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怡行
(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三门峡位于中国河南省,处于晋陕豫的交界处,河流湖泊较多,水资源丰富。与此同时,该地区的水利工程数量也逐年增多,大小水库对水资源进行分布式区块控制,总控制流域面积达到了68.84 万km2,这种形式的水资源治理模式一定程度上较为灵活、多变,在建设初期形成明显成效,针对地表水径流和地下水的补给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再加上部分地区水资源污染,导致河流枯竭,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地不便,同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因此,对三门峡市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作出分析和研究。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于水资源需求的增大,再加上部分地区水源污染严重,导致三门峡市水资源短缺。经过实际勘察,该区域的过境水资源量明显降低,且一些河流出现了干涸、枯竭的现象,具体如图1所示:
综合图1,可以观察到三门峡市水资源实况较为堪忧,在各种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各个地区及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及发展出现了较多的问题。过境水资源的减少,一定程度上更是加重了现阶段三门峡市水资源的压力,导致入库径流量同时减少。除此之外,该区域的水资源实时空分布也相对不均匀,这也导致水资源集中在汛期,但是较难利用,而非汛期时水资源的储备较少,无法支持正常的水资源应用,前后矛盾较大。
图1 三门峡市水资源枯竭实况图
在此基础之上,三门峡市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地下水储备量在不断减少,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整体的总量在减少,周边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慢慢消失,水库蓄水无法达到预设的目标,水位较低,部分水库呈漏斗式下降,趋势在不断扩大,接近枯竭,取水难度提升,现状堪忧。
由于三门峡市地区的河流数量较多,因此,对应的水利工程数量也随之增加,但是部分水利工程及水库的控制目标过于单一,导致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干涸、枯竭等问题。如:对于汛期水资源的控制及储备需要分批次、分层级进行处理,所以过程中设定的管控目标也需要具有多样化、灵活性等特点,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但是三门峡市区域并未设定多样化的管控目标,且管控的形式也十分单一,造成水资源浪费,储备不到位、应用失衡等问题,对于后期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执行造成阻碍。
三门峡市部分水利控制工程虽然设定了完善、有效的水资源管控保护体系,但是落实不到位,降低了整体的保护针对性,促使水资源的应用无法落实,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水利处理事故,形成消极影响。如:三门峡市的水库在汛期对于水量的储备是作出具体的计划,通常管控人员会根据设计的需求及极限存储标准进行执行。但是近年来,部分水库为增加实际的经济收益,不合理扩建、超额储水,同时未对水资源的管控保护机制进行有效落实,频繁引发事故和灾害,不利于三门峡市水资源管控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部分水库为提升水资源管控与保护的效率,会对部分处理机制或者流程进行简化,这种情况便会造成保护机制不可避免地出现漏洞及问题,降低整体的水资源管控保护效果。举例来说:水利工程虽然会在汛期进行水资源的合理存储,但是过程中也会进行使用,导致干涸期的水量无法支持人们日常的应用。
这在本质上表示一个极大的漏洞,其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也会造成消极影响。另外,部分水资源保护机制之间不存在较强的联系,工作人员在执行时,增加了实际的应用处理时间,降低整体的工作效率,不利于水资源管理保护效果的提高。
节约用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进一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家园,需要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这部分是三门峡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制定的基础,同样也是关键推动力。首先,可以采用宣传的形式为人民普及节约用水的益处,增加民众对于水资源保护形式的了解,扩大全民节约用水的意识,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奖惩的形式激励民众积极学习、同步参与,调度节水积极性,从根源上扩大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普及,进一步提升实际的保护意识。
另外,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采用活动的形式进行呈现,三门峡市各个地区应该积极开展举办具有主题性、目标性的节水活动,通过板报、条幅、广播、竞赛等传统的呈现方式,为人民普及相关的节水措施,与此同时,结合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将活动扩展延伸至微信、QQ 以及微博等趋势,提高整体的宣传力度,同时也增强了全民的参与度,促使人们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正确认识,引导转换自身的节约用水意识。
不仅如此,三门峡市相关部门还需要积极对用水价格进行灵活调整,尽量降低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强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的深入执行。
由于三门峡市地理位置特殊,水资源虽然较多,但是分布并不均匀,水资源的日常应用给x相关的水利工程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经济负担也在逐年增加。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依据实际的情况及水资源的储备量,设计构建一个完善、灵活的水资源管控保护体系。首先进行水资源管控及调度区域的划分。
由于三门峡市基础水利结构相对较完善,通过各个水库之间的对接,进行水资源的稳定调度。但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地方区域之间可依据水库的实际存储量,进行水资源存储比例的设计与划分,并对相关的指标参数设定,具体见表1。
表1 水资源管控保护体系基础指标设定表
综合表1,完成对水资源管控保护体系基础指标的设定,在此基础之上,在固定区域进行水资源监测节点的布设,逐步构建一个稳定的水资源排布管控体系网络,将三门峡市各个区域的水利工程及水利工作更好地关联在一起,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实际工作压力,遵循可持续的宏观调控,完成水资源管控保护体系的建立。
植被覆盖对于水资源的控制保护速度虽然较慢,但却是真正可持续发展措施的代表。树木、森林实际上可以存储大量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径流水、雨水等,可以在标定的区域之内,合理进行树木、植被的种植,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最大程度降低水资源的外部径流与扩散,将水源集中在同一位置之中,这样就极大地避免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问题,可以持续性进行水资源的存储与应用,对比水利工程的水资源存储,更加生态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适当开展植被种植活动,扩大水资源的保护管控范围,增设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人们的参与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植被与水资源的保护、恢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建立循环的生态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水资源和生态的更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打造更加灵活、多样化的循环持续生态结构,进一步增加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效果,为后续维护措施的执行奠定基础环境。
水资源污染打击机制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水资源保护机制。进行水资源污染标准的设定,政府建立合理有效的排污装置与系统,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对于居民日常的排放水进行处理,当其达到预设的控制效果时,进行循环利用,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目标,减少水资源处理的成本,降低二次污染的几率。
社会污水资源企业也需要与政府的水资源、污水处理方案及标准进行融合,实现同步打击,建立符合地区发展的水资源污染治理结构,利用可持续的处理机制与结构,进行治理关联,最大程度降低水利工程的工作压力,实现全面排污、节水。
对于三门峡市的水资源储备,雨水储备也是最为重要且关键的。该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当处于汛期时,水库所积累的45%水源均来自雨水,所以,可以构建更具针对性的雨水收集系统,增强水资源的利用率。对三门峡市实际的降水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关联排涝闸、排涝泵站,形成网状的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采水装置与雨水采水装置融合。
在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之下,设计联通的雨水分流系统,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技术,综合各个水库及水利工程进行水资源的划分与排布,形成更加灵活的水资源保护与控制系统。雨水系统的建立一定程度上提高抗洪抗涝能力,促进用水安全。
总之,针对三门峡水资源及水环境的现状,设定动态化的发展对策。继承传统水资源处理方案的优点,针对现阶段水资源实际的发展状态以及应用需求,以可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引导目标,进行整体方案的调整与重置,尽量协调好人与水资源之间的平衡,构建一个更加庞大、稳定的生态循环工程,再加上水利工程的辅助,提升三门峡市各个区域的水环境,逐步完善水资源管控机制,进一步发挥出生态可持续的作用,加强节水载体建设的同时,确保水资源节约管理与保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