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高校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研究

2023-03-23 00:50:29常志远张秋玲王琪
上海商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科教应用型人才

常志远 张秋玲 王琪

一、引言

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速度不断加快,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但是国家最为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却始终缺乏,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缺乏对科教融合的深入理解与应用。科教融合发展是高校提高办学实力、培养优秀人才和取得科研成果的内驱力,同时也是满足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培育新动能的外部动力。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各大院校积极响应,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改革计划。就大部分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都将学校的发展定位于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但创新能力不足。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各具特色的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就成为了实现人才培育目标的关键。但是,民办本科院校大都成立时间较短,办学特色不够明显,资金、师资力量等资源相对短缺,资源整合能力薄弱,文化底蕴不足、教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缺少高质量的科研项目立项。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就必须把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和推进,探索出一条科研与教学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二、民营本科院校科教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1.教学工作现状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核心任务,民办本科院校大多更是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是教师待遇的主要考核依据,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重。民办高校新教师、年轻教师较多,对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工作还处在不断地改革和探索之中,工作重心大都放在如何上课、如何上好课上。课程教学内容多遵循教材、照本宣科,以讲解理论、概念为主,教材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之教师自身缺乏对社会实践的掌握与了解,缺乏行业背景,没有开展应用型科研工作,所以不能将产业、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课程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大多数教学工作没有科研支持,导致专业知识很难综合应用,课程群的观念较低,知识碎片化严重,缺乏综合连贯应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连接、沟通,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是碎片化的,对知识的掌握缺乏全面的连贯性,很难培养拥有知识整合和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学生。再则,目前大多数的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较差,教师单方面输出的授课方式很难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师生间课余时间缺乏更深入地研究探讨,也导致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深入。重要的是教师可能由于应付职称评审或工作量等情况,而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科研上,正常来说教师的科研项目应该是围绕教学展开,辅助教师将更多的知识多形式地传授给学生,然而现实更多的是教师选择一个方向展开研究,研究内容与教学内容往往互不相干,很难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研究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教师忽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等,都导致了科与教之间的脱节,同时各高校忽视实践课程,学生能力的培养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直接导致了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不足。

2.科研工作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对科研重视不够,科学研究水平整体偏低,综合来说科研现状并不理想。获得高水平、高层次的课题立项数量较少,特别是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文社科、教育部各类人文社科项目更是微乎其微。在服务社科、基地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科研激励、学生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还有待于提升。

首先,与地方产业发展结合不足,认识行业企业深度不够。应用型科研的主要服务目标就是促进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就教师团队组建的来源看,从博士生到研究生,大多数在高校内深造,缺乏到企业行业内的实践,更缺少与基层展开科学研究合作的机会,导致与产业结合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其次,高水平科研人才不足,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年轻化程度较高,具有社会经营和高水平科研能力的科研带头人较少,教学科研团队组建困难。虽然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人数众多,但是真正有学术积淀,又能做科学研究的人数过低,教科研方向不明确,大多数教师定位不清,没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没有与教学很好地融合,申报课题缺乏实证与连续性,临时起意,随机想象,既缺乏研究基础,又缺乏社会实践,导致申报课题质量不高,难以获得较高层次立项。

最后,学生参与科研的氛围不足。因绝大多数教师本身就不重视科研,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不足,缺乏对学生的科研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缺乏良好的科研氛围,在课外几乎得不到老师的科研活动指导,更不用说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科研能力得不到提升。

三、促进教学与科研融合发展的对策

民办本科院校,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根本目标,科教融合、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经之路,而为了完成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大学根本任务,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科教融合发展是民办本科院校科研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1.树立社会需求引导的应用型科教融合新观念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应用型大学更是要以社会需求为根本导向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于地方产业的发展、服务于行业的发展、服务于政府决策。是否能在地方的产业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中发挥主导作用,是衡量一个大学是否有影响力、办学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判定因素,所有应用型大学必须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科研理念。树立应用型科教融合观念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科研工作重点由理论性研究转为应用性研究,主动融入产教融合的环节中,解决企业、行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机制。只有教师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深入行业、企业,并将所了解的传递给学生,加之高校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实践调查、实例分析与应用、表达交流等的机会,才能带领学生掌握新技术、塑造应用型人才,达成教学的真正目标。

2.强化科教融合改革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科教融合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两者相加,而是必须立足于当今科研现状与教学的复杂性与针对性之上,在形式与内容上相互渗透融合,需要科学正确坚定的宏观调控。科教融合涉及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生培养、服务社会等多方面,是系统工程,进行科教融合改革过程中要注重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科教融合的发展中进行制度创新,有机融合科教资源创新发展,推动塑造应用型人才和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建设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发展平台。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行业、企业需要为导向,以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为手段,来解决产业、企业的实际问题。加快校企协同,广泛与社会开展合作,引入企业人才主动对接企业共同构建教科研团队。完善科研项目资助体系,实施针对学生的科研项目资助计划,激发学生科研兴趣,重点关注并解决高校研究方向不明、科研人才不足、科教之间存在脱节等问题。

3.健全科教融合改革发展推进体制机制。

科教融合创新发展涉及体制机制,各方运作冗杂繁琐,调节沟通难度大,涉及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则使得科教融合工作进展缓慢。民办大学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具有比国有公办高校更灵活的策略和制度上的优势,能够打破编制等束缚问题,构建有效的集“教学、科研、产业、资本”等多方于一体的创新体系,发挥高校多学科交叉的突出优势,打造引领产业创新的新引擎。科教融合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民办大学缺乏国家的资金投入,全靠自有经费的投入,而科技投入又是投资回报较长和不确定性较大的投入,大多数民营高校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这就需要政府社会提供多种融资渠道,科学精准的配套政策支持,加快产业创投的市场培育,引起社会各方资本的注意,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制定灵活的、高效的科教人员激励机制,通过机制体制的优越性发挥优秀人才的突出才能并做出重要贡献,促进创新成果向市场转化,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激励,提高科研人员收益。

4.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学生家国情怀,鼓励学生提高专业素养等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转变,建设多元化培养体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要基于学生的爱好、能力、潜力及企业发展的需求等多方面的考虑,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改变传统说教式授课方式,增加小组讨论、教师科研成果的分析展示及短期企业参观或实践等,注重微课的多样利用,将慕课、极客学院、B站学习区等作为课程教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平台的搭建要更加的个性化、特色化,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形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倡导以能力挖掘为目标,以问题探讨为中心的研究性教学。加强学生对经济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学生对行业信息的敏感度和识别度,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与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造力。

5. 加强教科研团队建设

民办本科院校的核心资源是人才,教科研团队建设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组建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因素。应建设一支年龄梯队合理、职称分布适当、学科知识互补、高水平兼职老师比例适当的创新型教学团队,能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丰富教学设计,打开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学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入社会资源,聘请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加入教学科研团队中来,加快“双师、双能”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对青年教师的培育,提高知识整合及授课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给予年轻教师更多的科研支持,鼓励老教师带领年轻教师展开科研活动;制定有利于年轻教师成长的制度,给予年轻教师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提升教学成果和科教融合项目成果的权重;加大激励机制,给予教师更多的物质保障,提供设备齐全、资金充足的科研环境,缩小与公办高校教师间的福利待遇等方面的差距,保持教科研队伍的稳定;注重引导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推动教学资源优化,打造更具有前瞻性和专业性的课堂,强化应用型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双向渗入发展,加快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科教应用型人才
《科教导刊》征稿函
科教导刊(2022年11期)2022-06-22 10:15:42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科教之窗
科教之窗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科教之窗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