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
(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内控审计是对公司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控审计与企业内部审计的含义与内容是基本一致的,主要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资产负债损益审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资产经营责任审计、重大投资及基建工程审计等。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为公司内部的审计力量,而公司及所管单位内控审计原则上要以公司内部审计力量为主、审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社会审计力量为辅,采用联合审计的组织形式,必要时可以委托审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内控审计。
内控审计的主要任务是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公司及所管单位具体经营情况,组织开展各项审计项目,需要重点突出对各项经营业务、投资等决策会决策事项的执行情况、决议情况、各项经济责任事项、财务预算情况、各类技改、新建、改扩建、科技开发、信息化、小型基建、热力、并购、参股等投资项目及基建工程项目、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各项财务收支活动、每笔资金运用、日常燃料物资等采购消耗、各类经济合同、每笔关联交易等进行审计。内控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控控制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的审计
公司及所管单位从各项经济业务的筹划设立、注册、结构设置、预算管控、资金支付、经营业务的开展、收益的分配、投资等全流程的管理环节,是否制定发布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按照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规定执行,执行是否到位,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根据公司及所管单位日常管理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完善等进行审计,给出内部控制或管理制度未建立、内部控制或管理制度不完整或体系不完善、不健全或程序缺失、内部控制或管理制度未及时修订、内部控制或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建立职责分离、横向或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企业制度与上级单位制度不符等内控审计问题,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提出准确的、合理的、切实可操作执行的建议,提升公司及所管单位内控管理水平。
2.对各类投资项目投资管理的审计
对新(改扩)建、技改、热力、小型基建等投资项目的计划预算、投资管理、工程管理等方面,是否按照批复计划,施工过程中质量、安全、进度管控是否到位,投资项目收益是否达可研预期等具体实施细节进行审计,给出未经批准,擅自实施计划外项目、实施内容与批复计划不符、项目可研把关不严,深度不够,增加投资成本(或项目失败)、监理、监造义务履职不到位、质量、安全、进度管控不到位、投资项目收益未达可研预期、前期工作不充分,造成延期投产、增加投资额、效益减低、未正确核算已完工、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将试运行期结束以后的长期借款利息费用计入工程建设成本等内控审计问题,针对该部分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降低投资成本、减少投资损失。
3.对采购及销售管理环节的审计
对采购及销售管理环节涉及的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购销管理及其他等方面,是否应招标未招标,人为拆分规避招标、围标、串标,招标文件编制质量是否满足招标、竞询价等采购,是否先实际履行后签订合同,是否超规定比例支付合同预付款,物资出入库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账实不符、账卡物不符、形成账外物资,燃料盘点是否不规范、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未经授权,越权签订购销协议,关联业务是否不规范等方面进行审计,出具应招标未招标,通过直接采购、竞谈、询价、续签等方式实施、将应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及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未按照投标文件内容签订合同、先实际履行后签订合同/履行决策程序、超合同进度支付款项,导致损失、物资定置摆放、保养不规范、账实不符,账卡物不符,形成账外物资、未严格执行燃料合同结算考核条款、未经授权,越权签订购销协议、关联交易不实,收入成本分摊不规范,交易价格不公允,交易未及时结算等问题底稿,提出合理的意见,规范采购及销售管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八项规定、三公经费、小金库、资金管理、资产管理、会计基础及核算、往来账款、税务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是否建立三公经费台账,是否私设小金库,成本费用中是否列支福利性支出,用印管理是否不规范,税务管理是否不规范,收入、成本是否跨期入账,会计档案管理是否规范等进行审计,出具三公经费台账数据与财务数据不一致、福利费中列支工会经费支出、作废印章未及时回收销毁、会计凭证附件不合规、不齐全、未及时取得发票,多缴税款等问题底稿,结合公司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内控管理水平,降低会计核算、税务等风险,优化公司内部环境,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地改革、不断地变化,但公司及所管单位对内控审计的认识仍旧停留在原始阶段,仍然不愿审、不敢审、不愿改、不敢追责,仍然觉得内控审计没什么作用,存在认识不够、观念无法扭转、审计成果不会运用、整改不到位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公司及所管单位均设置有审计部,审计部职能下放在各个单位,系统内部单位审计人员水平不一样,系统内部单位之间互相审计时,审计人员彼此比较熟悉或者考虑是否存在报复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存在该审不审、该揭示不揭示等内控审计问题,降低内控审计质量,不能很好地发挥内控审计的监督职能。
目前内控审计大部分仍旧还是把重点放到现场审计,现场进行翻阅财务凭证、查看合同文本、各项审批文件等,从中找到疑点,进一步核实实际操作是否正确,认为内控审计必须现场审,在现场审计简短的时间内寻找线索浪费大量的时间,未能合理地安排审计时间,降低工作效率,同样不会借助于信息化系统减轻内控审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目前公司及所管单位认为内控审计是自己审自己,只是走过场,不会真正的揭露问题,也不会真正地去要求整改,且必须整改到位,同样认为内部人员不会被追责、被考核,故而不重视内控审计,不重视内控审计中揭示的审计问题,不重视审计问题的整改,不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
二是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目前公司及所管单位还不能完全认识到公司管理中存在的不合规问题的危害性和风险性,没有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审计问题的整改,或者对审计揭示的问题存在认识或理解上的偏差,整改工作敷衍应付,同样没有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通报的共性、个性问题、每个项目的审计意见书及其他要求,不能做到举一反三、不能做到自查自纠,而是就事论事地进行整改,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
一是整改安排工作不到位。在审计整改阶段,单位领导力作用发挥不突出,整改安排不到位,直接将内控审计整改工作交由相关的审计部门组织整改,或将内控审计整改问题分解至涉及的各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自我整改,并未对整改结果全面进行跟踪落实、审核把关,未从公司整体角度把握、分析、研判、建立长效机制,造成整改效果不佳。
二是审计追责工作不到位。公司及所管各单位奖惩、追责等机制未有效运转,导致内控审计揭示的管理问题未进行有效责任追究或者追责过轻,违规成本比较低,对不严格执行公司各项内控规章制度、文件规定、未正确履职人员等不能形成有效的震慑,“追责一个,警示一片”作用未充分发挥,进而为内控审计问题屡查屡犯、重复发生提供了温床。
目前公司及所管单位的内控审计部门没有统一管理,随个人喜欢的方式、喜欢的、愿意做的环节来工作,如有的岗位想参加内控审计项目,有的岗位想被抽调参加抽查工作,但是都不愿做也常常会忽略公司内部的自查、整改落实等工作,殊不知内控审计不统一工作流程、工作环节会增加公司审计风险,降低审计管理水平。
公司及所管各单位跟随经济体制的改革,需要与时俱进,同步进行审计体制改革,上收三级及以下层级所管单位的内控审计职能,集团及二级单位成立审计中心,统一招聘高水平、高素质、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组成专业的团队,归集审计职能,保障公司审计部门与审计中心的协同运转,发挥审计中心的功能,集团及二级单位对所管单位统一进行安排内控审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职能,提升审计工作成效。同时协同各业务部门从根本上整改审计问题,与战略规划、内控合规、财务监督、产权管理、考核评价、资本运营、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业务协同,形成投资监管合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内控审计工具同样需要变革,开发建设信息化系统,归集日常经营、投资等管理中各个环节涉及的各项业务内控制度规定,归集招投标、合同、采购管理系统,归集资金收入、支出、审批等系统,归集燃料系统等各个信息化系统的内容,形成大数据库。
平时从大数据库系统中获取内控审计的信息,提前筛选异常,随时沟通相关部门查找异常原因,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避免后期重复发生,提升日常内控审计管理水平,降低公司审计风险。同时针对离任、后评价等审计项目,尽量提前投入安排30%精力做好审前调查,通过各个信息化系统之间的联系,内容的衔接,经济业务的处理方式等提前搜集内控审计疑点,做好记录,做到有针对性、带有重点审计方向、对被审单位各项经济业务了若指掌的开展现场审计,现场审计时进行逐项核实审计疑点,重点审计相关业务,缩短现场审计时间,提高内控审计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公司及所管各单位需要提高内控审计政治站位,转变思想认识,将公司主要负责人作为内控审计问题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加强组织协调,对整改结果负责,切实履行内控审计问题整改的主体责任,加大对内控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和跟踪检查,做到举一反三,保证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确保内控审计揭示的各项问题真改实改,有效避免屡查屡犯、重复发生。
公司及所管各单位就内部奖惩机制和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等制度体系进行梳理和完善,确保各项违规违纪实施奖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公司造成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严重后果等事件应追责的,公司追责内容范围、确认损失认定、进行追责程序等应达到切实可行能操作,以此确保公司及所管各单位内控审计监督、责任追究,以及管理提升能够形成闭环,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公司及所管各单位需要时刻高度重视内控审计的重要性,做到审计思想常态化管理,发挥内控审计的作用,坚持单位自查的重要性,对日常开展的经济业务对照规章制度、文件要求、共性问题、存量问题等开展自查,浇灭问题源头,同时寻找存量问题的根源,举一反三,总结经验教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完善降低风险,尽量减少损失,避免同类问题重复发生,降低增量问题。集团及二级单位对所管单位针对自查结果进行逐一核实、重点抽查,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自查结果,对集团及公司安排的项目进行现场审计,出具问题底稿,出具合理的、具有操作性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计划和具体措施,列出整改时间表限期整改,同时注重把整改具体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进一步消除经营管理缺陷和漏洞,杜绝类似问题重复发生,提高公司及所管单位的内部管理环境,保障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降低内控审计风险。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内控审计作为整个集团系统经营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环节,既要对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理论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对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用、作用发挥等也需同步建设、投入使用,以此来发挥内控审计专业优势、发挥内控审计的监督作用,规范和加强内控审计工作,强化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审计成果运用,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推动审计问题整改,尤其是工作中屡查屡犯、重复发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和整改,从管理体制机制上进行完善和根治,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内部环境,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利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