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分析及思考
——以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23-03-24 10:35宋沙沙
花卉 2023年6期
关键词:飞龙水景景观设计

宋沙沙

(滨州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1 项目概况

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余庆县,于2009年因开展构皮滩电站下闸蓄水施工活动而人工开挖形成,迄今为止是贵州省第一大人工湖泊,因湖形轮廓神似飞龙也被命名为飞龙湖。在2012 年,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在飞龙湖区域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北侧毗邻屋脊坪、南侧毗邻平寨、东侧毗邻构皮滩电站大坝、西侧毗邻飞龙寨,总占地面积2742.9hm2,于2018 年竣工交付、投入使用。本项目总体布局结构与建成效果如图1至图3 所示。

图1 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

图2 贵州余庆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现状建成

图3 平寨区域现状

2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原则

2.1 生态修复

现阶段,湿地公园是通过营建人工湿地来改善水质、强化环境自净能力,并为野生动物提供不被外界打扰的栖息地。因此,为取得理想的生态效益,应遵循生态修复原则,围绕生态修复目标树立设计思路,并采取各项景观设计措施。例如,从水环境污染治理角度来看,需要在湿地区域中栽植多品种具备水体净化能力的植物,如芦苇、浮萍、蒲草等,这类水生植物在生长期间可以持续过滤、吸收水体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有效净化水质,可用于处理水体富营养化等污染问题。而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角度来看,应在人工湿地中心部位设置生态栖息地,保持生态栖息地与园内道路的安全间距,避免野生动物受到人为活动影响[1]。

2.2 功能融合

现代湿地公园普遍具有生态保护、休闲游憩与科普宣传等多项使用功能。为有效兼顾各方面功能定位,确保公园功能效用得以充分发挥,设计人员应遵循功能融合原则,在园区内同时布置湿地探索区、科普区、生态游览区与保护区等若干功能区域,向游客提供丰富游园体验。同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现有场地条件,合理选择各处功能区域的位置,并根据功能定位保持相邻功能区域的恰当间距,避免因位置选择不当而增加工程量与造价成本,或因功能区域间距过近而干扰使用功能正常发挥。

2.3 显露自然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节奏持续加快,人们渴望拥有可以亲近自然、融合自然的空间环境,用于舒缓身心,减轻压力。因此,设计人员需要遵循显露自然原则,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设计思路,在景观设计方案中着重体现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色。例如,在配置水生植物时,优先配置优美姿态、色彩丰富、达到特定高度的植物,以此来展现水生植物的个体美感与自然美感。

3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方法

3.1 分区规划设计

为完善湿地公园使用功能,向游客群体提供丰富的游园体验,需要在景观设计方案中做好分区规划设计工作,将园区拆分为若干功能区域,明确各区域功能定位及设计思路。在本项目中,根据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现状划分为生态保育区、科普宣教区、管理服务区与合理利用区四大区域。其中,生态保育区位于飞龙寨至大棚一带水域区域(图4),沿线长度为20km,将湿地、水域两侧山体作为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未在生态保育区内设置慢行步道等设施,禁止游客进入,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功能定位。科普宣教区位于大棚和平寨一带,临近构皮滩电站大坝,占地面积为448.8hm2,在原有地表植被与自然景观资源基础上营造多种植物景观,如迎宾之洲、花境之洲、飞禽之洲等多处景点,负责向游客直观展现优美景观环境、宣传湿地动植物知识,使得游客潜移默化中树立湿地保护与环境保护意识。管理服务区位于飞龙寨、浪水弯和樱桃井一带,该区域内布置公园主入口、游客服务中心,并对原有龙形长廊以及民俗村寨等景点加以提升改造处理,着重突显湿地公园的生态美感与自然美感。而合理利用区位于飞龙寨与敖溪河一带,主要由湿地观光园组成,该区域在设计中对原有的十里荷塘景观进行改造(图5),增加科普知识宣传点,设置科普牌。同时,为了呼应荷塘景观,增加湿地氛围,将十里荷塘内路灯、展板等景观设施进行提升,增加荷花纹样,选用生态材料[2]。

图4 飞龙寨景区龙形长廊现状

图5 十里荷塘景点现状

3.2 植物景观设计

植物景观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提高绿化覆盖率、净化水质与空气环境、体现自然美感、向游客施加强烈视觉冲击力等多重作用。在植物景观设计环节,设计人员应着重掌握植物配置、季相设计、景观种类区分3 个方面的设计方法及要点,具体如下。

(1)植物配置。为取得理想生态效益,要求所制定植物配置方案同时满足多样性、统一性与净水条件。其中,多样性是在湿地公园中栽植若干种类绿化植物,各类植物在生长姿态、高度、颜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避免植物种类偏少而导致游客游玩观光期间出现审美疲劳问题。统一性是根据园林主题风格与周边环境景观配置情况来选择植物品种,避免植物景观与周边环境和整体景观空间产生冲突。净水条件是优先配置具备强大净水或环境净化能力的植物,使得植物生长期间持续改善现场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生态修复目的,例如,在水域空间中栽植莲花、水葱、芦苇等水生植物。

(2)季相设计。各种类植物的生长周期与花期时间有所不同,如果在湿地公园中栽植花期时间相似的品种,容易出现游客审美疲劳、公园景观单调的问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湿地公园中栽植不同花期时间与生长周期的多品种绿化植物,使湿地公园在各季节中均展现出别样美感,并做到四季有景。

(3)景观种类区分。在湿地公园中,各区域植物景观的功能定位、景色要求存在差异,要求设计人员有效区分植物景观种类,制定面向不同类型景观的设计方案。例如,在营造水体植物景观时,搭配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沉水植物主要起到净化水质作用,浮水植物起到改善水景观赏效果作用,挺水植物起到营造动水景观作用。而在营造堤岸植物景观时,可选择在岸边栽植乔灌木,通过合理布置植物栽植位置与后续开展整形修剪作业,使乔灌木枝条伸向水面,起到水面与陆地衔接过渡作用,并在枝条随风晃动时与平静水面产生强烈对比,从而营造意趣丛生的景观氛围[3]。

3.3 水系设计

在水系设计环节,为提高水景艺术观赏价值,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标,设计人员重点掌握水体循环、动静结合与水体更新3 项设计方法,具体如下。

(1)水体循环。将湿地公园水域环境和周边河流水系保持联通状态,持续从外部引入活水,这既可以始终维持良好水质,避免因水体流动性不足而出现水体恶臭等污染问题,同时,还可以扩展湿地公园生态有效修复范围,采取植物净水、微生物分解等方式,持续对所引入活水进行净化,以此来提高湿地公园所处水系的整体水质。在本项目中,力求将区域中水体与外部河流相联通,保证湿地公园内设计水体的活性,对改善周边水域环境与增强公园整体观感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2)动静结合。为有效将水景融入整体景观空间中,充分发挥活跃景观氛围、组织空间与引导游客等多重作用,需要在湿地公园中同时营造动态水景和静态水景。其中,动态水景包括涌泉、跌水、自然水景等,例如,营造模仿自然河流流动的自然水景,在景观小品与雕塑小品周边设置涌泉。静态水景包括镜面水池、观鱼游池等,可以在公园路地区域中零星布置多处动态水景,起到景观空间点缀作用。

(3)水体更新。根据早期建成的湿地公园投运情况来看,随着时间推移,水体水质持续降低,对水景景观效果造成明显影响。因此,需要在方案中采取水体更新措施,例如,在湿地与水域岸边建设生态型驳岸,在水体中种植芦苇等具备水体净化功能的植物,以及对湖岸自然生长的落叶型乔灌木树种进行移植处理。

3.4 道路设计

道路是湿地公园景观空间的“骨架”,起到组织空间流向、引导游客游玩路线、满足游客慢行游览需要等多重作用。在道路景观设计环节,应采取道路分级、设置配套设施两项措施,具体如下。

(1)道路分级。为严格控制工程造价成本,避免道路占用过多生态景观空间,需要将公园道路划分为若干等级,明确各等级道路规格尺寸。一般情况下,将公园道路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步行道。其中,主干道宽度不得小于3.0m,负责联通湿地公园与外部公路,以及在内部连通各处景观空间。次干道宽度不小于2.0m,负责供自行车和游人步行前往各处景点。步行道宽度不小于1.0m,引导游客进入公园深处景点、靠近人工湿地与野生动植物栖息地[4]。

(2)设置配套设施。为改善游客的游玩体验,设计人员应在公园道路两侧设置多种类服务设施,包括休息长椅、行道树、赏景亭与水上道路等。例如,在道路两侧每隔一端设置休息长椅,供游客临时休憩,可选择在休息长椅中提供手机充电口来完善使用功能,以及添加地域文化、传统民俗文化等元素来提高观赏价值[5]。同时,在周边视野开阔或地势较高的路段旁修建赏景亭,游客在亭内观赏湿地公园全貌或大部景点,为游客提供开阔赏景视野。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规格的休闲游憩场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设单位必须提高对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工程情况来树立正确思路,严格遵循生态修复、功能融合与显露自然的基本原则,全面掌握功能分区规划、植物景观设计、水体景观设计和道路景观设计等设计方法,为湿地公园建设质量与景观效果提供设计保障。

猜你喜欢
飞龙水景景观设计
天音水景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天音水景
天音水景
工程塑料防眩板在桂柳高速公路中的应用
天音水景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飞龙掌血醇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
溪行天晓 第二十三回 飞龙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