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负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

2023-03-22 09:48马幸会邵明华
广东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校园意识

马幸会 邵明华

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一、网络欺负的概念与特征

网络欺负是基于网络这一媒介实施的欺负行为,即人们借助网络渠道对那些不具备自我保护能力的个体持续实施能够对他们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攻击行为。区别于以往的欺负形式,网络欺负的实现依赖于电子技术手段支持,具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欺负行为是欺负方具有主观意识,即是故意执行的一种对他人的伤害性行为;其二,欺负行为不是某一次或间断的,而是不间断反复进行的;其三,欺负行为的双方在欺负力量与抵抗能力方面存在不均衡特征;其四,欺负行为的渠道与路径具有多样性特征。而这种多样化网络欺负行为的渠道决定了整个网络欺负行为干预的难度比较大,必须要进行系统化干预。

二、网络欺负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一种常见行为,校园欺负行为的存在会给受欺负者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校高质量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进入“互联网+”时代后,校园欺负行为逐渐表现为网络欺负这种全新的形式,并且也会对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较大影响。

(一) 对欺负方心理健康的影响

校园欺负行为伴随着校园的形成就一直存在。一般学校教育水平越低,学生受教育程度越低,那么校园中会更容易出现欺负行为。校园作为人类接受教育的特殊场所,常常和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但是校园欺负事件的存在却打破了这种理想的校园形象,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校园高质量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对欺负方而言,他们一般会通过持续性实施网络欺负行为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或者得到外界其他人的认可,这样长久下去显然会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社交行为开展。

(二)对受欺方心理健康的影响

作为网络欺负行为的受方,受欺负方的心理健康更容易受到不利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深远且很难进行消除的,甚至受欺负方学生会在后面的人生发展中时刻受到自己曾经受网络欺负行为的影响,内心备受煎熬,最终必然会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如果网络欺负行为不严重,那么可能会使得受欺负方产生轻微的影响,但是严重的容易使他们产生抑郁、自卑以及交际障碍等问题,甚至可能造成自杀。特别是相较于传统线下的校园欺负行为,网络欺负行为不受地点与时间的限制,可以更加容易实施,这决定了其不仅具有更加频繁的发生特征,同样也会对受欺负方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使他们出现抑郁、自卑以及自杀倾向等等,这些网络欺负行为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甚至直接超出了对他们身体所实施的直接欺负行为。可以说,网络欺负行为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容忽视的一大障碍。

三、网络欺负行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干预措施

以往高校教育中不注重网络干预,使得高校网络欺负行为层出不穷。为有效地对大学生群体中的网络欺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实施网络实名制度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上网环境,避免因为网络环境监管失控而直接影响了部分实施网络欺负行为的规范性,这就需要借助网络实名制度的推行来为每个大学生提供一个专属单位网络ID,让他们在网络上同样可以有自己独有的行为标识,避免缺乏有效监督与干预而直接影响他们的网络行为规范性和合理性。在对“绿色网络”进行打造期间,要重点强化大学生上网的全过程监督与管控,如可以基于先进信息技术支持来对大学生实施的网络欺负行为进行有效限制。与此同时,要针对现阶段国内互联网上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以及一些全新的情况来对相关的法律规制进行完善,不仅要对网络上的言论自由进行明确界定,也要对网络欺负行为的具体概念、特征及表现等进行规制,利用法律条文来赋予相应监督行为必要的法律效力,以此方可更好地对全体大学生实施网络欺负的行为进行更好的限制。比如,可以构建与推行公安告诫制度。该制度主要是赋予我国公安机关治安管理职能方面的一些行政指导,采用劝解、告知或建议等方式处理欺凌者,促使其及时停止网络欺负行为。首次可以先进行警告,并发送告诫书,之后如果网络欺负方不听警告,那么公安机关可以将第一次警告的告诫书为依据,借此来进一步对他们进行严惩。最后,基于网络实名制度的实施及全面普及,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大学生安全上网和规范上网的意识,使他们可以切实意识到自己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实施的欺负行为同样可能会被法律制裁,保证可以借助“绿色网络”环境构建来最大程度减少网络欺负行为出现。

(二)增强学生维权意识,严惩网络欺负行为

为了可以对网络欺负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主要出发点可以侧重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使他们可以敢于主动对学校的网络欺负行为“说不”。这就要求大学生主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与道德品质,平时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切实做到“自律”。与此同时,大学生也要多注意懂得增强自身的维权意识,懂得要利用法律保护自己,不做网络欺负行为的受害方。因为只有受害方联合起来才能够从根本上制止实施网络欺负行为的大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惩实施网络欺负行为的大学生,借助法律严惩行为来“敲山震虎”,让他们不敢轻易实施网络欺负行为。通过严厉的处罚,除了可以使全部校园网络欺负方自身意识到网络欺负行为的危害性,也可以使他们对自己所实施的网络欺负行为负责,并受到本该有的教育。基于此,我国需要加快制定一部国家层面的、统筹全局的《反校园网络欺负法》。对校园网络欺负行为进行详细的界定和分类,降低界定标准细化分类,借助专门的法律条文及规定可以更好地控制他们的行为。此外,为了进一步控制网络欺负行为,大学生也要主动发挥自身监督同伴的作用,发挥学校大学生共同的监督作用,全面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如大学生需要主动接受并践行网络道德对自身行为及言语等的规范性引导与干预,同时也要主动接受及服从我国法律法规关于自身行为的限制及监管要求。

(三)强化学生家庭引导,引导学生科学上网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学生家庭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或者说家庭教育是辅助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直接关系最终教育的质量,甚至在某些环节及内容的教育重要性要远高于学校教育。为了避免出现高校网络欺负行为,学生家长平时要注意强化同孩子的交流及沟通,懂得对孩子大学的生活和心理状况等进行及时了解,保证可以快速发现自己孩子在情绪或言语等方面的异常情况,之后要及时强化心理教育与引导,如可以在给予他们足够鼓励及关怀的基础上,借助谈心,家庭出游等多样化方式来帮助他们疏导自己烦闷的心理,保证他们可以在受到网络欺负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家庭的关怀与帮助,避免网络欺负行为对他们心理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大学生父母也要懂得丰富自身的网络知识,包括对网络欺负行为进行全面了解以及懂得对自己孩子平时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化处理,如要监督自己孩子平时上网中是否可以做到科学上网,文明上网,及时制止自己孩子存在的不合理上网行为,尤其是要告诫自己孩子不能够将自己重要的信息在网络上传播及共享,也不要打开陌生人发送的网络链接等等。

(四)开展正向学校教育,正确干预欺负行为

为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大学生欺负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必须要重点发挥学校方面的正向教育与引导作用,及时对学校存在的网络欺负行为进行干预及引导。首先,高校要切实意识到网络欺负行为的危害性以及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在对学校当前网络欺负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基础上,采取多样化宣传及教育手段来使全体学生真正意识到网络欺负行为的危害性。然后可以在大学生思政教育或者德育教育实践中融入网络欺负行为方面内容,指导大学生可以懂得科学上网,文明上网,而对那些存在网络欺负行为的学生则要给予严厉的处分,以此来更好地降低网络欺负行为的出现。在此基础上,要借助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来加强对受到网络欺负行为大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及时消除这些网络欺负行为对他们心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避免这些负面情绪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最后,要加强高校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增强他们的维权意识和法治意识,增强他们主动维权、守法等的意识,最大程度降低网络欺负行为发生概率。

四、结语

总之,网络欺负行为会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无论是欺负方或者受欺负方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不良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危及他们的生命。为了有效地制止大学生的网络欺负行为,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多主体共同的作用,通过构建“绿色网络”环境,增强大学生维权意识,强化学生家庭引导,开展正向学校教育等措施的实施,可以及时干预及引导网络欺负行为,确保最大程度降低大学生网络欺负行为发生概率及危害程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校园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