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中国人物画创作获得了长足稳定的发展,画家更加关注绘画内容的客观性,以历史或现实进行叙事和抒情,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主题性中国人物画。新时期如何构建主题性中国人物画的价值理念,如何加强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应引起文艺理论者和绘画实践者的深度思考,并就相关内容展开深入研究。
一、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特点及艺术价值
(一)主题性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特点
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都要依托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来呈现艺术内容。艺术语言的合理性和表现手法的适切性直接关乎艺术作品创作的质量。在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中,“主题性”是该艺术创作最显著的特点。它强调创作的责任意识和精神价值,要求画家围绕明确的主题展开创作。在进行创作时,画家要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作为人物画创作背景。如将某个历史人物作为创作对象,须选取该人物所处的时代及所参加的典型事件做背景,用以突出主题,丰富主题内涵。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较强的具象特点。画家应对多种形象进行整合,用以加强整体构图,让人物形象表现更加饱满生动。此外,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更注重挖掘人物的思想情感。画家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利用绘画语言将自身的情感融入作品,以提升作品的艺术内涵,使之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对一幅画作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更具表现性,其主题不仅存在于作品的表面,也隐藏在作品的背后,通过深入挖掘,人们可从中收获更多的审美启发和艺术享受。
(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的艺术价值
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不只是展现人物形象的艺术之美,整个创作过程也是依托人物传达情感和精神理念的过程,所以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对人的情感认识和价值观具有引导和启发作用。当前,我国主题性人物画艺术获得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表现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增多,对突出人物形象特点起到促进作用。许多画家在保留传统绘画艺术的同时汲取西方绘画精髓,使绘画艺术获得更加开阔的发展空间,取得诸多成就。譬如在新思想和新技法的支持下,画家站在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理念。通过利用人物画作加强与人们的思想交流和心灵碰撞,不仅促进了艺术审美观念的传播,也升华了艺术作品的内涵,更利于传递正能量,使主题性中国人物画艺术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
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遵从的原则
(一)体现历史再现的真实性
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强调真实性、准确性,画家须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利用画笔再现真实历史人物和事件。也就是说,在进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时,画家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整理相关历史素材,对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对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前因、过程、后果及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同时也要准确提炼人物的样貌、服装、道具和环境等细节。一幅成功的历史题材人物画作,要求画家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融入历史情境,合理把握人物的思想内涵、心理活动及精神状态,赋予作品真实可信的历史感,让观者从多个角度走近人物。如以主题性中国人物画作品《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为例,画家首先要收集关于秦始皇执政的史料,对修筑长城这一事件涉及的人物进行梳理,了解秦始皇修筑长城的动机和原因,明晰修筑长城对整个华夏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影响。无论秦始皇采取怎样的措施,造成怎样的负面后果,都不能否定长城在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及对沿线地区和内陆地区农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保护作用。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真相,画家可以参观历史博物馆,认真研习从战国时期到西汉时期人们的服装、发饰、饮食等生活细节,参考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解将军和士兵使用的兵器、甲胄和马匹等,实地考察秦长城遗迹,深刻感受万里长城蕴涵的历史文化气息。画家只有尽可能多地挖掘历史,将修筑长城的过程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呈现出来,才能使观者切实感受到那段历史。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历史没有留下印记,部分真相无从考证,需要画家合理发挥想象力展开艺术创作,确保画作内容符合历史逻辑,能够展现出应有的历史风采。
(二)体现人物形象的鲜活性
人是事件的参与者,正是因为有了鲜活的人,才让事件发展充满变化。人物作为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主要内容,只有被描繪得准确、灵动,才能给观者带来极佳的审美视觉。在进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时,画家须准确了解人物和事件、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选用一个最典型的情节来突出人物和表现事件,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刘松年创作的《中兴四将图》,该作品展现的是正义凛然的武将,爱国爱民的英雄。刘光世、韩世忠、张俊、岳飞皆是传奇性历史人物,在民间留下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画家从全身的视角展现各个人物形象特点,将这些武将的外在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内在精神刻画得淋漓尽致,配合许多绘画技法完善细节,避免画作落入俗套。对于主题性人物画创作而言,赋予人物鲜活性和灵动性是塑造典型人物的开端,人物塑造须置于适宜的环境中,以写实的手法凸显人物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精神,往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体现主题内涵的深刻性
历史为艺术创作提供素材,艺术丰富历史表现形式。历史与艺术在叙事上有共鸣,但也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强调事件发生的真实性,内容极为复杂。后者强调对历史的整合,再对之进行艺术加工与深加工,赋予其本身新的思想内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历史演进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创作历史题材人物画作品时,画家不能一味地推演和重现历史事件,须加强对历史内涵的解读。也就是说,画家要开阔视野,多角度认识历史事件,除了还原历史事件真相,还要阐释历史事件的意义和价值,向观者提供全新的认知思路。以主题性中国人物画《沙漠变绿洲》为例,画家首先要做的是实地考察,深刻认识荒漠环境下劳作的艰苦和绿洲环境下盎然的生机,理解沙漠变绿洲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深度思考是什么样的人将沙漠变成绿洲,从中提炼出“楷模”的先进事迹,将“坚守”作为主题展开绘画创作。以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切入,依托具象写实的表现手法,真实还原治沙人辛苦劳作的场景,刻画出鲜活灵动且令人钦佩的典型人物。针对人物的塑造,画家可以从外在形象的描绘和内在情感的表达入手,突出治沙人无私奉献、永不退缩,敢于拼搏的精神,赋予《沙漠变绿洲》这一主题更加丰富深邃的思想和情感内涵。
(四)体现艺术语言的创造性
一部令人称赞称绝的优秀绘画作品,无论是内容的创作,还是形式的选用,都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完美結合,更能增添整部作品的艺术色彩,给人以良好的审美体验。在进行主题性美术创作时,画家应选用最合适的表现形式,依托高超精湛的技法构建画面,展现画作内容的艺术性。只有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和展现艺术创造力,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夺人眼球,打动人心。写实性的创作手法在突出主题思想、塑造人物形象及表现艺术美感等方面更具优势,仍是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以创作《农民工》主题性中国人物画为例,为了展现农民工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难的劳动精神,在描绘该人物服装时,画家可以采用干笔皴擦的方法,将衣纹呈现出来,配合粘上灰尘、被汗浸透、有裂口等细节描绘,增强服饰的质感和人物的沧桑感。通过融合绘画语言和客观物象,赋予画面内容表现力和感染力。主题性中国人物画蕴涵丰富的时代精神,画家依托合理的艺术想象和无限的艺术创造,将这些精神以人物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易引起人们对主题性中国人物画艺术的思考。
三、提高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水平的策略
(一)注重题材的普遍性和表现性
任何艺术创作都包含创作者对社会的认识和世界的理解,画家往往以自身所处的社会为背景进行绘画创作,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呈现在画面上,反映的是社会现象,体现的是时代精神。在进行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时,画家要关注创作题材的普遍性和表现性,熟悉主题是否契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是否契合大众的情感需要。只有挖掘题材打动人心的点,配合丰富的表现性,才能让观者提高对题材的认识度和认可度,更好地引起观者的共鸣。纵观古今中外的一些绘画形式,无论是写实风格,还是写意风格,抑或是超现实风格,其表现手法也许不被大众所理解,但是其所展现的精神无不以人类普遍情感为依托。如果画家选择的题材超脱所绘的时代精神领域和公共情感范畴,那么画作就失去与人的思想世界和情感世界交流的纽带,无法引起观者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显然是失败的。
(二)关注当下的审美价值观
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要取得理想的艺术效果,被大众喜爱和理解,画家就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审美价值观。人物画是以人物为主,依托人物的表情、姿态、动作等塑造人物形象,能够展现出画家对社会和个人的情感态度。若画家不注重情感表达细节,片面地以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进行创作,很可能使作品偏离大众审美。时代在向前发展,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唐代以胖为美,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是微胖身材,被当时人们称为国色天香。宋代以瘦为美,如“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的李师师是柔弱身材,被当时人们称为绝世美女。画家要顺应时代发展变化,不能违背时代潮流,结合大众审美调整自己的审美感,依托最感性和最直接的审美心理进行人物绘画创作,将个人情感有机融入作品,赋予作品以灵魂,丰富作品内涵,才能以时代审美精神为准绳促进大众理解作品,使大众产生更深刻的共鸣。除此之外,画家要站在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的视角,利用画作准确传达真实的社会现状,恰如其分地流露情感,赋予作品生命活力。
(三)加强绘画理念和技法的运用
中国人物画中的人物范围不外乎宗教人物、历史人物、现实人物三类。每类人物画的创作都有自己的艺术体系,使用不同的绘画技法突出人物特色。针对主题性中国人物画的人物描写,画家不仅要加强对人物外形的描绘,还要重视对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确保人物形象塑造合理得当。
在具体的创作中,画家首先要结合经验对所选主题内容作出准确的理解、认知与判断,梳理对描绘对象的情感,为相关人物创作铺垫情感基调。其次,画家要加强对叙述情节、画面构图、人物要素等方面的研究,准确把握尺幅和画面感染力对创作的要求,如形象设置、位置安排、色彩设定等,保证画作与类似题材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拉开距离。依托多种表现手法的融合运用,提高人物表现的准确性。保持形式与内容一致,不能偏离主题思想,将情感融入其中,充分调动自身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素养。最后,加强绘画技法的运用,确保人物构图合理,色彩鲜明。以工笔重彩画法运用为例,画家在起稿阶段,先用铅笔在稿纸上准确画出人物造型,完成修改后将画纸蒙在上面覆描。在勾线阶段,采用勾勒法和勾填法进行勾线,突出人物造型效果。在分色染底阶段,为了表现面部和衣褶的凹凸起伏变化,可以在暗处先分染一次重色,面部用赭色分染。在着色阶段,利用三白法上色,突出人物装扮特点。在罩色阶段,为了使色调统一或补救某些不协调的部分,采用淡赭石平涂一到两遍。在提色阶段,对重点部分进行再加工,如眼睛、口角或鼻子等,突出这些部分的效果。工笔重彩画法在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有着广泛的运用,该技法洗练纵逸,惟妙惟肖,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在中国绘画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新时期背景下该艺术的发展仍有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将这一艺术有机融入当下的文化体系,对推动我国中国画艺术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主题性中国人物画创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溯,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弘扬。为了让主题性中国人物画艺术发扬光大,美术工作者须继续努力。
(作者简介:徐锦程,女,本科,江苏省兴化市景范学校,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美术学科教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