家庭教育造成的恶果。在中国的家庭里,父母一方面对孩子是专制的,实行高压的家长制(家长的权威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无需赘言),决定、代办孩子的大小事情;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又是过度宠溺的。在孩子从“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中,家长很多时候没有能够及时纠正、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和观念,而是一笑了之或任其发展。正是由于这两个方面的结合,脱离了父母的视线之后,很多学生表现出一种不近人情的盲目自大和蛮横无理。

不仅仅是该同学,大多数高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礼貌、绝对情绪化、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缺乏对别人的认同和赞美,诸如此类。比如他们没有打扫公共环境并保持整洁的意识;随便吃他人的东西;在任何场合都可以表现得很情绪化,自由散漫。当存在类似问题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生活之后,我们忽然发现,他们的成长失去了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的和谐交往,是多么的孤独与可怕。人际交往中令人不愉快的小事会给不懂宽容的他们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极有可能埋下心理隐患。

“家庭教育的一切秘诀在于儿童自己去发展,让他们自己去做一切;成人不应该抢先去做,也不应该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惬意什么也不做,而应从儿童诞生的第一天起,经常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充分认识他的人格。”高压和放任的极端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家长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也让孩子认识到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这有利于孩子未来生活中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我们的高中教育有必要从根本上重视起家庭教育,重视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人生目标

总是有一部分学生坚持不到最后的高考,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題而不得不中断学习,颇费人思量。某生是一个聪明的学生,诚实、谦恭有礼,给老师很好的印象。但是他学习热情时有时无,常常情绪低落,整个学习过程中曾几度想要中止学业。和他谈话时,笔者明显察觉他前后言语矛盾。比如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想学,没劲头,什么也做不好。然而当被问及他到底想做什么而做不好时,他很迷茫,他说他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点什么。既然没有想做的事,那么为什么老觉得自己做不好呢?他无言以对。问题出在哪儿?就是缺乏人生目标。

他的例子比较典型,但他绝不是唯一没有人生目标的学生。事实上,高中结束时要求大家填报大学和专业,绝大多数学生都无所适从,希望某个老师能为他们做选择,是选择而非建议。

要知道,开学的第一天,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知道他未来的方向,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当一个学生选择高中的那一刻,难道大学就读方向不是一并开始考虑酝酿的吗?何至于三年过去了,他们仍然没有任何专业目标?或者我们的高中教育过多看到分数的同时,忽略的是人生?我们的学生从来没有明确过自己的目标和追求,他们不知道要读什么专业,更不知道他的人生需要什么。

女作家、教育家陈衡哲先生曾就升学和考试发表过自己精辟的见解:“一个人才的造成,单靠知识是不够的;知识的获得,单靠书本是不够的;书本的了解,单靠数量的灌注是不够的;数量收入脑海中的程度,单靠考试是不够的。”可见,我们读书、考试、升学的目标无一不是为了人生。人生有目标,其他一切事才会充实而有意义。笔者呼吁高中教育能够真正把人生摆到首位,教育我们的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综上所述,笔者切身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基本的生活能力、和谐的人际交往、明确的人生目标应该成为我们高中教育的四维目标。“双减”之下,高中教育要切实关注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教育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自身的目标和价值,而非喊口号。我们需要更多快乐健康、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有人生目标、积极工作、能够从事各项工作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不是只会考试的“天才”。

猜你喜欢
人生目标习惯笔者
上课好习惯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生目标*
西方心理学对人生目标的研究述评
特里的100个疯狂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