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 王 宇
金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因素,也是促使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做到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情况,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与转型工作,利用研究型内部审计,推动商业银行发展,提升银行的经营管理效果。
1.研究型内部审计内涵。部分学生认为研究学审计,就是将审计项目作为课题进行调研、分析与求证,通过审计人员的研究与深入分析,及时发现审计体制、机制、政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利用专业知识对原有内部审计情况进行完善,形成层次更高、影响更大的审计调研成果,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符合实际的建议。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就是组织内部审计主体,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中,对研究型思维进行严查和探究,分析被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活动的背后动因、行为规律、问题成因,基于审查和评价组织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的,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提出可行性建议,发挥研究型内部审计作用的同时,解决内部审计主体自身的风险,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与质量。商业银行中,研究型内部审计的对象,是银行内部的主体经营活动,通过对各主体经营活动的分析,了解风险防范情况与实施情况,对商业银行更好发展提供保障。
2.研究型内部审计的特征。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分析内部审计主体经营活动,了解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情况与问题,并结合商业银行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不足。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科学性。研究型内部审计具有科学性的特点,目的是找出发现问题的本质与规律,并将此运用在实际中,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将科学性的特征渗透在审计的全过程,使审计人员树立全过程审计工作理念与意识,并将此运用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审计项目工作效果的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审计工作高质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系统性。在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中,需要将与内部审计相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通过系统性的分析,了解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相关的分析、探索工作取得研究成果,将此作为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依据,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系统性,是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特点之一,需要对整个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研查与分析,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并利用科学有效方法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促使内部审计主体更好的运行。第三,建设性。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利用研究成果对原有内部设计工作情况提出建议,并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的整改工作,以更好发挥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与作用。正是因为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所以这一工作出现了建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价值增值。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最终目的是为组织增值,提升组织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制度的合规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促使组织结构更好的发展。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中,应做好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解决银行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升经营管理效果,为商业银行长远稳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1.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的迫切性。第一,市场形势与环境发展变化,促使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我国各个行业的经营模式都发生变化,信息化已经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关键手段。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自身各项工作模式进行创新与改革,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商业银行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交易数据,服务的用户群体也非常多。若仍以传统的方法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会影响金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提供支持,同时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工作人员做好相关的转型工作,将研究型内部审计作为银行转型发展的动力,解决管理问题的同时,提升风险防范效果。第二,内审行业的要求。在2002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已经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是促使组织结构发展的关键因素。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组织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同时可以展示内审的价值,解决银行内部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对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满足内审行业发展需求,能够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发挥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促使商业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
2.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意义。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是审计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是新时代审计工作开展的关键。在商业银行运行中,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促使商业银行改革创新。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新下,商业银行正处于改革创新环境中,如何提升商业银行的稳定,优化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是管理人员面对的问题。在银行改革的过程中,会因为管理、规章制度、风险管理等因素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将商业银行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抑制在可控的范围内,实现对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与控制。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可以在研究工作中发现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与方法,将此与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相结合,提升银行治理水平的同时,解决潜在的风险,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第二,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质量,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水平。若是内部审计工作效果不理想,则会影响风险防范效果,不能及时发现银行中存在的问题,强化银行管理效果。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现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管,通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分析,可以了解当前执行的内部审计制度、方案等方面存在的优势或者不足,并形成研究型报告。通过这一研究报告,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当前审计工作综合情况,并将研究报告作为内部审计工作转型创新的依据,优化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促使内部审计工作高效进行。审计工作中,将研究型内部审计分析结果运用在内部审计业务中,实现对整个审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以此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果,推动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第三,提高审计成果。内部审计是组织机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经营风险,提升内部管理效果的有效手段。其中审计成果,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核心。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促使审计人员思维观念转变,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审计工作,从多个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提升审计成果,为审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1.基于发展战略,优化审计资源。在研究型审计工作中,需要对审计工作的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对审计资源进行分配与优化,以此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效果,为商业银行发展助力。审计作为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审计资源的分配,可以提升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效果,能够强化审计工作效果与质量,对商业银行经济建设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推动我国审计工作发展,在《“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要求相关人员做好审计理论的研究,对审计理论、审计实践、审计制度等进行创新,结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升审计工作效果,促使经济组织机构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应该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目标为基础,对银行各个部门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意图、发展计划等进行深入分析,将此作为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向,对经营管理的目标、实施情况、成效等进行审计,了解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并将审计成果以报告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为了提升审计工作效果,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审计资源的分布工作,以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将促使核心治理目标,实现银行发展战略目标为前提,对审计计划、项目等进行筹划,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项目体系,以此提升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效果。为了降低商业银行风险,在审计工作中需要增加各个部门之间的互动,对审计业务流程、风险防范情况、使用技术方法等进行沟通,借助互动提升信息沟通合格效果,为审计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支持,强化审计风险防范效果。
2.立足审计工作,分析制度风险。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需要对被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同时,发挥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效果。在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商业银行涉及的业务、经营范围等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了解各个工作进度与实施情况,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商业银行审计问题,基于此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强化风险防范效果,促使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在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用风险,因为贷款逾期的问题,影响商业影响的正常运行,无法为商业银行长远发展提供支持。以往工作中,内部审计部门发现商业银行中存在贷款逾期的问题,会将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咎于贷款客户与客户经理,认为是贷款客户经营不善与客户经理日常管理不到位,所以出现了贷款逾期的情况。实际上造成贷款逾期的原因,不仅仅是客户经理的管理问题与客户自身的经营问题,还有商业银行内部的风险防范制度不完善的原因。因此,在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实施中,需要对银行内部工作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了解商业银行内部是否具备风险防范意识,客户经理是否具备风险防范意识。通过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利用规章制度对此进行完善,实现对信用风险的防控。针对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建立风险管理宣传策略与风险管理制度,将此作为风险防范的手段,对潜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行动态控制,强化风险防范效果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例如,我国某个银行在信用风险防范工作中,采取信贷考核机制的方式,对贷款客户的情况进行信用方面的考核与管理,为信用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实际操作中,引用大数据技术、云技术,对贷款客户的经营情况与信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的还贷能力,并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方案,为信贷风险的防范提供保障。这一制度的运用,维护商业银行资金的稳定,同时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强化风险防范效果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3.基于审计报告,提升解决问题效果。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是解决经济组织机构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审计工作效果,强化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水平。当研究型审计结束后,会针对被审计对象的实际情况,提出建设性的审计解决方案,该方案就是解决问题,提升审计工作效果的关键。若想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效果,创造更多的效益,可以在传统内部审计报告基础上进行床新,融入研究型内部审计实施后形成的建设性审计报告、预警性报告,将此作为床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模式与方法的媒介,对原有的审计方法与思路进行创新,提升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促使银行审计工作进一步开展。
建设性审计报告,是在发现问题后,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管理机制等方面不足,提出转型审计建设方案,目的是对原有的审计工作进行创新,增加审计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预警性报告,则是通过研究型内部审计发现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律,通过模拟、推理的方式,预测银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以解决预测风险为目的的一种报告形式。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中,应提升对商业银行运行情况的分析,发挥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势,对潜在的风险与问题进行分析,将此解决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一种手段,强化风险管理效果与质量。
例如,通过对我国某个商业银行研究性内部审计工作的分析,发现该银行存在较多的问题,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与意识,不能为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保障。经过审计分析后,得出建设性审计报告、预警性报告,对该银行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当审计人员获得建设性审计报告后,需要对原有的审计制度、方法等进行创新,提升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与预警意识,结合商业银行实际运行情况,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并对原有的审计制度进行完善,强化当前审计工作效果,促使商业银行更加稳定的发展。
4.加强审计人员队伍,提升研究型内部审计效果。在商业银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应意识到人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对审计人员进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相关的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为高质量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首先,对审计人员进行研究型内部审计相关内容的培训,使审计人员了解到内部审计与研究型内部审计之间的差异,形成研究型思维,学会利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为了提升审计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可以将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呈现给工作人员,借此提升审计人员的研究型内部审计意识,促使这一工作顺利开展。其次,组织业务交流活动,丰富审计人员的知识视野,为其素质与能力培养提供基础保障。业务交流活动的实施,可以提升审计人员对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使其对这一工作的实施方法、实施对策、实施意义等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积极主动参与岗位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为商业银行的经济建设与经营管理提供人员保障。商业银行可以邀请当地政府审计部门的专家参与讲座活动,深化工作人员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促使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有序进行。再其次,做好人员招聘工作,提升审计人员队伍的专业性。审计人员队伍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内部工作情况,是促使内部审计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做好人员招聘活动,面向学校与社会进行优秀人员队伍招聘,充实银行的审计人员队伍,为针对性审计工作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在商业银行运行中,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促使商业银行更加稳定运行,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商业银行发展战略为基础,进行研究型内部审计工作,对出现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发挥审计报告与专业研究型内部审计人员的优势,解决银行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强化审计工作效果的同时,促使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