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荣
稻城县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边缘,甘孜州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属康巴藏区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南北长174公里,东西宽63公里,东与九龙县相接,西与乡城县相邻,北接理塘县,南与木里藏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相邻。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稻城县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境内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海拔2000米,垂直高差达4032米。北部为高原宽谷区,其中的海子山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称。其冰蚀地表发育完全,冰蚀岩盆星罗棋布,3200多平方公里内便有大小海子1145个,规模和数量都是我国少有的,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的重要基地。这里属高原季风气候,绝大多数时间天气晴朗,阳光明媚,自然风光优美,那里有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等,这个王国就是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中,像“香巴拉王国”这样美丽、明朗、宁静、和谐的“净土”也被称为“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皮洛旧石器遗址
稻城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厚重。现稻城县有桑堆河谷红草湿地景区、然央藏乡水寨景区、中国白马鸡之乡——稻城所冲、自龙特色民俗文化体验村景区、培光精品旅游村寨、稻城县亚丁天街旅游区、稻城县红草地景区和色拉花海景区等。
在国家文物局和四川省各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开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郑喆轩组织的考古团队在甘孜州新发现了24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旧石器地点,采集到手斧和砾石石器百余件。这是重大的考古发现,把稻城的历史追溯到远古时代,这些材料为研究甘孜州的史前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对研究中国与世界的手斧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0年在11月下旬,四川省文物考古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组织多学科研究团队,向国家文物局申报了2021年度的主动发掘工作并获批,于2021年4月开始正式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1年9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旧石器时代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通报四川稻城皮洛等遗址重要考古发现成果。202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考古发掘,并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国内科研团队合作开展遗址环境、年代、古DNA和体质人类学、植物考古等多学科研究。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郑喆轩介绍,目前皮洛遗址已发掘面积200平方米,揭露7个连续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层,出土各类石制品超过6000件,地表采集系统记录典型石制品超过3000件。据初步研究,可将皮洛遗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是以砍砸器、重型刮削器为主的砾石石器组合;第二期出现手斧工业(阿舍利技术体系);第三期出现了小型两面器和小尖状器,小型石片石器。
该遗址最重大的发现是数量丰富、形态规整、技术成熟的手斧和薄刃斧,是目前在东亚发现的最典型的阿舍利晚期阶段的文化遗存,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产品。其上部地层出土的小型两面器也可能代表东亚稀少的新型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笔者认为它的发现对研究世界的阿舍利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研究古人类的迁移和生存环境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2021年10月10日至2021年10月13日,应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稻城皮洛考古团队何嘉宁和郑喆轩先生的邀请,笔者很荣幸来到世界海拔高度最高的皮洛手斧旧石器遗址参观考察、学习和交流。
2021年10月10日上午笔者从成都双流机场乘四川航空公司3U8113航班赴稻城亚丁机场。这个机场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飞机场,海拔4411米。郑喆轩先生等从机场接机后,吴师傅开车我们一起前往稻城县金珠镇,县城所在地。沿着公路,我们考察了一些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和岩画。然后车直接开到皮洛遗址,郑喆轩先生带我们到他们的发掘工地,给我们介绍在稻城史前考古的调查、发掘和地层测年的采样等工作。在稻城发现8个旧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皮洛手斧遗址面积大,分了A.B.C.D.E区。郑喆轩先生带我们考察了遗址周围的地质地貌。考古队的摄影师马凯与我们一起考察,拍摄了遗址和工作的照片。
下午,我们在稻城规划馆观察了考古队在皮洛遗址调查和发掘的大量标本,真是大饱眼福。石制品中有加工精致的手斧、手镐、薄刃斧、砍砸器和刮削器等。考古队的郑喆轩、胡玥和谭培阳分别给笔者介绍了调查和发掘出的重要标本。笔者还观察了其他地点发现的石制品。这些资料为研究中国手斧的分布、人类的迁移活动和研究人的认知能力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随后,郑喆轩先生又带我们到茶花村旧石器遗址参观考察。
2021年10月10日晚上,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喆轩安排笔者与考古队员学术交流。为了让考古队员了解世界研究手斧现状,笔者为考古队员作了2007年在法国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的报告《中国手斧的研究》,介绍2007年7月25日至30日,由法国人类古生物学研究所(IPH)和欧洲史前研究中心(CREPT)主办、在法国南部的东比利牛斯省(Pyrénees-Orientales)佩皮尼昂(Perpignan)的托塔维尔(Tautavel)召开的“早中更新世手斧文化:和谐概念的诞生”国际学术会议。当年有来自29个国家的150余名学者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古人类生物研究所Henry de LUMLEY教授召集并主持,包括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和学者,是一次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学术大会。
笔者与大家分享了当时会议报告丰富精彩的内容。首先,与会学者按照地理区域和手斧出现的时间顺序全面总结了世界手斧工业,包括非洲(分为南非和北非)、中东、欧洲、亚洲等。来自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和葡萄牙的学者报告了他们对欧洲手斧的研究成果。作为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的学者对亚洲手斧研究进行了介绍,受到了与会学者的关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侯亚梅和笔者向大会展示了南水北调抢救性发掘队在湖北省丹江口和郧县发现的手斧,这是首次在丹江库区从地层中考古发掘出手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在报告中笔者对中国手斧的发现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在世界手斧工业中的位置做了探讨,并指出中国的手斧是土生土长、独立发明的。从目前材料来看,它比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的手斧年代都要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冯小波、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谢光茂和王頠也分别对郧县人遗址、那赖、南半山和枫树岛遗址的手斧研究做了报告。最后,侯亚梅展示了中国手斧研究的新方法和思路。
因为手斧是关系东西方旧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关系的重要对象,所以亚洲手斧与阿舍利文化的关系问题从讨论一开始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强烈兴趣。报告内容显示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亚洲手斧从非洲传播而来,另一种则认为亚洲手斧是本地独立发明的。例如,Michael D. Petraglia认为中国手斧在尺寸上与非洲手斧相同,所以莫维斯线是不存在的。而Erika BODIN认为,无论从数量、技术类型特征还是从空间分布及其多样性来看,中国石器工业中的手斧与阿舍利体系不同,体现出另一种技术内涵。随后,学者们分成小组围绕三个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第一个主题是“手斧工业的技术、类型、功能及使用模式”,学者们就如何理解手斧生产体系及使用模式提出了不同看法。从与会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技术研究已成为目前旧石器研究的重要方法,如对手斧生产操作链不同阶段的描述已经精细到了原料选取、不同操作链之间的关系及重复修整刃部阶段。与此同时,技术-形态学研究揭示出了手斧工具的结构与形态,而技术经济学研究则通过手斧分析复原出了史前人类的空间占居模式。最后,旨在探讨手斧功能的微痕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欧洲手斧(如英国和西班牙)与切割肉食有关。
第二个主题是手斧文化的意义。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这个问题,如手斧的审美和象征意义,手斧与阿舍利文化的关系,通过手斧研究人类对其领地的使用模式等等。
观察皮洛遗址出土的标本
最后一个主题与手斧文化的创造者——人类本身有关。有学者认为,如果叙利亚阿舍利石器工业是直立人创造的,那么非洲阿舍利文化就应该是更进化的人类所为,而欧洲阿舍利文化则是由海德堡人所创造的。也有学者(Amélie VIALET)在研究了亚洲古人类标本后认为,欧洲的手斧是由亚洲人传播过去的。
在大会期间,会议组织大家参观了法国著名的Arago旧石器遗址、Tautavel史前博物馆和Tautavel会议厅举办的“最早的欧洲人”展览。
此次会议相关学者共聚托塔维尔,既有对以往成果的精练总结与理性思考,也有对当今石器技术研究的精彩展示,更有对手斧乃至旧石器研究未来发展的展望与期待,也必将推动世界手斧研究及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
笔者又简单介绍了2011年4月30日~5月1日第二届世界早、中更新世手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韩国全谷里史前博物馆举行的情况。希望第三届世界早、中更新世手斧国际学术研讨会能在四川甘孜州稻城举行。
在报告的最后,笔者讲到皮洛手斧遗址是重大的考古发现,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手斧遗址,对深入研究世界阿舍利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通过短暂的野外参观考察和观察发现的标本,笔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参考。在下一步的工作,要对已发现的材料进行综合深入的研究。寻找手斧素材的原产地;收集石料进行打制,进行对比研究;采集微痕分析的标本;对手斧等进行扫描,三维分析;考古实验标本与出土标本进行对比研究;要拼合研究;要开展民族考古学调查,复原远古人类的生活。依据稻城的特色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或文化遗产名录;遗址规划要从建遗址公园考虑;从各期文化的石器类型研究人类的生存环境;挖掘史前文化和本土文化打造精品旅游景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介绍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宣传稻城,提升国际知名度;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的活动;举办国际手斧学术研讨会。
2021年10月11日皮洛考古队队员北京大学博士生胡玥作陪同,我们一起到稻城亚丁进行地质地貌考察,看到了雪山、冰川、峡谷、森林、草甸、湖泊和河流等地质地貌景观。稻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要挖掘本土文化,来深入打造旅游品牌。
2021年10月12日上午,在甘孜州和稻城县领导的陪同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社江研究员及笔者、北京大学文博学院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孙华、四川文物局局长王毅、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等,到皮洛遗址考察调研,野外负责人郑喆轩向领导和专家详细介绍了皮洛手斧遗址的调查、发掘、出土的地层及文化遗物等。然后,大家到皮洛遗址工作站参观,郑喆轩在稻城考古工作站向领导和专家详细介绍考古团队的成果,大家戴着手套观察了遗址调查和发掘的精美手斧、手镐、薄刃斧和砍砸器等标本。
2021年10月13上午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举办了皮洛手斧遗址工作进展与遗址保护的座谈会。在座谈会上唐飞院长、笔者、王社江研究员、孙华教授和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喆轩等先后发言。笔者在发言中谈到,通过看媒体报道,考察遗址和生态环境,观察标本和与考古团队的交流,自己有以下感想和建议:这一科学发掘的手斧遗址是重大的考古发现,在今后遗址的研究中,要开展各学科的综合研究,利用科学方法和技术采集各种样品,收集古人类活动的信息。要分阶段发表考古团队的研究成果。建议开展新石器遗址和岩画的调查研究。世界手斧学术研讨会,第一届是在法国,第二届是在韩国,建议第三届世界手斧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稻城举办,提升甘孜州和稻城县知名度。在遗址的保护和规划中,四川有金沙和三星堆遗址的成功案例。在保护规划中,建议建考古实习和科普基地,开展公众考古。要宣传稻城的远古文化,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考古人员走出象牙塔,大众走进考古工地,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依据当地自然和文化特色,申报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提升国际知名度,发展当地的文化旅游业,开发旅游项目。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就是一个范例。该乡也被称为海南的香格里拉和小西藏,2018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颁发王下乡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当地政府挖掘本土文化和远古文化,开展了文旅项目。依据各村的特色开发了《黎花里》项目“诗里画里”——三排村、“酒里歌里”——浪论村、“时光里”(古民居茅草屋活化石)和即将开发的“远古里”——钱铁村(海南最古老的古人类洞穴遗址,距今6.5万年)。建议稻城县挖掘本土文化结合当地的自然美景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建议稻城县与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建立友好市县,进行交流,推动双方的文化旅游业。
祝福考古团队在皮洛遗址的发掘中,有更多的考古新发现,助推稻城的文化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