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芬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面对所有学生,需要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应从整体视角去关注每个学生,不可以只用考试分数来评定一个学生的好坏。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中跳脱出来,利用分层教学法解决高中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同时根据现阶段学生的思想特点、思维水平和兴趣喜好,构建合理的数学教学目标,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教学的内容,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學活动的基本原则。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指导、进度安排、评价标准等,最终使各个层次的学生收获相应的知识,完成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分层教学的设计思路
(一)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实施分层
教学目标指的是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所预期要达到的学习效果和目的,教学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具体化的要求,展现了更加清晰的教学内容。这是目标的指点,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一定要坚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针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其教育教学的预习内容变得更加富有层次感。
课前预习时实现目标的层次化,由于高中生的数学读题能力和自觉学习能力都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针对这一特点,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分层执行原则下,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下一节课的预期目标进行正确的分层要求,在次日课堂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关注点和提问点都被教师了然于胸,从而能够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把握下一步的教学重点。换句话说,教师一定要遵循素质教育的原则,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情况,对于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情绪以及造成学习成绩波动的原因,均大致有数。在班级内实行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班级内的分层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并实现全面成才的教育目标。分层教学是在层层递进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达成更高层次学习的一种方式,是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的,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自己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达成现代高中数学教材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二)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
根据高中数学分层的目标进行因材施教,比如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达到预期目标,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内容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突破,通过小组间的讨论,A层次的学生能够针对更加具有创新点的高中数学解题思路加以突破,也可以为其他B、C组的学生答疑解惑。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针对B组学生进行更多的讲解,讲解的内容中如果出现疑惑,可以和学生共同解答。而针对C组学生则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在课堂教学实施时,要力求使该组学生能够听懂,并且能做出基础的数学题目。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可能会要求学生针对某些不同的题目,进行课中和课后的练习,练习的过程也应该实施分层。比如,教师在讲完新知识之后,一定要给不同组学生留出知识的消化时间,一方面要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的加深,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普通层次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规律。
这种分层教学理论,最容易帮助教师找到学习的规律,教师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应变能力,就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能够使得学生思维的优劣和思维方法的转变快速体现出来。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分层教学的方式可以把握学生的学习契机,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从课堂的主导者向学生的合作者进行转变,教师成了引导者,而学生也成了有个性化的学习者。这种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达成分层的教学目的,能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个人素质,适应了现代生活的发展需求,也适应了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需求;而在班级内实现分层,改变了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使得教师在面对成绩和综合素质不同的学生时,也能够有更好的应对办法。
三、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分层,细化分组分工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得以有效运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同时做好分组与分工,以此为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上的有效践行打好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先根据多重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在分层时综合学生实际进行全方位考虑,不仅要考虑硬性能力,还要就学生性格特点、个人意愿、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考虑,这样才能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够在课堂上融洽相处,从而有效地为各个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在完成分层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诉求进行适当分组,同时明确各个小组成员的任务,以此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分层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之后,高中数学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标准进行合理分层,这样才能为高中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环境。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上,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数学内容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若为能力较弱的学生安排较难的教学内容,学生自然很难参与到数学学习之中。为此,在进行高中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基于此对高中数学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然后再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基础性的数学概念,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安排一些要求他们创新思考的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每一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有所发展。
除此之外,在明确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还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具体而言就是根据学生能力、素质各方面的差异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优化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发挥分层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三)数学作业分层式安排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得以有效运用,除了上述两点之外,作业分层安排同样也十分重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身就存在差异,所以在为学生布置数学任务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课堂上为学生布置分層式作业,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作业的价值。一方面,对于班级之中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考虑到其数学基础较为良好,教师在为其布置数学作业时可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为其布置一些灵活性、开放性较高的数学题目,这样才能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与处理数学问题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对于班级之中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考虑到其本身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足,教师在课堂上的作业布置自然不能与成绩优秀的学生相同,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以一些巩固基础的课后作业为主,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抵触心理,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有效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真正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果,为分层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发挥提供良好保障。
(四)通过分层进行测试
统一的测试对学困生来讲,在较低考试分数的打击下容易形成挫败心理。而对学优生来讲,考试题目大都非常简单,对基础知识进行考查的题目太多,进而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探索数学题目的积极性。总的来讲,统一的测试没办法了解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详情,进而无法满足各个层级学生的学习需求。
所以,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挣脱出来,突破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层次教学和层次测试,进而有效提升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编制出难度不等的考试试卷,从而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低层级试卷中的题目更多的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中等层级试卷中的题目不但包括对基础知识的训练,还包括一些较具难度的题目和往年高考试卷中的题目。高等层级试卷中的题目大都是过去高考试卷中的难题、压轴题、新型题等,需要深度进行分析解答。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解答适合自己的试卷。如此具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目可充分提升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就感,提高各个层级学生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进而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
(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课堂教学活动属于学生和教师沟通、互动、学习的时间,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以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教师应该遵守潜移默化的教学准则,应该确保各个层级的学生均能参与到交流活动中,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丰富的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在设计、组织课堂教学流程的过程中,把学生分成A、B、C组,将B组学生当作基本参照点,主要是由于该组学生的人数较多,因此将其当作基础参照点可充分确保教学知识点安排的适用性。
另外,教师还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对A组和C组学生的教学,进而提升所有学生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针对部分难度较高的题目,教师可延伸到课余时间来讲解,进而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按照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不要在初始阶段就制订难度过高的题目,一定要逐渐加深难度,以此促进学生迅速掌握新的知识内容,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运用。
综上所述,利用分层分组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更加适合其学习程度的教学启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进步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这不仅可以不断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数学核心素养,而且还可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准。教师要始终坚持赏识教育和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层面的积极性,在主动学习的风气下带动整个班级的数学学习,从而能够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依托现有的学习目标而不断进步,使其数学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明显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