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疾病,多见于20 至50 岁人群,且男性患病率更高,该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存在不良生活习惯、长期体力劳动等。为了尽快康复从而不影响到正常生活及工作,患者该做哪些康复运动呢?
第一,视个人情况而定。选择运动项目、制定运动时间、决定运动强度均应综合考虑性别、年龄、个人体质、具体病情、工作性质等因素,情况不同,康复训练方式也有所不同。
第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好根据自身实际的耐受力情况决定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及运动强度,可先从床上轻微运动开始,之后逐渐增加运动强度,但不可剧烈运动,运动强度适宜即可。
第三,不做脊柱与地面垂直的运动。若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久站久坐等,极易导致腰椎出现慢性积累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坚持训练,腰椎的损耗就越严重,腰椎退变也就越快。
第四,不在急性期且症状较明显时运动。因为在此阶段休息才是关键,最好卧床休息。其间避免熬夜,也不能过度劳累。
第一,游泳。可进行蛙泳、自由泳,或在水中慢走,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4 次,每次坚持30—60 分钟,可达到有效锻炼肌肉的效果。
第二,散步。进行走路锻炼既可加强腰椎及腹部肌肉的力量,也可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但应控制运动量,不可突然加速跑步,且最好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
第三,倒走。这是目前公认的效果最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者的康复锻炼方法,也被称作退步走。实际上就是做反向运动,可以较好地强制人体重心后移并减小腰椎前凸,从而矫正脊柱的过度弯曲,或者也可以在赤足或穿平底鞋站立时,通过前脚掌踩一本稍厚的书的方式使得脚处于前高后低的状态,从而强制自己的重心后移。每日坚持倒走40—60 分钟,以倒走后稍微疲惫为宜。
第四,小燕飞。俯卧在床上,将上肢置于背后,然后用力将头和腿从床上拉直,使身体弓起,待至稍感疲惫后便可放松下来休息一会儿。刚开始建议早晚各一次,每次做20—50 次,之后可根据自己的体力逐渐加量,既可减少肌肉劳损,也可增强肌肉力量。
第五,持续牵引。可通过手法牵引、骨盆牵引等方式使椎间盘压力减轻,促使髓核回纳,从而达到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解除肌肉痉挛的效果。
第六,单杠训练。即拉单杠或利用门框进行悬吊训练,既可通过牵拉使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呈负压,也可部分回纳突出的椎间盘,还可减轻患者不适症状。
第七,仰卧起坐。即双手上举、双腿并拢呈仰卧位,之后利用腹肌收缩及双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然后反复进行,直至有疲劳感为止。如此既可锻炼腰背肌的前群肌肉,也可改善腰椎前凸的情况。
第八,五点支撑法。即仰卧在床上并用头、双肘、双脚支撑身体,然后缓慢抬起臀部及后腰部,抬起后坚持片刻再放下,之后反复进行这个动作。最好每日早晚各做一次,每次至少坚持8—10 次,直至感觉有点累为止,既可减轻炎症物质渗出,也可促进血液循环,还可减轻疼痛症状。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症。由于该病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为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使身体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就需患者积极做好康复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