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琦/文
荆楚音乐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不仅将中西元素加以融合,还通过数字科技、独立音乐和社交媒体互动等措施塑造独具魅力的音乐生态,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文化教育深耕、产业链创新、音乐活动丰富多元、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等举措,为荆楚音乐迎来更为广阔的未来。本文研究新时代背景下,荆楚音乐特点及发展策略,以助荆楚音乐在这个音乐蓬勃发展的时代,更好地书写自己的音乐传奇。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丰富多彩,荆楚音乐作为其中之一,是千年历史积淀过程中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从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看,荆楚音乐在历史的长河中凝练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能唤醒社会群体成员对于身份和文化的认同。
荆楚音乐的悠久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的楚乐,早在《诗经》和《吕氏春秋》等古籍中,就有了对荆楚音乐元素的重要记载。钟、馎、磬等金石类乐器,尤其以钟最具代表性,展现了荆楚音乐的奇特音域和深厚历史底蕴。古代荆楚音乐在千年历史演变中不仅经久不衰,而且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彰显了其在中华民族音乐传承中的独特地位。
荆楚音乐的独特魅力还表现在其音调的独特性和旋法的独特特征。楚乐采用的楚宫音调和楚羽音调,以及错综复杂的音乐结构,展示了浓厚的荆楚风味,表现出楚人的创新精神。荆楚音乐在音乐形式上追求多样化,富有浪漫主义美感,体现了楚人酷爱创新的民族精神。
荆楚音乐的音乐传统,深植于历史久远的荆楚大地,却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因为它通过文化融合,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新时代的文化大潮中,荆楚音乐以开放的姿态,以传统为根基,吸收现代元素,呈现出别具特色的艺术面貌。
一方面,荆楚音乐在传统基础上巧妙融入现代元素。通过引入新的演奏技法和音乐编排,荆楚音乐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传统的楚羽音调与现代乐器的巧妙结合,既传承了古老的音律,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另一方面,荆楚音乐巧妙地结合中华文化与世界音乐,形成独具魅力的艺术形态。荆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交汇之地,这一特殊地理环境为音乐的多元融合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荆楚音乐在保留本土特色的同时,借鉴了国际音乐的创新理念,使其更富包容性、开放性,形成一种既有深厚本土气息又有国际化格调的独特音乐风格。
荆楚音乐以其所蕴含的深刻的社会价值和所具有的情感表达力,成为当代传递和表达人民心声的重要媒介之一。这一音乐传统将正能量注入旋律之中,通过歌词传达出人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深刻认同,能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情感共鸣。
荆楚音乐通过歌词传达社会正能量。歌词作为荆楚音乐的灵魂,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深刻彰显了时代精神。在歌词中,荆楚音乐家们或以真挚的笔触描绘祖国的美丽山川,表达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或弘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信,强调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豪情;或歌颂中华儿女脚踏实地进行生产生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景,使荆楚音乐不仅仅是艺术,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引领。荆楚音乐同时通过抒发浓厚的音乐情感,引发当代人的深刻共鸣。歌曲旋律激荡人心,让人在音符间感受到共同的情感体验。荆楚音乐作品以旋律的交响,完成对当代人内心世界一次触动。
荆楚音乐在多元表现形式方面不断创新,巧妙迎合时代审美需求,呈现出富有活力和独特魅力的音乐内容品质。其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既体现为音乐风格的融合,也涉及歌词内容的多样性,这种创新使得荆楚音乐成为当代许多人心目中的音乐佳品。
荆楚音乐具有多元的音乐风格,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积极回应。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音乐风格的巧妙融合,使得荆楚音乐不拘一格,具有时代感和个性化。创作者们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找寻灵感,注入流行、摇滚等元素,形成独特的音乐语言,使得听众在欣赏荆楚音乐时既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体验到现代审美的新潮与个性。同时,荆楚音乐在编曲上注重细腻和精致,契合了当代人对音乐品质的审美追求。荆楚音乐在音乐的制作过程中精雕细琢,通过运用先进的录音技术和音乐制作手法,呈现出高品质的音响效果。这种专业水准的制作,不仅为荆楚音乐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也满足了现代听众对音乐审美的更高要求,彰显出荆楚音乐在音质上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质。
在新时代,数字科技的蓬勃发展为荆楚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契机。其中,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应用,成为音乐创作、表演以及听众体验的重要推动力。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荆楚音乐能够在音乐表演中创造出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是虚拟音乐会还是虚拟现实演出,都能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音乐的魔幻空间,从而得到与传统演出不同的沉浸式体验。这种新颖的演出形式不仅满足了听众对于音乐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拓展了音乐的表现边界,为艺术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新时代,荆楚音乐崭露头角,强调着独立创作和独立唱片公司的兴起,塑造了一个独特而繁荣的音乐生态系统。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音乐产业的嬗变,更为荆楚地域的音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独立音乐注重原创内容,强调艺术家个性和创意的表达。相较于传统音乐产业的商业主导,独立音乐更注重音乐的内在品质,通过深刻的歌词和独特的音乐风格,打破传统审美框架,赢得了年轻听众的热烈追捧[1]。这种强调原创性的音乐创作,使得荆楚音乐在新时代散发着更为独具魅力的光芒。
(1)社交媒体互动拓展了音乐的传播途径。通过巧妙运用短视频、直播等社交媒体工具,荆楚音乐打破了传统演出的时空限制,将音乐文化传递到世界各地。这一创新手段为荆楚地域的音乐赢得了更多国际关注,推动了地方音乐的国际化进程。(2)社交媒体互动深化了艺术家与听众之间的互动体验。通过直播互动、粉丝互动等方式,荆楚音乐拉近了艺术家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音乐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情感共鸣。这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助于打破传统音乐圈的冰冷壁垒,更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更直接的反馈与启发。
(1)加强音乐文化教育。通过扎实的基础教育,培养青年音乐人才,注重乐理知识、技法修养的全面提升。音乐学校与地方传统音乐团体的合作成为关键举措,搭建学校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使得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当地音乐的历史渊源,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2)在传统乐器技艺的培养上,荆楚音乐注入更多创新元素,使得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学生通过深度学习传统乐器,不仅能够传承古老的音乐文化,更能够通过创新应用,为荆楚音乐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更是对创新的挑战,为音乐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3)荆楚音乐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通过与传统音乐团体的深度合作,挖掘并保存丰富的荆楚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包括曲谱、演奏技法,更包括与音乐相关的各种仪式、习俗等文化元素。这种多层次、全方位的音乐文化教育网络,为荆楚音乐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更为夺目的艺术光芒。
(1)荆楚音乐在新时代通过产业链创新,积极构建音乐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建设音乐产业园区成为创新的核心。这不仅仅是一个空间概念,更是一个资源整合和协同创新的平台。音乐产业园区汇聚各类音乐从业者,包括创作者、制作人、演奏家、技术人员等,形成一个多元化、融合性的创作和交流平台。这种集聚效应有助于激发创新灵感,推动荆楚音乐走向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2)促进音乐产业链的协同创新。荆楚音乐鼓励各个环节的从业者进行紧密合作,包括音乐制作、发行、演出等。通过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实现从音乐创作到演出的全方位协同,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效率。这不仅仅是在艺术创作上的合作,更包括在商业模式、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音乐产业生态。(3)荆楚音乐鼓励跨界合作,将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科技产业有机结合。通过与影视、舞蹈、美术等艺术领域的跨界合作,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乐作品。这种多元化的创新合作,使得荆楚音乐在新时代焕发更为夺目的创意火花。
(1)荆楚音乐在新时代通过创新音乐活动形式,丰富多元的方式拉近了音乐与大众的距离,促进了本土荆楚音乐与国际音乐的交流。传统的音乐演出形式逐渐不能满足当代音乐爱好者的需求,荆楚音乐在新时代通过创新音乐活动形式,如音乐节、比赛等,为音乐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传统的演出,更是一个音乐文化的盛会,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和参与者,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音乐社区。(2)加强本土荆楚音乐与国际音乐的交流。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荆楚音乐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通过举办国际性的音乐活动、邀请国际知名音乐人参与等方式,拓展了荆楚音乐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倡导多元音乐风格融合,使得本土音乐与国际音乐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创造出更为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3]。(3)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更多元、更富创意的音乐体验。荆楚音乐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满足了不同人群对音乐的不同需求。无论是流行音乐、民谣、古典音乐还是电子音乐,都能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音乐体验。
(1)大力投资兴建公共文化场馆。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荆楚音乐可以在各个城市建设高水平的音乐场馆,包括音乐厅、音乐学院、音乐博物馆等。这不仅提供了专业演出和培训的场地,也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吸引更多人投入音乐事业。(2)提高音乐演出、展览、培训等活动的场地设施水平。新时代的公共文化场馆不仅仅是提供场地,更要注重设施的质量和功能的完善。音响设备、灯光效果、舞台设计等方面都需要达到国际水平,以确保音乐演出和培训活动的高质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荆楚音乐通过数字科技创新、独立音乐生态、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向的具体行动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文化教育深耕、产业链创新、音乐活动多元丰富、公共文化场馆建设等措施,荆楚音乐不仅将传承创新,还将与时代共进,奏响更加绚丽的音乐乐章。■
引用
[1] 杨倩茹,博雅杰.荆楚音乐特点及其形成因素分析[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3(4):42-46.
[2] 黄茜,金晟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荆楚音乐文化价值路径研究[J].艺术评鉴,2023(6):1-4.
[3] 金雪莹.荆楚音乐在文化传承中的变化——以兴山民歌、曾侯乙编钟为例[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2(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