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仪
本文对海子所作抒情诗《我,以及其他的证人》《主人》进行了意象分析,在了解海子生平和作诗背景基础上,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哲思雅趣。《我,以及其他的证人》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海子的人生观,而《主人》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海子的爱情观。这两首诗同时诞生于海子早期思想形成时期,是他下一步创作动向的基础。
《我,以及其他的证人》创作于1983 年与1984 年之间。海子从农村贫穷的土地脱胎,进入北大,本诗创作的时间正值海子毕业和进入中国政法大学编辑部。在大学生活中,海子因为较小的年龄和稚嫩的娃娃脸常被认成小孩,校园生活的结束和工作的按部就班增添了海子的孤独。他的诗歌发表之路并不顺畅,所得的报酬甚至不能果腹。在那个时代,他惊人的才华并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海子的朋友常远曾说,他认为来自贫穷封闭地区的海子,更向往温馨、团圆的家庭生活,而不是奔波劳碌。显然,海子并不追求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的救赎。此时,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新思想冲击着年轻的心,他深爱着诞育自己的土地,却也探寻着远方未知的真理。四川诗人钟鸣在其文章中将海子评价为一个中间人,他飘荡于小城与首都之间,追求着它们,却无法属于任何一处。
故乡的星和羊群/像一支支白色的美丽的流水/跑过/小鹿跑过/夜晚的目光紧紧追着。故乡的夜晚,群星闪烁,羊群入眠,小鹿跑过。海子擅长运用巧妙的比喻,将看似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奇妙地组合在一起,意想不到却又完美融合。这是本诗中极具画面感的一句,海子将静态的星与羊群贯以动态,比作流水涓涓。如何让星空与羊群流动?如果主体奔跑起来,那这些白色的圆点,便也可以舞动。那寂静的、浓稠的夜,仿佛有了生命,沉重的黑加入了光亮的色彩,仿佛有了希望。那是由于小鹿跑过,飞速奔跑中,身边的景物连成线地从身边掠过,撕扯开凝固的夜,却跑不出笼罩的夜。
本句所营造的意象如同凡·高的星空,扭曲的树枝,流动的星空。海子非常喜欢凡·高这位画家,也许是天才间的惺惺相惜,他在诗中亲切地将凡·高比作“瘦哥哥”。天空星星的亮,地下羊群的白,还有那怎样都无法摆脱的、如影随形的黑夜,流动着、奔腾着,那一刻,时间有了形状,空间变化莫测,混沌地搅动在一起,从整个维度上裹住小鹿,那跳跃的、灵动的海子的灵魂。极尽夸张与变形的描写,足以展现海子内心的沉浮和情感的澎湃。
在空旷的野地上,发现第一枝植物/脚插进土地/再也拔不出。本句最值得玩味的点,笔者认为是“发现”二字。空旷的野地上,是很难保证只有一棵植物的,显然,对作者来说,这是他所注意到的第一枝。
植物在艺术之始,并没有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不论是西班牙洞穴壁画上的野牛,还是内蒙古石壁上关于生殖崇拜的图像,都没有出现过植物的痕迹,即使它早已存在,人类却依然对其熟视无睹。当植物真正与人类产生联系,用树叶装饰自己的身体,收集种子进行耕种时,人类才真正发现植物,将植物的形象化为神圣的图腾。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句话同时在海子同年的诗《历史》中出现。与本诗不同,《历史》的叙事相对宏大,描述了人类文明的诞生与发展,颇具大局观,彰显了他对中华五千多年来文明的自信。由此可见,“植物”的观点不仅代表个人的命运,更可以与家国相联系。
海子是如何发现第一枝植物的呢?脚插土地,指向天空。植物的状态正如同作者本人,可无奈的是,土地对他的愿望一无所知,远方使他的漂泊无处栖息,他始终不是一枝植物,只是无从依靠的在空中游荡罢了。再也拔不出的,他遥远的故乡,深深扎根于此,埋葬他,滋养他。海子热爱故乡,他在诗中甚至愿意把自己比作一块干净的黑土,但他也同样需要离开,去更远的世界。
那些寂寞的花朵/是春天遗失的嘴唇。鲜艳如花朵,娇艳如嘴唇,这两个意象包含着浓重的性意味,花是植物的性器官,嘴唇也在一定意义上象征着性感。这一句诗像是抒发了海子对爱情的渴望。
冬天万籁俱寂,庄严肃穆,海子用“冬天的人”像神衹一样走来/因为我在冬天爱上了你”来表达爱情的隆重纯洁。春天万物复苏,花朵未开,渴望着春天,它抚过大地,将情感洒落。受到滋润的寂寞的花,像嘴唇一样张开,而春天并不停留,遗落的情感,绽放在天地之间。海子在诗中,将爱情看作受难,他对爱情的悲观态度,在本诗中也有所体现,他的寂寞像散落的花朵,无人流连,无人抚摸。
为自己的日子/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口/因为没有别的一切替我们作证。海子的生活贫寒清苦,他的房间没有录音机、电视机,甚至连收音机都找不到。生活,谁来替他作证呢,忙忙碌碌后依然一无所有,只有生活的风霜刺痛他的脸颊,割裂他的皮肤,那些难以愈合的伤,被看作岁月在自己身上唯一的证明。
我和过去/隔着黑色的土地/我和未来/隔着无声的空气。土地,下沉的,陈旧的,实体的,一层一层,正是海子经年累月沉淀下来的生活,它们最终都回归到了土地,那个生他养他的小小村庄,他的眷恋与爱,挣脱与悔恨,一切都无法改变,无法逃脱。空气,缥缈的,空心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无声的空气,更是让整个意境变得格外窒息,他仿佛能透过透明的空气看到,却无法听清,捉摸不定,对未来的挣扎与叫喊,都被一片沉默统统吞并了,一片死寂。
我打算卖掉一切/有人出价就行。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像负累一般,阻止了灵魂的轻盈,铁链一样锁住他,让他不得脱身。这句的意思非常易解,可是那一切,为什么一定要是卖掉,而不是“忘掉”或者“丢掉”呢?有的解释认为这是因为海子的贫穷,卖掉所换来的钱财可以给他生活上的接济。但笔者反对这种观点,海子虽然经济窘困,但是并不追求金钱,金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束缚海子灵魂的一部分。生存是艰难的,海子也将它看作受难,他所追求的正是脱离生存之苦,享受精神之乐的境界。
“忘掉”确实达到了海子想要的轻装上阵,可是遗忘很难,并不是决定了就可以立即生效,控制自己不去想起是很难的事情,哪怕是真的忘了,根据弗洛伊德关于梦和潜意识的理论,也会化为潜意识,在未来的生活中不自觉地影响我们,在梦中挥之不去地缠绕我们。“丢掉”是一种遗弃,可若是有人捡到归还呢?有人不怀好意地践踏凌辱呢?哪怕弃之路旁,那始终还是诞生于自己的一部分,还是属于自己的。“卖掉”“有人出价就行”是一种近乎戏谑和幽默的表达,有人买,我就卖,其中包含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和迫切想卖出的心情。卖出去,便不再是自己的了,有人出价,他将一切以一种正当的方式转接给了别人,哪怕是想收回也再不可能了,这是一种物理意义上的,完全意义上的转接,他将彻底失去他的一切。
除了火种、取火的工具/除了眼睛/被你们打得出血的眼睛/一只眼睛留给纷纷的花朵/一只眼睛永不走出铁铸的城门/黑井。“火”贯穿了海子大部分的诗,有时他看见火,有时他想将火紧紧握住。“火”代表希望和真理,在希腊神话中,保护人类的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舍与人间,照亮了黑夜与恐惧,最终却被宙斯施以严酷的惩罚。海子擅长将西方文化化为己用,如他同年的诗《海上婚礼》中,“苹果园里/蛇和阳光同时落入美丽的小河”就是化用了《圣经故事》中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的故事。
“眼睛”被“你们”打得出血,心灵的窗口被生活无情地打压。他将两只眼睛分别留给不同的事物,也从侧面体现出海子撕扯、纠结的心态,纷纷的花朵,斑斓的春天,他愿意为世界的美好而停留,愿意倾注那纤细敏感的情思于自然的万物,这是海子简单的希望。铁铸的城门,如此冰冷无情,他深陷其中,永远无法走出,这是海子深邃的悲哀。海子的生活是割裂的,他的诗也时常在充满希望与坠入绝望中徘徊,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进行理解,“生本能”与“死本能”在海子身上的斗争是格外强烈的。这两句诗的顺序特别重要,如若调换,变为:一只眼睛永不走出铁铸的城门,一只眼睛留给纷纷的花朵。那整个风格便会变为向死而生的赞歌。先看到希望而后坠入无尽的黑暗无疑是加剧了本诗悲剧的氛围,当希望支离破碎,这无疑是一曲绝望的挽歌。
“井”在海子的诗中多次出现。在《麦地》中,他写道“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明月高悬,月光纯净温柔,海子幽深的孤独与绝望如黑井一般深不见底,月光照耀着他,却无法照亮他、照透他,这是世界上最温柔纯洁的光芒,也无法将其救赎的悲哀。黑井的灵魂干涸,深邃。整首诗如在夜里般,而黑井的黑却比夜更深,诗最后两个凝练的字“黑井”将整首诗升华,在情感至浓之时归于寂静。
对于他的诗作《主人》,海子创作这首诗的时间是1985 年,正值与女友的热恋期,在如此欢欣雀跃的状态中,这首诗依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海子的现代诗诗体大多非常自由,而这首诗对仗极其工整,运用了文学中蒙太奇的手法,将“你”与“我”的境遇分别描写出来,读完上一句的情境之后,立刻切换到下一句一个截然不同的场景,带给人丰富的审美层次。
你在鱼市上/寻找下弦月/我在月光下/经过小河流。鱼市是生活气息很浓的地方,而月亮代表的又是心中澄澈的梦想,鱼市中的下弦月,指的不就是鱼儿肚皮所泛的莹白色吗?“你”飘然走过腥臭的鱼市,却总能理解到别人未曾留意的美丽。鱼鳞波光粼粼的黑色,又像是月光照耀下,我踏过黑夜中的小河,纵然我与你不在同一片空间,我们的心意依然是相通的,这是多么的甜蜜。在本诗中,“你”的语段一直在“我”的语段之前,这也暗示出一种从属关系,与本诗的题目“主人”十分契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因为你,所以我”的逻辑关系,因为你在嘈杂的鱼市中,可以观察到下弦月的美丽,所以我愿意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保留一份内心的皎洁。经过小河,我一定满心欢喜。
你在婚礼上/使用红筷子/我在向阳坡/栽下两行竹。婚礼热闹喜庆,使用红筷子是吉利的象征,婚礼的习俗,放入这首诗中颇具宿命感。这句中的对比手法非常强烈,一改上一句冷清洁净的氛围,感情变得十分热烈。竹子瘦骨嶙峋,是文人清高的象征,“我”栽下两行,经过太阳光的照耀,竹子变成了红色,红霞满天中的两行竹,更突出了诗人心中的点点落寞,把竹子栽到山坡,高地空旷,守望远方。与色彩鲜艳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体现出的是他对爱人无怨无悔的追随和如痴如狂的迷恋。
你的夜晚/主人美丽/我的白天/客人笨拙。夜晚朦胧,心上人闪闪发光。海子曾在《新娘》中写道:……许许多多告别/被你照耀……这盏灯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美丽的女孩在此刻就像一盏华灯,夜晚越黑,她却越明亮,以惊人的美丽照亮了他的生活。夜的隐晦向心头蔓延,她看起来,总是如此神秘莫测,如此典雅高贵。相比之下,自己这个“客人”就相形见绌了,因为爱而产生的慌乱,让他如同在白天,一览无余,他漫溢的情感毫无藏身之处。
从这首诗看,海子在爱情之中始终把自己放入了客体位置,因为爱意而产生了自卑,把自己放到低位,甚至有点甘愿失去自尊的意味。值得注意的是,此诗营造出来的意境之中,“主人”的生活鲜艳火热,非常富有生活气,而“客人”的生活却是萧瑟孤独的。也许就是这样清高不群的生活,才让这个突然闯入他世界的女孩显得如此光彩夺目,闪耀迷人。
海子的痛苦并不是无病呻吟,他的诗歌放在今天依旧具有警示与借鉴作用,当代青年的精神困境、故乡与远方、梦想与现实的关系,都可以从他的诗中窥见端倪。海子曾在《夜色》中写道:我有三次受难:流浪,爱情,生存/我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这三次受难与幸福充分地体现在海子的作品中,充满哲学意味,令人回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