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蔡美兴 施 羽
蔡美兴
平湖市传媒中心
施 羽
省广播电视监测评议中心
舆论监督是主流媒体的责任使命,在宣传党的政策、反映人民心声、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舆论主要载体发生转移,从大众传媒转向了互联网、移动端,舆论监督更加立体化、多元化,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信息圈、舆论场,电视舆论监督节目的关注度降低,影响力、传播力、引导力受到冲击,如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守正创新、突破困境、重塑地位,成为电视媒体舆论监督的现实课题。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舆论监督面临“三大短板”:
——传播速度:定时不敌即时。电视节目的播出有预置的编排,而新媒体具备了即时性优势,抢了电视的传播速度。比如,在2022年年初开展的“除险保安”专项行动中,某地多部门联合开展小区电瓶车飞线充电、农村出租房消防安全等暗访活动;某小区新房连遭污水倒灌,影响住户正常生活,这是否属于开发商设计缺陷等。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即时曝出消息、更新内容,其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呈几何倍数上升。反观电视,虽当地电视主流媒体第一时间介入,却只能按照既定的档期定时播出,即使补拍了一些当地执法部门跟进的镜头,但作为主流媒体的监督力明显被削弱,甚至个别内容在节目播出时已经完成了整改。在这一传播变化中,一些原本收视率很高的舆论监督类电视节目,被抖音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体“抢了跑道”“抢了风头”“抢了位置”,导致一些地方的舆论监督类节目举步维艰,有些索性就停办了。
——内容硬度:显性难胜隐性。硬度是新闻舆论监督节目的一个重要标志。浙江卫视《今日聚焦》受到群众欢迎,就是因为够“硬”,一盯到底,让监督有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省一些地方的舆论监督类节目还是不够“硬”,主要原因除了“同级监督不易”外,还在于电视媒体的报道具有“显性”特征。比如,某电视台在2022年6月,曝光城区一些新能源车充电桩装而不用、用而不便这一民生集中反映的问题时,镜头需要出现充电桩规划布局的发改局、供电部门分管领导等的采访场景、背景、同期声等,这些都是显性的报道内容,采访求证碰到客观困难,导致对监督的问题避重就轻,舆论监督效果打了折扣,监督硬度降了成色,甚至有些监督“无疾而终”。新媒体和自媒体则因匿名性、隐蔽性的“隐性”特征,可以快速、积极地对事件发声,大胆、真实地发表观点,倒逼民生诉求得到关注、民生问题得到解决,这也动摇着传统电视媒体作为舆论监督领头羊的地位。
——互动广度:单向弱于多向。与新媒体相比较,传统电视媒体的最大短板是在固定的栏目、固定的时段,通过频道单元式定向输出。尽管目前大部分电视台实现了节目回放、扫二维码等互动功能,但单向传播的格局还是没有打破,导致了传播效率、效果的下降。而新媒体传播平台则呈现双向甚至多向传播,实现双向互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新媒体舆论监督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比如,2022年4月,某地一批发市场发生疫情,在封控、管控期间,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安抚商户情绪,并对一些不理性的商户进行批评教育;2022年8月,某区某立交桥下脏乱差,垃圾成堆,与文明创建要求相差甚远,督查组立即要求整改。现场就有人利用新媒体工具,第一时间、第一现场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发布,网民参与度高,影响了舆论走向。而电视媒体在第一时间播出后,由于传播管道的单向性、无交互性,观众不能主动参与,传播的黏合度不强,从而影响电视舆论监督的效果。
新媒体语境下,电视传统媒体要迎难而上,扬长避短,放大专业性、权威性等优势,提升舆论监督的实战效果。
专业就是优势。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经过多年摸爬滚打,舆论宣传队伍和作品更专业、更权威。相比于新媒体的快餐式、碎片化表达,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更有深度和厚度。在扬优势上,重构专业性,突出以深度换速度,注重三个着力:一是着力突出专业特色。以自身专业和权威之长,攻新媒体资讯“鱼龙混杂”之短,突出电视平台“一锤定音”权威。二是着力强化专业策划。策划能保证舆论监督内容的典型性、针对性和建设性,比如在内容上,既要关注消费维权、鸡毛蒜皮的生活常事,更要深度聚焦平安、生态、经济等中心工作,在重大事件面前及时发声。三是着力打磨专业品质。立足于品质提升,紧紧抓住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关注第二落点、第三落点,深度剖析,实现时效与深度兼得。
相较于电视平台的党媒属性,新媒体舆论监督内容存在信息质量参差不齐、舆论传播存在偏差、网络暴力频繁出现、负面情绪持续堆积等问题。传统电视媒体要针对新媒体特别是自媒体平台的薄弱点,突出舆论监督的精准效率和效果,从而增强监督硬度。一是真实客观。最大限度保证民众的知情权,从多角度展现新闻原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确保新闻监督的客观性,提高监督效率。二是持续跟进。舆论监督不能只报问题,甚至为曝光而曝光,而是要解决问题,以结果为导向,不能让舆论监督成为“烂尾楼”,提高监督效果。三是突出优势。传统电视媒体要善于运用镜头画面的张力,提升新媒体所不具备的电视镜头冲击力和表达力,以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舆论监督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效果。
电视台媒体融合是基于电视为主平台的传播渠道拓展,只有增强平台的融合性,深化互动功能,才能弥补单向传播的短板。一要转变观念。电视媒体要抛弃“唯我独尊”“唯我独大”的过去式思维,形成全媒体运营的新观念。二要加强互动。电视媒体应积极和新媒体进行融合互动,把电视舆论监督内容快速转化成新媒体产品,使舆论监督通过新媒体渠道得以N次传播,跑出传播速度。三是创新模式。以全省媒体融合改革为契机,整合电视独特的专业资源,采用“1+X”模式提升传播力,即电视平台为“1”,网络版、公众号、移动端等新媒体为“X”,实现多渠道传播,在舆论监督中争得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