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古绛镇北步康村丰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各地来的客商、电话洽谈瓶装大田鲜西红柿业务,让理事长张存义忙得不亦乐乎。
张存义出生于绛县勃村乡西山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先后种植过粮食、苗木、中药材等,但唯有多次种植旱地西红柿的经历,让他找到农民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2015 年,喜欢看报纸、电视的张存义看到“脱贫攻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信息后,他的西红柿梦想又照进了现实:要是把咱的原生态西红柿,能加工成迎合城市人天然绿色健康需求的产品,就能和大市场对接带动农民致富,也肯定是个能“火”的项目!
张存义和老伴把自家种得最好的西红柿做成了瓶装的,拿到太原有关部门检测,各项卫生指标竟然都达标。女儿又帮他联系到省农科院保鲜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指导,将传统工艺加入锁鲜技术,使瓶装西红柿保留原有的鲜美味道和营养成分。
随后,他说通几家乡邻,登记了“绛县丰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到附近几个同类型加工企业参观学习,决定建一座小型家庭鲜西红柿加工作坊。
定制玻璃瓶、印制纸箱、设计图案、注册商标……为把产品的属性与特点展示得淋漓尽致,张存义事必躬亲,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
万事俱备后,他把合作社成员的优质西红柿收上来,雇请了10 多位本村劳力,加工了2000 多箱产品。又把产品送到侯马市海关,检测证实产品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当年腊月,张存义把2000 多箱产品拉到太原。产品纯天然的健康属性,立即引起消费者的关注,10 多家单位你几十箱、他几十箱地买走他的产品,为员工们发福利,众多市民也冲着西红柿的新鲜健康竞相购买。儿子还把父亲的产品做到微信公众号里,并登录网上商城,尝试网络销售,北京、上海、深圳、厦门、天津等大城市的客商纷纷网购。
2016 年,张存义一鼓作气,把西红柿种植面积扩大了一倍,生产鲜西红柿5000 余箱,照样销售一空。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产品性能和市场销售趋于稳定,合作社也逐步扩大规模。
2017 年,张存义毅然决定在交通相对便利的邻村北步康村购买了一处较大的空院落,创办了“山西丰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花30 多万元盖起1000 多平方米的车间、仓库等,建起每天消化1000 多公斤、日产3000 瓶大田鲜西红柿加工厂。慕名前来要求合作的农户很多,都希望他的合作社能够扩大种植、加工规模,开辟出长远致富门路。
很快,张存义的合作社成员扩大到30 多户,当年种植西红柿面积100余亩,形成了规模种植,除他收购加工外,外地客商闻讯而至,产下的西红柿销售一空,亩收入近万元。2017年,合作社几个优质种植户和在加工期间打工的社员收入都上了万,北仇张村种植户晋引红卖到合作社的西红柿一项就收入2 万多元,2019 年他的优质西红柿收入更是达到5 万元。
张存义介绍说:“由于我们地处旱塬山区,光照充分,昼夜温差较大,没有任何污染源,所以生产的西红柿汁鲜肉厚、味道醇美。我们的大田瓶装鲜西红柿从种植到加工,整个生产过程工艺流程要经过40 多道工序:种子是由省农科院蔬菜专家精选的最适合的品种;种植做到了施用农家肥、合理轮作倒茬、物理防病防虫、不打农药;所有果实都是一颗一颗精挑细选出来最旺盛时期、自然成熟度高的优质果实;生产过程全程由省农科院专家跟踪指导。”
几年来,绛县丰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渐摸索和创新出一套种植、生产、经营管理与销售模式,发展壮大起来:生产规模从2015 年家庭作坊时的2000 箱扩大到10000 箱,最多时达到20000 箱;不仅带动了周边7 个村50 余户西红柿种植户致富,2021 年辐射到全县5 个乡镇20 余个村100 余户大幅增收;合作社社员也由30 余户增加到63 户;销售市场从本省运城、临汾、太原、大同等7 市,拓展到北京、成都、广州、海口等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
目前,合作社已将生产、加工工艺和包装设计商标全部申请了专利。2021 年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的注册审核,可以扫码溯源身份认证。合作社经省、市农业农村部门综合评定,被评为“省级示范合作社”。
张存义靠着勇于投身时代潮流、不畏困难敢于创新的奋斗精神,把家庭小作坊做成规模加工厂,把小西红柿做成创富大产业,让小农户对接产业化大市场,这种“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不仅实现了公司和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双赢,还达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