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丽
(江西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 南昌 330036)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素材进行创作,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展现真实为本质进行艺术加工并传播,且引发受众思考的电影或者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是真实,对记录人类重大历史事件、增进文化交流有显著贡献与作用。随着融媒体的发展,新的媒体形式打破了传统大众媒介时间和空间的隔阂,使传播出现了碎片化、大众化、移动化、互动性等特征。同时,纪录片的表现形式也受到影响,呈现出新的传播形态。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数字环境的不断发展,使纪录片在智能技术的赋能下,不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包括交互式纪录片、VR纪录片等等。它们在内容的呈现上不仅迎合了受众碎片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也具有社交媒体平台互动性强的特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数字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环境,在融媒体的大背景下,纪录片必须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在传播渠道与受众认知上的巨大优势,从内容生产、运营传播等多方面进行提升,进而实现创新发展。
融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内容生产需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受众需要为根本目的。而对于融媒体环境下的媒体平台,均是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基本目的,以应用高科技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信息传播体系。[1]因此,纪录片的传播除了需要根据受众需求和内容生产方的思维进行创作之外,还要选择符合纪录片特点的数字媒体渠道,将信息内容的传播进行基于平台技术的需求重组,进而覆盖最大范围的受众群体。
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的纪录片,只能通过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传播。彼时的纪录片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比较单一,其传播速度也较慢。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移动客户端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都成为了纪录片传播的新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使纪录片传播具有了即时性,还为观众提供了双向互动的即时性场所。以哔哩哔哩(B站)为例,观众不仅可以在平台上实时观看,还能发送弹幕进行实时反馈,或者通过评论、评分等行为进行互动。与此同时,内容生产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即时反馈调整内容倾向、时长节奏等,使纪录片传播更贴合大众需求。
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等多样化的社交媒体平台聚合了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内容储存,同时移动设备的普及也使纪录片的观看变得更为便捷。其次,基于个体的内容创作使纪录片的内容涉及到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平台的受众能够在丰富的纪录片类型中找到共鸣,从而形成认同感。如此一来,社交媒体用户也更加乐于关注,进而反哺纪录片的影响力并扩大其传播范围。
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开放。首先,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评论、点赞等诸多互动功能,用户可以即时表达自身对于纪录片的观看感受,同时内容生产者也可以通过这些观众反馈,对后续内容进行优化。有些纪录片的创作者甚至会直接在平台上与观众沟通,这种开放式的互动使纪录片传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2]并且,在这种开放传播的融媒体环境下,形成网络热点的纪录片,进一步反哺纪录片的收视。
另外,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也形成了全新的盈利模式。在社交平台繁荣的情况下,纪录片的市场竞争变得尤为激烈。各个平台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效果,对于纪录片的生产与传播管理也变得更加规范,并且都各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营体系。例如B站的自制纪录片订阅、爱奇艺通过购买多家海外版权自建纪录片频道等等,都是纪录片行业市场化运营的规范体现。
传统大众媒介时代,纪录片的生产受技术等多方面的限制,其投入经济成本较高,并且在拍摄手法和制作水平上也有着比较高的要求,这些特点使传统纪录片生产被官媒所垄断。
随着Web2.0的到来,互联网技术使纪录片生产运营得以优化,制作成本大大下降,内容生产者的身份也从官媒机构转向了个体用户,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既是内容的受众同时又是内容的生产者。融媒体的发展扩大了纪录片的传播范围,纪录片内容变得更为多元,社交媒体平台带来的互动性也越来越强。UGC模式与PUGC模式的兴起,令很多非专业从业者也能够拍摄制作“纪实类”短视频或者Vlog。加之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工具,这也为短视频、Vlog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无线网络的普及实现了大众随时随地的上网需求,短视频制作软件的出现更是为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创作纪录片提供了便利条件。基于这些因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纪录片的内容生产者。
大众媒介时代的纪录片,虽然反映的是真实生活,但由于叙事难度较大,创作专业性强,单部纪录片生产周期长,所需人力、物力成本对于普通制作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3]因此,传统纪录片的内容生产还是以PGC这类专业生产为主。例如优秀纪录片《故宫》就是依托央视这个国家媒体。但是随着融媒体的不断发展,基于个体生产者的微纪录片制作也加入了进来,例如被人民日报、央视等官方媒体点名夸赞的“李子柒”,这类基于微博、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微型纪录片生产者开始崭露头角。
融媒体背景下,纪录片内容载体形式的变化也因内容生产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处于社会关系网中的个体,对纪录片内容生产的参与度提高,受众便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主动接近的意愿,然后与创作者产生共鸣,因此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无论是在叙事内容还是在载体形式上,均变得更加微观,观看的场景也更为移动化。对于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而言,精细化深耕内容与观众个体链接、升级有效传播手段迫在眉睫。
融媒体背景下的纪录片,其传播途径主要以速度快、门槛低的网络为主。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社交媒体平台逐渐向碎片化用户习惯的移动终端发展,所以纪录片的叙事手段也必须进行改变。
1.移动终端的小屏使受众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加上如今工作生活节奏加快,所以纪录片必须向快节奏发展,例如在拍摄时需要尽可能用特写镜头,将有效情节进行集中,缩短叙事时长,凸显高潮部分;
2.技术发展使用户的观看习惯发生改变,移动终端的普及为快节奏生活的受众带来了极大便利,社交媒体的用户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观看,无论是微信、微博,还是快手、抖音,都能够令纪录片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传播。同时,纪录片的时长也逐步由小时起步的“系列”组成发展为了十分钟甚至于几分钟的零散段落记录。比如2018年的纪录片《假如国宝会说话》就是用单集5分钟时间,来讲述100件国宝文物的故事,这种微纪录片的形式非常符合现今社交平台用户的观看习惯。
与其他形式的节目不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核心所在。纪录片追求的是客观事件的发展与真实的影像风格,这也正是纪录片得以存续至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大众媒介时代,受众主要用电视等媒介渠道收看纪录片,不仅观看的类型单一,而且大多数纪录片较为严肃和生硬。虽然在收看伊始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力,但在继续观影的积极性上缺乏生活的共鸣。[4]
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影响越来越大,依靠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的纪录片无法满足用户碎片化、个性化的观看需求,所以无法实现注意力经济。因此,现今纪录片生产不仅需要增强内容吸引力,也要积极改变叙事方式,增加纪录片的感染力和共鸣感,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和传播效果。随着空闲时间的集聚压缩,大多数观众可能没有时间去仔细观看一部长纪录片,而融媒体技术的出现给社交平台用户带来了能够碎片化、即时化的观看模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受众对几十秒或几分钟的短视频纪录片将更为钟爱。
融媒体的组合创新,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可以在移动终端和多个场景上自由展示。早期的纪录片多以旁观者和事件中的第三人称出现,但随着融媒体的组合创新,纪录片的内容叙述也开始使用第一和第二人称,这很好地打破了传统纪录片带来的距离感。此外,从纪录片的镜头语言来看,第一人称的纪录片,内容叙述者在整个画面占主导地位,观众可以与事件亲历者感同身受,创作者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形成了更为密切的互动。而且社交媒体的用户因为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极具优势,能很好地降低传统媒体带来的严肃感,所以在纪录片的互动体验上也更为良好。
大众媒介在早期发展过程中,作为重要数据,收视率是衡量一个节目质量高低、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但在融媒体时代,多个媒体融合并存并借以统筹全网,跨平台或全平台的播放虽然会使纪录片的收视率存在“分流”,但作为整个市场的投放,其单个媒介渠道的市场份额不需要像传统大众媒介时期般锱铢必较。
在融媒体技术的冲击下,冗杂海量的信息充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仅仅依赖打破纪录片传播界限的方式对其进行转型拓展,难以支持纪录片的长远发展。因此,在纪录片的创新转型与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AI、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作用,借以拓展传统纪录片类型的领域边界,满足受众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和观看需求。还需要根据纪录片的选题类型,在垂直内容领域对其进行立体化的塑造,从而增强受众的体验感,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以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此外,要想在融媒体时代突破纪录片边界,不仅要拓展外延其内容领域,还需要在基于“真实纪实”的基础之上,利用融媒技术推动纪录片文化属性与经济领域等其他行业的结合,通过科技赋能促进纪录片长远发展。[5]如今,各类型的纪录片均需要进行定制化、类型化和精细化内容生产。在纪录片的发展中,无论是专业机构还是个体用户,都应注重融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差异化、个性化的使用习惯和观看需求。媒体平台等相关工作人员也应利用好大数据技术,通过绘制用户画像对受众群体进行分化追踪,然后依据其具体偏好和行为数据深耕垂直内容领域,从而实现纪录片与用户的个性化、精准化传播,借以提高纪录片市场的经济效益,推动纪录片转型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两微一端、一快、一抖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社会大众使用最频繁的社交媒体平台。因此,在纪录片转型发展之中,无论是官方机构媒体还是个体用户,都应该注重在社交媒体平台领域品牌ID的塑造和深化,通过挖掘品牌与日常生活的连接,帮助其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获得良好效果。[6]例如B站的《人生一串》系列纪录片,不仅在播放过程中会在哔哩哔哩网站进行弹幕、评论等实时互动,也会在播放的同时借助抖音、微博等平台投放响应片段,“又饿了吗”“不知道您现在忙不忙”这类亲切的问候时常植入其中与观众互动,偶尔出现的选择题也能调动观众积极热情参与。随着媒体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纪录片的内容生产和传播,不仅需要结合融媒体技术的优势,也要充分利用纪录片的真实性和历时性,发挥塑造正确社会价值观等正向作用。如此才能提高纪录片自身领域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于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赢得受众的认可。
融媒体时代,纪录片无论是生产方式和还是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从传统的中心化模式到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网状传播模式,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从被动接收到信息内容的主动寻找者,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及新型媒体技术的深入,都给纪录片创作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