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进行时
《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浅显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常常让人忘记这是一篇说明文。
一、“别致”标题
此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使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生动”开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此文一开头就把读者带入诗一般的境界。作者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沉睡”“苏醒”用拟人笔法,给人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对偶句,再加一个稍长的句子,勾画出一派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典雅恬静。“翩然”二字,让燕子飞舞的样子更加生动。拟声词“簌簌”把萧条的秋风、落叶,写得有声有形,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三、“多变”点题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前句说“传语”,后句说“暗示”,用对偶句使之相映成趣,显得生动活泼,极有情趣。“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麥插禾”,与前两句相比显得错落有致。布谷鸟的叫声,节奏分明,把叫声拟作唱歌,说布谷鸟唱的就是“阿公阿婆,割麦插禾”,既符合鸟叫的节奏音韵,又与农事联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