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生态视角的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举措探讨

2023-03-22 10:09汪贻龙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3年2期
关键词:村镇农村金融银行

汪贻龙 夏 敏

(安徽铜陵铜源村镇银行,安徽 铜陵 244000)

自2006年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正式挂牌营业,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成功建设1651家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产业金融机构总数中占比已超过36%。同时,截至2021年年底,面向农民提供涉农贷款的1637家村镇银行,已发放涉农贷款8726亿元,有效填补农村金融空白,为民间资金提供了良性的发展渠道,对当地农户或农村企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因此,站在金融生态背景下探索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措施,对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生态得以完善、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以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获得全面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生态理论的内涵

如果把金融看作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那么金融生态,就是由金融子系统和与之相关联的其他系统所组成的生态链,这个生态链与金融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其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有机价值关系。金融主体,指的是商业银行、村镇银行、金融监管机构、金融决策机构等,而金融生态环境则是诸多金融主体在经营、运作中所促生的法律环境、信用环境、经济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通常讲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指金融机构所处的微观层面的外部金融环境,包括与金融机构实现利益和规避风险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客户企业改革、社会信用体系、会计与审计准则、中介服务体系等多方面的内容。站在金融生态内容视角下,不难看出金融机构、金融生态环境二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而金融生态的显著特点,就在于相关性和适应性[1]。

二、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金融生态之下,农村经济环境是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基本组成要素,更是农村金融发展必要前提之一,因此,农村经济的质量、结构、规模对农村金融的运行效率、服务优劣有着直接影响。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水平在政策、产业带动下得到显著提升,而农村经济基础也在不断增强。根据中央财经2022年6月27日报道,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931元,相比2012年实现翻倍。然而,我国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仍旧有待提升,且尽管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缩小,但城市与农村经济绝对差距仍旧有着较大距离。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基础相比城市地区仍旧薄弱,缺少强有力的金融发展平台,且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发展进入较为缓慢的状态。因此,当务之急的任务是探索如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建设,进一步探索“三农”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以全面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条件。而金融生态下涵盖的金融主体、金融环境、金融调节,将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经济运转的全面改革,为农村经济注入全新活力,作为农村金融生态中的重要主体,发展村镇银行,可显著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基础的改善,促进农民生产经营层次、提升可支配收入。

(二)农村金融机构竞争的需要

首先,一些商业银行目前正缩减乡镇以下区域分支机构数量,且因资金的趋利性,加之农业贷款有着较长的期限、较大的风险。按照商业银行目前较为苛刻的条件,难以找到合适的信贷客户,因此,商业银行将大量资金转移到城市,而很少主动将资金面向基础农业投入。

其次,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功能,近年来已经逐渐弱化。自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始终采取资金封闭运行模式,贷款则由国家财政予以补贴,尽管其在农业产业政策之下,对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现状而言,农业发展银行资本金不足,有着较高的成本,已经具有较重的经营包袱,加之其服务功能有待健全,使其业务发展严重受到限制。与此同时,农业发展银行多年以来其业务主要集中于粮棉收购,较少涉足有着资金需求的农业发展领域。

最后,农村信用社尽管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产业、经济得到全面升级,农业发展对于农村金融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便对农村信用社体制、制度、经营管理乃至综合竞争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农村信用社自身在经营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与改革,但仍旧不足以应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带来的压力,无法真正地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能量。

(三)农村征信与立法建设的需要

相较于城市,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诚信水平、立法建设水平相对滞后,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近年来,为提升银行的信贷质量,金融部门开始面向贷款采用信用等级评级的形式,但效果非常有限,同时目前农村的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介服务在农村地区亦十分罕见,故仍旧存在拖欠还款、逃避债务的现象。加上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农村地区的法治建设严重滞后,大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

发展村镇银行,其本身的设立就是对农村金融立法、法治建设的重大尝试,可进一步推进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立法的建设水平,且对农村征信渠道加以拓宽。因此,村镇银行的发展能够帮助农村区域逐渐形成有法可依、依法规范的征信体系,且村镇银行的设计有助于农村信用工程的建设[2]。

三、金融生态视角下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举措

(一)发展定位

制定发展目标,优化村镇银行的目标定位,首先需要优化股权结构,在此基础上明确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并树立最终的服务信心。

1.优化股权结构

对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优化,为村镇银行定位的必要前提。大量村镇银行偏离“三农”服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银行的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首先,央行、相关部门可面向民间资本开放市场准入机制,推动一批真正“草根银行”的建设工作,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到村镇银行的发起、建设、增资扩股之中。就村镇银行而言,民营资本所固有的市场性,可推进村镇银行的治理以及经营管理不断完善,使村镇银行快速对农村环境加以适应。并且民营控股银行,在经营机制、经营效率、交易成本以及产权安排方面均有着较强的优势。

其次,央行与地方政府可联合探索“发起银行+地方政府”的控股方式。站在村镇银行服务的宗旨以及当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角度分析,村镇银行有着一定水平的政策性金融特点,因此,央行与地方政府可考虑推行“银行+政府”模式,如此一来,地方政府的入股将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信誉度的提升,可快速解决吸收存款困难问题。但采取该模式需要注意,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投资应为“暂时性”,而并非“缓退性”。

最后,可以有效引导城市金融面向村镇银行的建设方向发展,允许城市中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的发起者。例如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不具有银行经营模式、经验,但在人才、资金层面有着绝对优势,且接入村镇银行的建设、发展,不仅利于其组织自身的混业经营发展,同时有利于村镇银行实现多元化发展。

2.明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

在实现股权结构优化后,央行与相关部门应高度明确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特点。村镇银行建设、发展其目的就在于为农村金融生态提供“供血”功能,对当下金融生态中金融主体“金融空白”予以补充。正是因为村镇银行政策性,监管部门将其市场准入门槛设置到最低点,资本金仅需区域性农商银行的1/5。基于上述独特性,如同信用社一般,村镇银行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农民获得便捷且经济实惠的金融服务,因此,村镇银行短期之内第一经营目标并非盈利。与此同时,在“服务三农”市场定位层面,村镇银行除了上述独特性,还具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不同阶段下,村镇银行应有不同的市场定位。村镇银行在建设以后,大体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扶贫阶段、共赢阶段、竞争阶段。扶贫阶段为建立初期,面向种植业、养殖业提供扶贫金融服务,帮助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发展经济;共赢阶段之下,村镇银行经营目的是实现商业目标与扶贫的供应,扶持对象主要为正处于脱贫致富关键阶段的农户[3];竞争阶段则是开展村镇银行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面向自身利润最大化,将服务对象瞄准已经富裕,并进一步扩展农业产业的农户。

3.树立“三农”服务信心

村镇银行须树立“三农”服务信心。将贷款投向农民,可一定程度地降低村镇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例如2011年,建设银行在农村地区建立的16家村镇银行,净利润实现0.24亿元,工商银行建立于内蒙古、湖北、安徽以及陕西的4家村镇银行,也实现396万、485.92万、459.13万、174.51万元利润。浦发银行在全国设立的13家村镇银行,2011年税前账面利润高达1.93亿元,而民生银行所设立的村镇银行有着更快的盈利速度,2011年18家村镇银行税后利润达到1.90亿元。因此,村镇银行必须树立“服务三农”的信心,真正清晰了解服务于“三农”,无论是对银行自身还是农村社会发展均有着良好前景,有助于实现自身的政策性目标[4]。

(二)经营管理措施

村镇银行的发展,在经营管理维度,主要面向产品与服务的创新、融资渠道的建设以及公信力的培养三个维度。

1.推动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

村镇银行若想在农村金融生态中站稳脚跟,配置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产品特色,使自身在完成扶贫、共赢目标后有充足的实力同其他金融机构竞争,对于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可从经营模式、担保方式以及产品三个维度入手。

首先,村镇银行可积极地同保险公司建立良好、长久合作关系,联合指导农民群众积极投保农业保险,并结合充分的数据分析、调研,允许农户将营运证件、运输汽车等资产作为抵押物实现面向村镇银行的小额贷款,以良好降低村镇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

其次,村镇银行可积极争取来自央行的支持,组织业务人员进入务工人员打工聚集地中进行深度调查,同打工聚集地银行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联合办理“亲情卡”等金融服务,实现农民工一卡两地通用机制,避免农民工办理金融业务期间经历繁杂的手续,以“汇通天下”为目标,同打工聚集地银行一并加强对市场的占有。

最后,村镇银行还应不断丰富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种类,结合对所在地区农村金融生态现状的调查、数据分析,从个人理财、保险、代理、银行卡、担保以及金融咨询等维度实现产品优化、创新,有效弥补农村内金融生态存在的空缺。

2.拓宽融资渠道

银行持续发展根本保障在于资金的来源。自组建村镇银行,往往会带有资金瓶颈的发展桎梏,因此,村镇银行需在融资渠道维度加强扩展力度。

首先,村镇银行可面向央行实现再贷款的申请,或是由政府渠道申请财政补贴、社保基金、国库基金、涉农资金,申请将上述业务统一归纳至村镇银行的业务办理范畴之下。

其次,村镇银行可充分借助各类媒体、平台面向社会宣扬村镇银行设立、发展的价值与目标,最大限度地争取社会的了解、理解与认可,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的同时,吸引社会群众将闲置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并持续性地争取当地政府支持、股东支持基础上加强各类线下活动的设计,加强村镇银行不同类型存款的营销力度。

最后,村镇银行需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实现金融服务从标准化到现代化、从现代化到国际化,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面向村镇银行流入。此外,村镇银行还可基于市场机制,实现面向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拆借,且政府方面也应允许、鼓励村镇银行使用票据、债券等融资工具。

3.加强村镇银行公信力建设

作为新生事物,村镇银行在最初设立之时必然存在一定的“外生性”,因此,若想落实健康、持续的发展,村镇银行需要加强媒体与渠道的宣传,将自身的良好形象配置于农村中小企业与农民群体之中,提升银行社会知名度,使农民了解村镇银行面向“三农服务”时的特色。村镇银行还须建立起属于银行自身、可取信于民的企业文化,包括为农户服务,建立面向农户的信贷模式等。同时,加强信贷人员的服务水平,挖掘信贷人员的创新能力,继而充分提升村镇银行在农民心中的公信力[5]。

四、结语

本文以金融生态为视角,对我国村镇银行及其发展措施进行了研究,在分析金融生态同村镇银行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定位、经营管理、外部协调机制三个维度的措施建议,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建设。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村镇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完善发展定位,加强经营管理与外部协调机制的建设,对于村镇银行建设、发展而言固然重要,但发起者还须清晰地认识到,村镇银行的发展是一个动态、不断而完善的过程。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村镇银行也需要不断实现自我优化、完善,针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经营策略,这样才能顺应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金融服务要求。

猜你喜欢
村镇农村金融银行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