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工人阶级运动及其意义研究

2023-03-27 21:26:10吕斌生李文雨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吕斌生 李文雨

摘 要: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通过考察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充分认识到物质生产及其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造成英国工人阶级极端贫困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英国工人阶级在越来越多的斗争实践中意识到他们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逐渐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渴求科学理论指导。工人阶级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未来人类解放、实现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实践基础。

关键词: 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政治实践基础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79

恩格斯在1842年来到英国,在曼彻斯特进行了两年的经商活动,在这一时期,他在学习经商的空余时间,去了解和观察英国社会,亲自走进工人当中,对工人阶级当时的生活情况进行细致充分的了解,写成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政治经济著作。列宁指出,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是世界社会主义文献中的优秀著作之一”;这部著作是“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极严厉的控诉”,是“对现代无产阶级状况的最好描述”,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第一个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正是它所处的那种低贱的经济地位,无可遏止地推动它前进,迫使它去争取本身的最终解放”。本文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为文本,考察作为社会实践的工人阶级运动,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诞生、人类解放、共产主义实现奠定重要基础。

1 工人阶级运动作为一种政治实践

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运动,就是政治实践的鲜明体现。英国工人阶级从对工业革命中遭受痛苦的无知,到意识出英国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和压榨,到最后工人运动的觉醒,体现出政治实践的重要作用,推动了认识以及理论的创立。虽然恩格斯肯定并强调人们的行为、实践是历史的基础,但是如果不对行为、实践做进一步的唯物史观和认识论的归纳分析,依然不能保证从“实践论”必然走向唯物史观。为摆脱“动机决定论”支配的“实践的唯心主义 ”歧途 ,必须走向崇尚“动因决定论”的唯物主义,这才是恩格斯着力强调的真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解释。

2 工业革命作为一种客观力量促使无产阶级产生

工人阶级的产生为工人阶级运动提供了社会实践主体。工人阶级社会实践主体的产生具有历史客观性,主要体现为遵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主导,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最终导致工人阶级的产生。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但不意味着会产生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产生于工人阶级自觉革命行动中,工业革命前的旧工人阶级在工场手工业中生存,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工人阶级沦为了机器的一部分,工业革命以一种客观的力量促使无产阶级的产生。

工人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只有在不列颠帝国,特别是英国本土,无产阶级的状况才具有典型的形式,才表现得最完备”。在机器出现之前,工人都是在家里进行纺纱织布。工人大部分都是居住在靠近城市的农村里,农村没有很大的竞争,工人闲暇时还会租一小块地进行耕种,生活过的还算美满。纺纱织布耕种的数量按照他们的想法来定,不需要按照任何人的命令来执行。平常有时间他们还可以和邻居进行游戏,一起娱乐,这样能够增强他们的体质,还能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人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不讨论政治,不涉及压榨,不懂大城市的喧嚣,每個人之间和睦相处,过着很理想很舒适的生活。珍妮纺纱机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工人的这种生活。工人们在机器旁能够赚到更多的钱,于是他们就离开了农业投入机器织布。“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新工人通过出卖劳动力获取生活来源,没有任何的资产,他们就这样沦为了无产者,工人阶级身份进行了转变,变成了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主要来源。第一,工业无产阶级。工业革命的发展产生了对工人的需要,工人阶级在城市中的数量逐渐增多。以前的手工业工人比不上机器,机器的出现需要更多的工人,为了谋生,工人们全都投入到了工厂里,成为工业无产阶级。第二,矿业无产阶级。由于当时英国的工业规模巨大,需要大批工人加倍地工作,这些工人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产生,其中大多数人由失去原有生活条件的手工业工人、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爱尔兰移民组成。第三,农业无产阶级。机器打败了手工业,大部分工人抛弃农业转投入专门织布,少部分工人没有去织布,租了大量的土地,通过大面积耕作获取土地的收益。

机器大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珍妮纺纱机改变了英国的工人阶级状况。棉纺织工业的惊人增长,带动了英国经济的 “起飞”,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取代手工业并最终推动无产阶级的产生。

3 极端贫困作为一种生存状况加速无产阶级出现

3.1 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

恩格斯说,“现代英国工人阶级的贫困和穷苦却具有全国性意义,甚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分析当时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对了解工人阶级运动所起的作用具有重要启发。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糟糕同时体现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

首先,英国工人阶级的贫困体现在物质生活。第一,工人在居住方面的贫困。第二,工人在穿着方面的贫困。第三,工人在饮食方面的贫困。其次,英国工人阶级的贫困还体现在精神生活。第一,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很低。第二,道德水平低下。第三,犯罪可能性大。

3.2 工人阶级极端贫困加速了无产阶级产生

产业革命后,工人完全变成简单的机器,成群结队地从农业地区涌入城市。在居住方面,工人们居住在贫民窟、小胡同里,这些房子肮脏不堪,街道令人恶心,空气里传播着臭味,房子勉强能够住人,虽然很破,住在这里都是最穷的人、工资低的人(工人没有工资高的)。这些房子的房租是很高的,对于贫穷的工人来讲极其昂贵。而且这一间房子里居住了很多人,只有几件破旧的家具,生活过的很是艰难。房子和房子之间狭窄,空气很差,到处都是臭味。资产阶级把老房子租给工人住,剥削贫穷的工人,毁坏工人的健康。在饮食方面,工人吃的都是资产阶级所淘汰的食物,以及过期的、腐烂的食物,黑心的商人把掺假的食物卖给工人,完全不顾工人的死活,只顾自己赚钱。有些没有工作的工人,吃烂菜帮、烂土豆、烂水果,如果这些也吃不到,就会活活饿死。之后爱尔兰人加入工厂,他们为了自己能够存活努力工作,他们很顽强,他们的侵入加剧了工人工资的降低和工人阶级状况的恶化。工人慢慢地因为这种环境条件,开始生病,痛苦地死去,很多工人都是因为工作的原因让自己惹上疾病,居住和饮食的恶劣让工人们慢慢不认识自己。资本主义制度让工人们越来越贫困,让资本家越来越富裕。工人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每天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被万恶的资本家剥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是无法改变的。

工人阶级在各自的分工体系中获取自己的工资,给社会创造财富,这些社会财富最终流到资产阶级那里,资本家没有创造任何剩余价值却获得了许多的剩余价值,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加剧了阶级之间的两极分化,工人阶级只有转变成无产阶级,在革命行动中反抗资产阶级,消灭私有财产才可获得解放。

4 工人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其政治实践的主要体现

“人的解放是要放在历史活动中去考察的,要在现实生活中去研究人的解放”。工人阶级的反抗刚开始是这样的。最原始的反抗是犯罪。此时的工人阶级处于一个自发阶段的阶级行动,工人们觉得自己做了很多,可是却一如既往的穷,而资产阶级什么都不做,却把钱赚的盆钵体满,他们想不通原因。犯罪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偷窃,但是偷窃是个人行为来反抗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制度没有很大的作用。后来工人们开始用暴力手段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砸机器,起义,捣毁工厂。但是这种形式太单一,只会暂时地起作用。随后工人们开始有组织的进行罢工,成立工会。但是在危机来临之时,罢工最后的受益者是资产阶级,而不是工人阶级。英国的工人們是用行动来表示对资产阶级的抗议,而德国只是理论家们写一写抗议书。工会的罢工是消灭竞争的第一次尝试,在英国,工人们进行了无数次的罢工,工会和厂主谈判工资,用基金帮助工人,但是工会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是在达到自己目的上使用的手段,如果工厂主不同意工会的目的,工会就会派代表去见厂主,或者送上请愿书,如果工厂主不同意,工会就会让工人停工以及罢工,还有法律也是在维护资产阶级的,工厂主会控股工人,让工人们利益受损。工人们是有足够的勇气去摧毁整个资产阶级的力量的。“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几近完成,但社会关系远没有调整好,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己的政治经济权利,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用自己的力量,联合起来对资产阶级进行反抗,这一阶段的反抗是工人阶级反抗斗争的重要体现。

宪章运动极大地锻炼和提高了英国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和战斗性,这对英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显示出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作用,与早期的工人运动相比,宪章运动有新的特点:第一,在斗争形式和手段上,刚开始是捣毁机器、放火、偷窃,转为了罢工、游行示威、起义。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工人阶级不再是自在阶级,而是转为了自为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第二,在斗争目标上,无产阶级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了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在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止是先前的提高工资等,而是要获得普选权,这表明无产阶级自我意识的觉醒,已经开始作为一支有组织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只有在革命斗争中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

5 工人阶级运动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政治实践基础

在《状况》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恩格斯笔下的工人阶级的斗争,是有一个阶段性、过程性的,从单个的个体到联合的群体,从毫无意识的单个反抗到有组织联合起来的反抗。“他们都一致同意,他们是‘工人——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并且是宪章主义者各种会议上的普通的称呼,——他们是有自己的利益和原则、有自己的世界观的独立的阶级,是和一切有产阶级相对立的阶级,同时也是国家力量所系并能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阶级。”。在整个斗争实践过程中,工人阶级联合起来进行反抗斗争,虽然会受到资产阶级的镇压,但是他们毫不气馁,他们知道只有联合起来,一定会达到他们的目的。他们的觉醒,意味着他们已经成为了一个坚强的力量,工人阶级的解放也将意味着全人类的解放。恩格斯并没有根据自己的思想来切割历史真实情况,并没有用唯心主义的观点来创造历史,他是根据在英国对工人阶级的具体考察来建立理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现是符合社会历史规律的。

工人阶级的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已经在一个新的层面,工业无产阶级必定会更多的推动历史的发展。无产阶级自发性质的行动,还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进行反抗革命的斗争实践,是符合当时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规律的,这个时代必须要创造出一个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来作为革命实践的指导。

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了解到了英国工人阶级具体的状况,适应这一时代要求,积极参与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系统总结无产阶级革命经验,批判吸收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在此基础上和马克思后来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在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进行创作时,并且结合对工人实际情况的考察,已经萌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部著作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它与《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起,通常被看作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准备的重要起点”。《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创作对于恩格斯后来撰写其他著作有很大的帮助,随后他和马克思共同写出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伟大著作,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深入研究早期无产阶级的状况,科学说明其历史作用和地位,有助于揭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全集(24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77.

[2]任平.论恩格斯创立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及其当代意义[J].江海学刊,2021,(04):2231.

[3]刘海霞.恩格斯工人阶级职业健康思想及其跨时代启示——再读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J].山东社会科学,2021,(07):5866.DOI:10.14112/j.cnki.37-1053/c.2021.07.009.

[4]资本论(第一卷),209,210.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J].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3.

[6]于鑫.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逻辑体系探析[J].现代交际,2021,(10):248250.

[7]李述森,关娜.暴力革命还是和平革命?——关于马恩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理论的历史考察[J].东岳论丛,2020,41(08):150-158.DOI: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20.08.015.

[8]吕晓凤,程恩富.恩格斯的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湖湘论坛,2020,33(05):2433+2.DOI:10.16479/j.cnki.cn43-1160/d.2020.05.003.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 北京:人民出版 社, 1957.

[10]张海雷.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的演进[J].学术交流,2020,(12):354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少先队活动(2021年6期)2021-07-22 08:44:0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20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