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怡丽 钟培源
1935年7月15日,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率领下,沿葫芦河北上,进驻单家集(今属西吉县)和隆德县兴隆镇(今属西吉县)。
兴隆镇、单家集一带是回族聚居区,由于国民政府在当地长期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和反动宣传,以及军阀在这一带造成的恶劣影响,民族之间隔阂严重,回族群众一听红军来了,都异常惊恐,青壮年大部分外出躲避。面对这种情况,吴焕先对部队进行了民族和宗教政策宣传教育,提出“我们要团结一切民族起来革命,我们不是大汉族主义;要争取革命成功,必须团结和发动各族人民群众,反对大汉族主义。”吴焕先带领政工人员进村访问调查,了解群众疾苦和回族的风俗习惯,为部队制定了“三大禁条四大注意”:“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吃大荤,禁止毁坏回文经典;讲究清洁,尊重回民的风俗习惯,不准乱用回民的器具,注意回汉民族团结。”吴焕先与徐海东召集当地有声望的老人和阿訇进行座谈,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纪律,不征粮派款,不拉夫抓丁,以解除回族群众戒备心理,稳定人心。
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进行休整。根据俄界会议决定,将北上红军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下辖3个纵队,全纵队7000多人。27日,中央政治局决定兵分左右两路继续向陕北挺进。
10月5日,右路一纵队在司令员林彪、政委聂荣臻和参谋长左权的率领下,由静宁界石铺高家堡子出发,进入单家集、兴隆镇一带宿营;左路二纵队由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和参谋长萧劲光率领;三纵队(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由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和参谋长张经武率领,于同日抵达公易镇(属今西吉县兴隆镇),在上村、新合庄、撒家湾、阎家湾、西冶等村宿营。
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领导人随一纵队当日亦到达单家集。宿营后,毛泽东、张闻天参观了单家集著名的陕义堂清真寺,并和阿訇亲切交谈,向他们说明红军主张各民族平等,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保护清真寺,使阿訇和回族群众深受感动,群众纷纷腾出房子,热情接待红军。当晚,毛泽东住宿在单家集村南头清真寺北侧一回族农民家中。
毛泽东夜宿单家集当晚,与回族阿訇马德海坐在炕头彻夜长谈。毛泽东讲解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党的民族政策、抗日主张和革命的前途命运,对方介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两人相谈甚欢。这就是著名的“单家集夜话”。这段历史在《中共宁夏党史大事记》中也有记载:1935年10月5日,中國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中央红军)一纵队到达兴隆镇、单家集一带,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随一纵队行动,当晚宿营于单家集,并参观了清真寺。
“毛主席就住在一个农户家。农户想让首长睡个好觉,把土炕烧得很热,后来又怕炕太热首长睡不惯,找了一副门板垫在羊毛毡下。”从小听老人们讲革命故事的单家集单南村党支部书记单云讲起那段历史已熟稔于心。
10月6日,中央领导和一纵队离开兴隆镇、单家集。由于红军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赢得了民心,回族群众亲切地称红军是“回民的军队”,热情送红军过境。红军走时群众又夹道欢送,将鸡蛋、红枣等食品塞给红军战士。张闻天深受感动地说:“这个地方的回族群众真好。”
1993年,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单家集的父老乡亲为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深切怀念,集资3万多元,在清真寺门口建起5米高的纪念碑,石碑上刻有“人民救星 一代天骄”8个大字。
2006年,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在各级党组织和单家集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单家集建起了占地7200平方米的民族团结广场。高耸的民族团结碑无言地诉说着那段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军民鱼水深情,也激励着一代代单家集人团结奋进、努力拼搏,奏响了一曲民族团结、共同致富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