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 董盛明 邵 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以下简称“浙江水文队”)认真学习、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笃定了该队坚定不移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念和决心。
近年来,浙江水文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创新驱动、致力转型发展,主动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积极参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智防、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海岸带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为“美丽浙江”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加快绿色转型、建设美丽浙江,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在之江大地徐徐展开。
地质工作作为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水文队把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第一要务和第一追求,大力根植绿色发展沃土,开展地质工作如何更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大讨论,着力增强绿色发展的思想共识,主动融入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美丽中国、美丽浙江建设,明确了“争当全国地质队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的新时代奋斗目标,积极投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实践中。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赋予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新职责、新课题、新任务,是地质单位展现专业技能的新舞台,更是地质产业迭代升级的新路径。
丽水市瓯江源头区域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划定的“三区四带”中的南方丘陵山地带——武夷山森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生态地区。2020 年底,浙江水文队主动承接了编制“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的艰巨任务。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方案中确立了“道法自然、和谐共生,打造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定位,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采取严格保护、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环境治理等NbS 措施,对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游进行同治。不仅如此,方案编制注重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协调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变单要素专项工程治理为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和修复,综合考虑了生态空间修复后的整体实效,实现了瓯江源头区域全要素、全流域、一体化的保护修复。
经过不懈努力,瓯江山水工程成功入围全国2021 年度重点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项目,总投资55.3 亿元,获中央资金20 亿元,是迄今为止丽水市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最多的单体项目,1.33 万平方千米的项目实施面积,占浙江省陆域面积约十分之一,成为丽水市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浙江水文队秉承“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度服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全面参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各类生态保护修复细分领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技术支撑。
地灾智防,保障公共安全。千名地质队员“驻县进乡”行动是浙江地质服务社会民生的“金名片”。浙江水文队发挥地灾防治“主力军”作用,以“1+2+N”模式主动对接进驻宁波、舟山和台州3 个地区共17个县市区。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要求,充分运用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地灾智防”APP,全力协助地方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做好应急值守、风险巡查、会商研判、险情处置、人员避险转移等工作,近三年,浙江水文队累计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排查10000 余次,应急调查900 余次,开展各类防灾知识宣传培训40 余次,培训人数5200 余人次,助力地方守住“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底线,赢得了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称赞与肯定。
向海而行,服务海洋强省。浙江水文队围绕浙江海洋强省、国际强港战略,聚焦海岸带地质环境和资源调查、强化多圈层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不断提高滨海城市和海域重大工程地质风险防控能力。在“相同空间,不同手段,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浙江特色省部合作框架下,开展舟山、嘉兴、温州等地区的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大幅提升了海岸带基础地质调查精度,初步查明浙江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分布和储量,以及生态地质环境背景,为浙江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积极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成功支撑“东极海岛地质文化岛”获批三星级地质文化村,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岛为单位创建入选的项目。
土地综合整治,助力乡村蝶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已日益成为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把金钥匙。浙江水文队找准服务切入点,统筹土地、规划、水利、农业、地质、环保等专业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助力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功入围自然资源部首批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此外,该队充分发挥地质专业特长,大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根据修复矿山资源禀赋,科学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合理选择修复方案,创新修复理念,让矿山生态修复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例如宁波海曙高桥镇六亩山、鄞江镇柴家、集士港镇山银岙等3 个废弃矿山,修复时综合考虑地形特征、周边环境、区域经济建设需要,将矿山修复与渣土消纳相结合,矿山重披绿衣的同时,也为城市建设解决了300 余万立方米的渣土消纳。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浙江水文队以地热资源勘查的传统优势,积极推进新型清洁能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以传统地质的专业优势,积极探索地质碳汇新领域的研究,力争以“碳减排”和“碳增汇”的双向奔赴,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深耕地热资源勘查,助力碳减排。地热资源是一种绿色低碳、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在地热资源丰富的地区用于居民供暖,可有效替代煤炭化石资源,对于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浙江水文队是浙江省地热资源勘查工作的中坚力量,十年来,先后完成两轮浙江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区划,为全省地热资源勘查与评价提供了方向;在遂昌、金华、宁波等地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开拓性的地热勘查成果;编著的《浙江地热》成为首部系列研究浙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专著;主动参与中科院学部重点咨询项目——《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孵化出一批高含金量的科技成果,为地热资源勘查打下坚实基础。
开展地质碳汇研究,助力碳增汇。根据储存二氧化碳场地的不同,碳汇主要包括地质碳汇、生物碳汇和海洋碳汇等。当前,浙江水文队正在着力推进地质碳汇研究与区划,大力开展地质碳汇封存潜力评估研究、岩溶碳汇本底调查,深度参与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和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建立,不断推进二氧化碳封存与利用和人为干预增汇手段研究,不断拓展地质碳汇的应用场景,努力提升地质碳汇在“双碳”工作中的地位和价值。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浙江水文队将坚定不移地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把握历史机遇,以“争当全国地质队伍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窗口”的责任与使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战略高度,为生态文明建设再作新贡献,再创新辉煌,为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贡献地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