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婷 范玲玲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指出,要促进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近些年来,由于传播方式的转变,信息传递方式也慢慢地发生改变。信息传递方式由文字读写转向看图读图,传统传播方式在乡村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播方面逐渐力不从心。信息可视化的出现可以给予观看者更好的视觉感官体验,使其在了解非遗文化内容时更有视觉参与感,观看者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为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使乡村非遗文化的传播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和普及性。
乡村振兴以振兴乡村优秀文化为核心,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乡村文化振兴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上,大力倡导发展乡村优秀的本土文化,让乡村优秀文化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持久的精神力量。目前,很多乡村非遗文化在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将村民劳动生活的场景与文化传承的理念进行融合创新,将新的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表达出来,从而影响着村民的思想和行为,这些都在丰富乡村精神文化内涵和加强村民乡村文化认同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乡村非遗的创新和保护是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关键之一,可以开展乡村非遗文化保护和发展活动,将非遗文化重新带回乡村大地,注重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体现乡村非遗文化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核,营造团结、文明、和谐的氛围,在振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全面彰显优秀的乡村文化内涵,为促进乡村文明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广西八音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承载着少数民族的民族美学,为广西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些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积极深入挖掘广西八音民俗文化资源,积极举办民俗表演、比赛、非遗文化交流等活动,让民俗文化走出来,积极发展乡村文化,助力广西乡村振兴。[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在乡村振兴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有助于完善乡村非遗的文化产业链,间接吸引农村人口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为了传承和弘扬广西八音民俗文化,讲好八音民俗故事,让本地特色传统文化扎根八桂大地,广西着手从年轻一代中培养传承与发展人才,培养年轻一代对八音文化的认同感,从而促进八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使其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非遗传承的意识,扩大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群体,这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3]
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类别丰富多样。广西八音又称“桂南八音”,是中国民间器乐中的一个乐种,因由鼓、锣、钹、笛、箫、弦、琴、人声组成而得名“八音”,主要流布于南宁、玉林、贵港、钦州、梧州、贺州等地的汉族、壮族、瑶族聚居地。八音在广西各个地区根据当地的文化进行演变与发展,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与演奏曲目。第二,主奏乐器的专一性。主奏乐器在其乐种中占据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广西八音的定律及宫调体系、曲目及结构框架、音乐风格及艺术特色等,都取决于主奏乐器唢呐。唢呐有着持久的稳定性,其主奏地位不会因为广西八音历时性的发展变化而随意变更。第三,表演曲目与当地民间音乐密切相融。广西八音民俗活动表演曲目很多来源于当地乡村,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壮族南路八音的传统表演曲目主要来源于当地民间音乐,其中一部分源于当地的邕剧、壮族师公剧和民歌音调。汉族桂南八音的传统表演曲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形成初期与广东八音共同衍生的传统表演曲目,与粤剧音乐表演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源于本土的民间歌舞、小调、戏曲和曲艺;三是吸收其他乐种的曲目,如粤东军乐的《新水令》《朝天子》等,进行适当的改造,使之融入当地人的艺术表演中。第四,表演曲目题材广泛,有《得胜令》《满堂红》等历史事件改编的曲目题材,有《八仙贺寿》等神话传说曲目题材,还有婚庆、贺寿、丧葬等日常生活曲目表演题材。[3]
广西八音民俗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演奏曲目内容多为遗留的传统题材,现代题材的创作编曲较少;二是表现形式较为单一,表演形式大多为四到八人演奏,对于表演形式的继承缺乏大胆创新;三是传播推广方式比较老套,大多是线下表演,线上传播不足,影响了市场拓展。总体而言,广西八音民俗活动需要活态传承,亟待“创新发展”。[4]
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来自乡村,很多非遗文化散落于乡村地区,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中是至关重要的。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近些年媒体传播的大环境发生改变,新型传播方式得到发展,从而使信息传递方式也进行了变革。[5]信息可视化给人们带来全新观感体验的同时,使传播的信息更加具有与人交互的即时性,可以让观者了解更多信息,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传播提供信息技术保障。信息可视化传播可以以高汇总性、高创新性和高附加值等创新传播特性,扩大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非遗文化与信息可视化逐渐走向了融合,通过新型媒体传播方式推动了非遗信息可视化设计的发展。
非遗信息可视化设计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信息资源进行信息整合并设计的新型传播方式。将非遗文化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相融合,是非遗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新型传播形式,是创新发展的新道路。在乡村振兴环境下,将非遗文化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相融合,对于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传承与发展具有创新价值:一方面,信息可视化设计有利于乡村文化的振兴,由于非遗文化大多存在于乡村,对非遗文化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开发利用,使人们了解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不仅是民间的一种乐器表演活动,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助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将非遗文化与信息可视化设计相融合有利于非遗文化的新型传承,以受众为中心,从信息传递与交流沟通的角度创造出符合现代审美的互动交流方式,用一个新的视角向受众展示具有浓厚民族风情的地域文化,进一步提高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人们对民族传统乐器及表演形式的理解和喜欢。
1.准确传递信息
要以准确传递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信息为基本目标,这也是信息可视化设计遵循的首要原则。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要明确信息设计的目的、主题与受众,了解信息可视化设计的主线和市场定位,观察所设计的信息图标是否满足了精准传递信息的目的。其次,设计过程中需要有清晰明确的视觉逻辑,深入了解并梳理视觉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在没有其他额外解释基础上能清晰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内容,实现信息可视化的功能。
2.注重审美情趣
优秀的信息图表能够瞬间吸引大多数观看者的目光,从而引起观看者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提升信息的传播速度。因此,优秀的信息图表应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和视觉表现。例如,国外设计师凯斯的快速煎饼信息图用诙谐轻松的手绘插画表达了其快速制作薄饼的流程,新颖生动、幽默风趣,以独特的视觉效果与艺术魅力吸引着受众的目光。因此,在信息可视化的过程中,需重视信息图的视觉美感和视觉趣味的表达,从而达到吸引观看者、提高传播效率的目的。
3.力求信息简明表达
在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与信息可视化融合设计的过程中,力求信息简明表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信息内容需要简洁精练,二是视觉表现简洁明了。在信息图中,需要按照设定的前期目的对信息进行详细的筛选,去除多余信息,用较小的信息量产生最大化的目标效果。视觉元素的使用要符合视觉节约化的原则,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用少的视觉元素进行设计表达,形成简洁的信息视觉图,减轻观看者的视觉疲劳与脑力负荷,从而达到更好的信息传递效果。
4.消除视觉障碍
图形所具备的无障碍传达优势是文字无法拥有的,因此在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信息中要消除信息图中的信息视觉障碍,需要减少文字的使用甚至不使用文字,最大化地使用图形来进行视觉表现,防止文字可能形成的视觉障碍。[6]
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要注重这些设计原则,还需注重非遗文化传播的文化性、传播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由于传统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表现形式多为现场表演,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提前了解广西八音所暗含的文化、经济等可运作的特点。
结合现状来看,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信息可视化设计可以从两个方向着手。
数据采集是信息可视化的第一步。这一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可视化的最终效果。要实现信息可视化首先得有数据信息,要梳理整合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相关信息。广西八音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其信息数据也是相对错综复杂的。因此,对广西八音民俗活动进行信息化设计研究,即需从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发展历史、基本类型、表演形式、表演剧目等层面进行信息梳理、收集整合。基于非遗传播的角度,系统地对广西八音民俗活动文化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研究,梳理广西八音民俗活动可视化图像的发展脉络,按照结构类型、色彩理念、审美情趣、活动寓意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尽可能全面地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八音民俗活动信息可视化设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二步是对广西八音民俗活动进行信息图形图像设计,这也是八音文化活态化传承的基本要素,因为只有设计出基本图形图像,才能将八音文化通过信息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八音文化流向更广大的市场,被更多人了解熟知,使其进一步创造出更大的附加设计价值。
在设计原则和路径的基础上,还需采取一定的设计策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坚持设计创新,能够促进乡村非遗文化传播的发展理念,注重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播,注重文字信息向视觉化设计呈现的转变,注重设计作品的间接性商业价值,从非遗信息图形图像设计和非遗地域形象两个方面进行信息整合设计,结合新型媒体的传播方式,提高广西八音民俗活动的知名度和商业价值,从而促进当地乡村文化经济创新发展。[7]
乡村振兴战略为广西八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时代发展机遇,广西八音作为广西乡村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肩负着对外宣传广西优秀文化的重担,还可以进一步促进广西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广西乡村振兴的助力器。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广西八音传承面临年轻储备力量缺乏、文旅融合度较低、宣传方式较为单一等问题,想要广西八音文化在乡村振兴下得到真正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获得落到实处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建立多元化人才模式,推进政企校三方联合协作,借助数字化宣传渠道,促进广西八音与现代科技融合。广西八音具有地域代表性和民族艺术性,并且与乡村生活紧密相连,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信息可视化设计逐渐成为非遗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创新传播之路,广西八音民俗活动可以在文化性、传播性、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引导下,通过非遗信息图形和乡村振兴两个方面,进行信息图形设计,创新传承新模式,激发广西八音民俗活动文化的创新活力,使其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