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价值分析、问题研判与方略设计

2023-03-22 05:03卓治国
新乡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村

卓治国

(中共濉溪县委党校 教务科,安徽 淮北 2351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并将其总要求概括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 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 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 ”[1]且“要推动污染治理向乡镇、农村延伸,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2]因此,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是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举措。

近年来, 学界针对这一议题已有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文丰安从宏观视角出发,梳理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加强农村生态治理的历史脉络和实践经验,并从提升我国农民生态文明意识、健全农村生态治理法规和变革农村生产方式等角度提出了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的方案设计[3]。 饶静等通过个案调查的研究方法, 分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耕地抛荒问题的成因, 并从生态治理的角度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4]。 学界相关研究为科学看待农村生态治理问题提供了理论启发,但从整体上看,学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问题的思考尚且不够。 鉴于此,笔者期望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价值分析、 问题研判与方略设计的研究,为相关政策设计和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一、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价值分析

农村生态治理作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具体而言,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加强农村基层党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民生活质量的必要之举

新时代, 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要求农村人居环境在生态层面得到切实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在党的坚强领导和各方共同努力下, 农村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开始实施, 耕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不断加强,“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农民对于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但仍须看到,目前我国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才刚过八成,农业污染存量的绝对值仍然较大,广大村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还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健全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 ”[5]因此,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 其核心目的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促进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落地, 在微观层面上则表现为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改善。

(二)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具体到乡村振兴场域的要求,就是要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同时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学界有人通过调查发现,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经济发展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对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6]。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考虑到农村地区产业所具有的地域性、层次性、整体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诸多特性,在具体操作层面,既需要以经济手段为基础,综合运用政策性手段,不断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性金融支持体系的完善,也需要利用生态治理手段,持续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面貌, 并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农村生态旅游资源,以实现产业结构的绿色化转型。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进程, 是追求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进程,因而也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贯彻好新发展理念的进程。

(三)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是落实中央政策精神、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作用的关键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有效实施既需要中央政策在基层的落实,也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7]一方面,农村生态治理聚焦了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生态振兴层面的目标。 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力建设、 领导力建设、 发展力建设和覆盖力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的提升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有助于将顶层设计转化为具体的基层实际工作成效,推动“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真实的生态治理业绩。另一方面,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素质过硬、本领高强,才能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 因此,在农村生态治理行动中, 农村基层党组织需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深刻理解并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精神, 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和治理能力,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

(四)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是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措施

2022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要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之维的重要内容, 而要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仅要在宣传工作上绵绵用力,也要在生态治理工作上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论断[8],对农村生态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同向同行关系作出了科学概括。具体而言,一方面,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有助于培养农村居民的生态文明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 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9]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的重要意旨, 显然包括希望广大农村居民群众树立起生态文明理念、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农村生态治理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能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提供环境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 ”[10]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实现, 既需要主观上的人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建立, 也需要客观上的农村生态治理实践的效用发挥。总而言之,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 而农村生态的有效治理也必然离不开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

二、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问题研判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环节实现统筹推进。但在现实发展进程中,我国农村地区在取得巨大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农业生产、 农村生活和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仍然存在。

(一)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

一是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过大。 土地是农业生产活动的载体,部分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盲目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了土地污染的局面。此外,由于部分农民尚未建立起正确的环保理念,不少化肥、农药包装物被任意丢弃在农田周边,这就导致了土地二次污染。 据调查,过去三十年来,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 我国耕地土壤的pH 值不断下降,尤其是南方地区耕地土壤的酸化现象更为严重[11]。

二是农膜的过量使用。 农膜,又称薄膜塑料,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农膜主要用于覆盖农田,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湿度、促进种子发芽和幼苗快速成长的作用,还有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但农膜还存在着一些负作用,如难以降解,掩埋在土壤中容易阻隔水分、破坏土壤构成等。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亿亩的土地使用农膜,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了不小隐患。

三是农村污水处理不当。 据调查统计,2020 年,我国污水排放量总计为926 亿吨, 其中村镇部分污水排放量为233 亿吨[12]。 排放量巨大的农业废水渗入地底,与江河湖泊等地表水汇合,将对包括水资源环境在内的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此外,由于农村居民的分散化居住格局与山区农村的地势条件的制约,污水处理管网建设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农村污水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二)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问题

一是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农村地区生态环境被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在于农村生活垃圾难以得到有效的处理。 生活垃圾污染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与落实, 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得以迅速提升, 广大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各类生活垃圾也不断增多,对农村地区的生态平衡造成了负面影响。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就地就近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尚且不够,“垃圾围村”现象亟 待 解 决[13]。

二是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再利用程度不高。 为解决农村生活垃圾的回收再利用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设施, 然而由于管理、技术和资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处理减量化的成效尚未达到预期。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以混合收运方式为主处理生活垃圾, 不利于生活垃圾的分类化处理, 难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有效回收再利用。

(三)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问题

一是乡镇工业化进程中的污染量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程度快速提高,但客观地看,目前我国工业发展依旧存在高能耗、 重污染的问题。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各地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虽然促进了农村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乡镇企业数量的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农村生态环境压力。

二是不少乡镇企业没有配备合格的垃圾处理设备。由于缺乏监管,一些乡镇企业的负责人既存在环保意识、生态文化素养不高的问题,也存在法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的现象。在唯生产量论的错误理念引领下, 不少乡镇企业不仅不具备专业的垃圾处理技术, 而且也没有购置或更新符合标准的除污设备,工厂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周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污染, 从而给农村生态治理带来了更大难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村生态治理的方略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1]新时代,要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必须在树立绿色价值观、坚持绿色发展、发挥政府功能等方面着力。

(一)树立绿色价值观,提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认知

其一,基层政府要树立绿色政绩观。 基层政府树立绿色政绩观,是有效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的关键。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所出现的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情况形势严峻,对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形成了障碍。新时代,要实现农村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 离不开基层政府领导干部对绿色政绩观的坚持与贯彻。具体而言,各基层政府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 各项举措要以实现农村可持续、高质量的长远发展为目的,决不能为获取短期利益而作出使农村生态环境发生不可逆损失的举措。 此外,为推进农村生态治理取得良好成效,应优化对基层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评制度, 提高农村生态治理成效在政绩考核中的量化地位, 促进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转变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方法,不断采取有效举措处理好农村生态治理问题。

其二,农村企业要树立绿色发展观。 广大农村企业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绿色效益的双促进、双提升,就必须树立绿色发展观。 在我国工业化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甚至是“只污染不治理”的做法成了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广大企业的所谓共识。这种做法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 也造成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农村企业应坚持绿色发展观,科学分析并妥善解决排污问题,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生产模式; 同时要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力度,树立低碳节能环保的生产理念,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降低污染物排放规模。

其三,广大农村居民要树立绿色价值观。 农民是农村的生活主体,广大农民树立绿色价值观对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 农村居民相较于城镇居民,客观上存在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 因此,必须加大对农民生态治理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基层政府部门要创新宣传和教育方式,以接地气的宣传教育话语和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态治理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和生态治理重要性的认知程度。

(二)坚持绿色发展,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其一,要不断增强农村生态治理绿色科技支撑。在农村生态治理进程中, 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至关重要。 在绿色科技开发层面, 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相关科研课题覆盖广度,不断实现农村生态治理的技术突破。在绿色科技应用层面,乡镇企业应不断完善技术转化落地机制, 不断推动污染处理科技转化为农村生态治理生产力。此外,还须在环保法律法规方面着力, 通过严格农村生态治理成效奖惩机制,不断为科技创新提供法治动力。在绿色科技人才培养方面, 要以高等教育单位和科研单位为主要阵地,培养一批有技术、愿扎根、敢作为的农村生态治理人才。

其二,要大力发展农村生态农业。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需要转变乡镇企业发展模式。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实际发展生态农业企业。 在土壤肥沃的农村地区,应加大有机农产品市场化发展力度,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在太阳能、风能获取便利的农村地区, 乡镇企业应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减少生产过程中所带来的能源污染。另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要做到规模化和集约化。生态农业是以可持续方式进行耕作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遵循绿色价值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多重目标[14]。发展农村生态农业,要持续保护农村水土资源质量,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平衡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关系,不断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和农村生态治理的有机融合。

其三,要着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面对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地区遭遇的生态污染,必须转变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具体而言,首先要制定和落实好有助于转变农村产业结构的环保政策。 通过大力整治造成严重生态污染的工厂企业,促使污染物排放量达到可控水平。 其次要发挥政府的市场整合手段作用,促进生产能力与排放治理能力不匹配的工厂企业进行重组,引导其转入第三产业。 最后要不断推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 应以乡镇企业为重点,大力推动农村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促进金融保险、旅游和物流等第三产业在农村地区获得良好发展空间。

(三)发挥政府功能,充分体现政府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主导作用

其一,政府应加大优质生态公共产品提供力度。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 我国农村居民所能享受到的公共生态服务产品相较于城镇居民仍存在不小差距, 因此, 政府必须持续加大生态公共产品投资力度,为农村生态公共产品建设提供政策倾斜。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过程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而借助市场力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推进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同样大有可为[15]。 政府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提供优质生态公共产品服务时, 必须实现对资金流动和产品生产的全过程监督, 提高生态公共产品在农村地区的数量和质量。

其二, 要在生态治理进程中始终坚持法治原则。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关于乡村振兴和生态治理的系列重要论述,这表明我国已经在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上认识到了农村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但我国当前农村环境立法尚且不够,不符合乡村振兴的战略要求。 因此,当前既需要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 确保生态治理有法可依,也需要建立环境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的环境监管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对生态治理违法行为的惩治措施。

其三,要科学制定农村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是新时代贯彻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村生态治理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举措。首先,政府既要精准识别生态补偿的对象, 也要将生态治理过程中补偿的各种情况尽可能地进行量化。此外,政府还须集中使用生态补偿资金, 建立按生态治理成效匹配生态补偿资金的机制, 不断发挥生态补偿对生态治理的促进作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四、结语

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 是破解当前我国生态发展困境、实现农业生态治理现代化、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从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到近几年来陆续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彰显了党和政府对做好农村生态治理工作的坚定决心。新时代,农村生态治理已取得了历史性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存量问题和增量问题。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 必须理性审视当前农村生态治理的困境, 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可行方略,从而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为进一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农村生态助力。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绿色低碳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