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润涵,陶 林
(1.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2.南京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116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呼吁全体党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接续奋斗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2。这是党中央基于对建党百年奋斗经验的深刻总结,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立足新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也是对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务必”的理论升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必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全体党员牢记“三个务必”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意义,明晰其逻辑理路、时代内涵和实践路向,为切实响应党中央的倡导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新阶段向全党同志提出“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刻的实践要求,是历史主动性、问题指向性和目标导向性的有机统一。
号召全体党员做到“三个务必”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事关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根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三个务必”的原样话语,但在其党建理论的科学著述中暗含了许多关于初心使命、艰苦奋斗和阶级斗争的思想意蕴,在五千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流淌着以人为本、自强不息和敢于斗争的文化基因,这些都为新时代坚持“三个务必”奠定了理论基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鲜明指出,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活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2,阐明了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在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道路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马克思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31,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斗争到底。对于斗争手段,马克思认为既可以采取暴力革命的手段,也可以通过“提供合理的环境,使阶级斗争能够以最合理、最人道的方式”[3]进行。恩格斯在马克思合理斗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利用合法斗争不断扩充自身实力,“把它好好地保存到决战的那一天”[4]。列宁结合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也形成了许多关于“三个务必”的新思想。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不仅要通过革命掌握政权,还要在夺取政权后为人民切实谋利益。1921年4月,他在全俄工会中央理事会共产党党团会议上做关于租让问题的报告时强调:“只要能够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我们不惜让外国资本家拿走2000%的利润——而改善工农生活状况这一点则是无论如何应当实现的。”[5]对于实现共产主义过程的艰辛,列宁也有着清醒的认识,认为“需要经过艰苦努力和创造,要在斗争进程中才能实行”[6]。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斗争理论,主张将党内斗争作为保持无产阶级政党团结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列宁认为党内斗争可以清除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使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走上“为实现人类的先进历史任务而斗争的正确道路”[7]。此外,列宁还指出批评要有内容,“应当慎重,注意分寸,否则就成为搬弄是非”[8],不能将党内斗争作为打击报复的工具。
“三个务必”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继承和发展。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西周以来就奠定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品格,强调树立“天人合一”的观念,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几千年来治理国家的重要经验。中国历代王朝都强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将民心作为掌握政权的重要根基。第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周易》中突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9]的精神品质,告诉人们要发愤图强,不屈不挠。《离骚》中也强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指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要不怕艰险,破浪而行。在古代先贤看来,自强才能成德,奋斗是提高人性修养的必备素养。第三,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重要经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之义。从“威武不能屈”的铿锵之声,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内心呐喊,无不流露出不断斗争的英勇气概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承继斗争精神的光荣传统,敢于争斗和牺牲,以“浑身碎骨全不怕”的勇气和“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魄力取得一次次革命斗争的胜利,激励后人不断前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品质的传统文化基因。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思想先进、作风优良、行动果敢是确保我们党破除万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三个务必”作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始终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之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内忧外患的困顿局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为民造福、为国兴业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建党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10]此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人民不惧强敌、无畏艰险,锻造了“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11]的伟大革命斗争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在中国共产党即将“进京赶考”的重要时刻,毛泽东号召全党同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2]。这“两个务必”不仅凝炼了中国共产党对治乱兴衰历史的深刻思考,也为革命胜利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新生政权、如何更好为人民服务提供了重要精神坐标。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任务,毛泽东多次提出要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将勤俭节约作为重要建国方针。针对建国后一些党员干部出现居功自傲、贪污腐化、理想信念丧失、官僚主义严重等问题,中共中央及时在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整党运动,带领全党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和勤俭节约教育。之后进行的“三反”“五反”运动,对全党弘扬“两个务必”优良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告诫全党同志不能被眼前取得的成就所迷惑,记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13]这个真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团结奋斗。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从一开始就反复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14],要求必须充分发扬敢闯敢干的斗争精神,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邓小平指出:“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15]257唯有奋发努力,才能在现代化建设中闯出一片天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江泽民同志将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方面,指出“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世界观、人生观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党的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才能在自己的思想上和作风上真正扎根”[16],为全体党员同志如何保持艰苦奋斗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结合发展过程中涌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将“两个务必”升华为“两个永远”,号召“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以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斗争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不断增强斗争本领应对新的具有时代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具体内涵,勉励全党要为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而继续前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两个务必”的当代思想价值,强调全体党员都应该继续发扬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精神品质,在党经历的各种“考试”中都考出个好成绩。为此,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中央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先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开展一系列党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新突破。
以实践为基准研判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秉持的基本原则。当年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是基于中国革命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掌政权的大背景提出的。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的重大倡议,是基于对当前时代形势的深刻分析、对时代任务的深刻把握以及对现实问题的深刻认识,全体党员仍然需要锻造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去迎接新“赶考”路上的新挑战。这是提出“三个务必”的时代背景。
当前,中国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历史交汇期,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显著而深刻的变化。首先,各方国际力量开始出现变化,全球产业布局发生明显转变,国际治理体系危机不断加深,国际分工实现深刻变革,特别是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更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复杂多样,这些变革使中国所处的外部环境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三个务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提供了精神动力。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历了具有深远影响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1]4。但是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社会发展也面临新瓶颈,需要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更加迫切,中国共产党人不能有任何骄傲自满的情绪,必须继续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三个务必”既是对完成三件大事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忧患意识的新时代彰显。最后,随着顺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当前的中心任务也转变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2。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党内一系列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是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始终存在,特别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依然艰巨”[1]15,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党的发展,严重影响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因此,号召全体党员坚持“三个务必”是在新时代新阶段有效破解党内难题的针对性倡议,为全体党员更好胜任时代重任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
“三个务必”作为一个结构严谨、功能互补、指向一致的整体,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什么样的初心使命、怎样坚守初心使命的问题,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了目标指引和根本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了方法指引和精神支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提供了路径指引和根本保证。
首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鲜明体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8]的初心使命,就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以不断满足人民利益需求为导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让人民幸福感更满、获得感更多、安全感更足。牢记初心使命需要全体党员真抓实干,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在改善人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质中见实效。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的高度强调,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社会行为的主体力量和活动内容等实质性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一种价值意识和价值评价,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指引。
其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政党自觉的鲜明体现。政党自觉是指政党既能清醒认识到自身价值和长处,也能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不断自我完善和提升,自觉破解时代和自身难题,自觉履行好政党的责任和使命。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告诫全党保持政党自觉的鲜明主题。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忧患意识,是党对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警醒:告诫全党同志无论走过多远的路,都要始终不忘来时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无论取得多大成就,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认识到党面临的风险考验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越是在辉煌胜利之时,越要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越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
最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主动精神的鲜明体现。所谓历史主动是相对于被动性而言的,意指在正确预测时代发展方向和趋势的前提下,顺应时代潮流的主观上的自觉能动性。马克思指出当生产关系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社会革命就会到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在不断进行社会革命的征途中成长壮大,以自己的初心使命为动力,使中国旧貌换新颜,使中国人民由贫穷到小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继续不断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就必须使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社会革命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及时消解阻碍社会进步的疑难杂症,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不断发展。
首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发展历程的深刻洞察。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始终贯穿其中。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突破敌人四面八方的围追堵截,取得一次次革命战争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性变革。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继续艰苦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倾尽所有,涌现出一大批艰苦奋斗的光辉事迹和英雄楷模,锻造出许多中华民族优秀时代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新长征路”道阻且长,“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19],需要继续砥砺前行,唯有艰苦奋斗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其次,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的精神特质。作为一种精神意识,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表现为人的理性力量对社会行为的渗透和影响,反映在造福于民的实践中对共产党员自身素养的必然要求。在尊重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过程中,全体党员要充分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谦虚谨慎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拜人民为师的谦和态度,不断请教于民,积极采纳人民意见的方式方法。艰苦奋斗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共同奋斗推动发展,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安不忘危、治不忘乱”,在苦难中愈挫愈勇,在磨砺中奋发有为的强烈责任感。
最后,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全体党员必备的精神品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漫漫征途中,全体中国人民能顺利实现脱贫致富,艰苦奋斗精神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在持续探索中的伟大创举。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精神呼应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艰苦卓绝的目标任务,目标越是伟大,过程越是艰辛,就越需要借鉴过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经验,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越需要充分发扬谦虚谨慎、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充分发挥谦虚的进步性和奋斗的坚韧性,进而换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和根本保证。
首先,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20]。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勇敢同侵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捍卫人民利益的决心和底气。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衷心拥护是这种底气的最大支撑,也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能不断斗争、不断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始终坚持紧紧依靠人民开展斗争,不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切实解决人民利益相关问题,有效整合各方利益关系,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也是负责任政党的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斗争和担当都是一种责任,敢于负责才是真斗争、真担当。
其次,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方式。毛泽东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21],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在不断实践摸索中找出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22]。在民主监督中发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优势,不仅要善于发掘别人的缺点,更要敢于批评他人的错误。进行自我革命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自我斗争,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23]。要破解这个难题,“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1]63,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自我斗争中不断超越自我。
最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通过不断斗争得来的,唯有继续不断斗争才能促使自身不断进步与成长,从而践行党的初心,履行担负的使命,夯实执政根基。无数实践证明,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面临的斗争形式复杂多变,在不同的执政条件下,实现长期执政不会一帆风顺。地位的变化、权力的扩大以及活动方式的改变,都给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中国共产党要确保执政地位不动摇,就必须善于结合具体实际,在不断斗争中探索执政规律,发现真理,通过坚持斗争,检视自身不对和不足,随时修正错误,既要正己修身,又要鞭驽策蹇,在斗争中求发展,谋求党的不断团结进步。
深刻认识“三个务必”,不仅要明白其逻辑进路,理解其科学内涵,更为关键的是要对标现实要求,切实将“三个务必”践行到实践中去。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同,不断提高党员践行“三个务必”的必备能力,坚持并完善“三个务必”相关制度体系,使全体党员对“三个务必”做到思想上认同、理论上运用、行动上体现。
“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的政治品格,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理论,提升自我认知,确保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和坚定。只有用理论武装头脑,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保持为共产主义事业艰苦奋斗终生的热血,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斗争形势中提升对局势的把握和问题的思考,从而掌握斗争策略,提升斗争本领。
一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夯实党员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工作,不断增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阅读量,坚持从原文中学习马克思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从原文中感悟马克思所强调的观点对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做到深度认知、系统把握,在学思用并行、实现知行合一中拧紧思想总开关,从而更好认识历史规律,用经典淬炼思想、指导实践。二是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和人民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总结出的重大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阐释了我们党初心使命的科学内涵,凝炼着对全体党员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时代要求,并根据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斗争理论和策略,是全体党员在新时代做到“三个务必”的科学理论指南,必须要全面系统学习,结合实际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理论内容、实践要求和价值意义。三是要学习执政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国家治理是一个极其复杂、专业的使命任务,要很好胜任各项工作,必须有极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做基础。全体党员要结合各自岗位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成为各种专业的内行”[15]270,增强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系统整理归纳所学知识,不断拓宽眼界,提升专业素养,避免陷入因专业知识不足导致理论素养低下、无法对事物进行专业分析、缺少应对策略和手段的困境,克服因专业知识匮乏、专业本领缺失而带来的恐慌和迷茫。
党员干部能力是否突出关系到党员能否坚持“三个务必”。一方面,“三个务必”作为党员的重要精神品质,是党员能力素质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另一方面,党员能力是否过硬也决定着“三个务必”能否得到很好落实。政治能力作为领导干部的首要能力要求,起着管方向、管根本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实践中坚持“三个务必”,必须以提升党员能力为依托,以提高党员政治能力为关键抓手。
一是要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判断力,厘清斗争的政治逻辑,把准政治方向。进行伟大斗争,发扬斗争精神,首先需要坚守底线思维,正确分析斗争形势,研判局势风险,科学把握时与势的变化,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政治立场上明辨对象的是与非,以便及时跟上形势和适应形势,有效抵御斗争中的风险挑战。二是不断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领悟力,增强对初心使命的认识和认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是奋进复兴道路上的重要战略指引,是实现党的初心使命的重要思想武器。全体党员在推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过程中所承担的角色和职责,决定了党员干部必须从政治上体悟党治国理政的思想理论,深化认识、掌握精髓,全面把握党中央精神实质,不断消化吸收,转化为自身的认知和不断前行的奋斗力量。三是不断提高全体党员政治执行力,充分发挥政策执行的主动性和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重大政策,是对全体党员的基本政治要求,也是赓续党的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承载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政策在施行的过程中困难更多、阻力更大,要将党的重大战略切实执行到位,全体党员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为指导,提升政治执行力,必须要有更加坚定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忍耐力,发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去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号召全体党员做到“三个务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必须形成常态、确保长效。人自身的社会性决定了党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时,仅靠个人意志很难将“三个务必”持续有效推进,需要靠有效的制度来保证。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制度建设能为党的其他各方面建设提供重要保障。践行“三个务必”必须要充分发挥制度体系的规范和引领作用,敦促全党同志恪尽职守,发扬优良作风,使我们党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
一是要坚持和完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发展成长效机制,通过主题教育夯实党员信念;通过确立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言行,筑牢思想堤坝,激发党员的奋斗精神和斗争品质。在开展主题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督促全体党员学习党规党纪,严格遵守党章规定;不断学习党的最新指导思想,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不断夯实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此外,还要坚持和完善推动主题教育落实的长效机制,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把党员初心使命转化为执行效果。二是要坚持和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健全党自我提升的长效机制,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处,必须由党内规章制度体系来保障、完善和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规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要求,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不断提升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与水平,使全体党员之间相互找差距、找不足,提升党员对自身优缺点的认知,在自我斗争中不断战胜自我,使党内始终保持纯洁干净、优良积极的政治生态和政治风气。三是坚持和完善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相关制度。推动全体党员坚持“三个务必”的目的是更好为人民服务,因此必须依靠人民践行“三个务必”。通过坚持和完善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多样化拓宽党员与群众沟通方式,多元化拓展群众意见表达渠道,使各级党组织更有效更便捷更迅速收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不断向群众学习请教,推动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联系群众的自觉性,最大范围集民智、顺民意、得民心,切实把为人民谋幸福贯穿于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中。
综上所述,“三个务必”作为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坚守的精神品质,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努力完成新的中心任务的坚定信心,为前进道路上克服重重阻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深刻认识“三个务必”的理论缘由、历史脉络和现实依据,把握其中的科学内涵和内在逻辑,在实践中切实践行“三个务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