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信贷的困境与警示

2023-03-21 07:24张昭达
银行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瑞信风险管理

张昭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2022年三季度,瑞士信贷集团(以下简称“瑞信”)亏损40.3亿瑞士法郎(约300亿元人民币),远超市场预期。作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瑞信信贷巨亏导致市场担忧情绪明显升温,5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攀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新高。本文主要分析了瑞信面临的困境及其背后原因,以期为国内银行信贷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提供借鉴。

瑞士信贷三重困境

瑞信成立于1856年,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资产规模大、复杂性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强,2021年11月被纳入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平稳高效运行有着重要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瑞信进行了三次业务结构调整,业务范围涉及财富管理、股票、债券、基金、衍生品等多个领域,形成以投资银行、瑞士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为业务主体(见表1),外加一个业务中心的架构体系,四大业务板块资产占比分别为35%、30%、28%和0.5%(剩余6.5%为业务中心资产)。受负面事件缠身和自身风险管理影响,瑞士信贷近期表现低迷,面临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表1 瑞士信贷四大板块主营业务

收入和利润持续承压,投行业务拖累严重

集团层面,截至2022年9月末,瑞信表内总资产约7004亿瑞士法郎(以下简称“瑞郎”),营业收入约118.6亿瑞郎,归母净利润-59.09亿瑞郎。资产方面,表内资产进一步萎缩,从2011年的1.04万亿瑞郎下降到2022年三季度的7004亿瑞郎,缩水约32.66%。其中,资产以贷款及租赁类资产为主(40.2%),交易资产下降明显。营收和利润方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波动下降,2020年以后加速下滑。2022年9月,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下滑34.52%和1401.54%,下滑幅度为金融危机以来新高。其中,净利润连续四个季度亏损,亏损金额突破2016年阶段性底部(见图1、图2)。

图1 2011—2022年瑞信总资产

图2 2011—2022年瑞信净资产收益率

业务板块层面,资产规模缩水主要是业务中心资产大幅下降,四大业务板块资产规模上半年基本持平。营收和利润受投行业务拖累严重。瑞信投行业务占总营收比重最高,达到37.8%,其营收下滑幅度占总营收下滑的58%,净利润亏损约占总亏损的62%。财富管理对营收和利润的影响其次,瑞士银行和资产管理表现较为稳定(见图3)。

图3 2011—2022年瑞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资本充足率低于欧洲银行平均水平,盈利能力快速下滑

2 0 2 2 年三季度瑞信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C E T 1)为12.6%。横向看,CET1虽然高于监管要求10.5%的标准,但是低于年初设定的目标值14%和欧洲银行业平均水平14.96%,且低于市场关注的关键水平13%,在系统重要性银行排名下滑。纵向看,CET1连续四个季度下降,低于二季度的13.5%和2021年同期的14.4%,2022年以来已经下滑1.8个百分点,单季度下跌0.9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净资产收益率(ROE)下降近10个百分点达到-13.53%,创2008年以来新低,远低于欧洲银行业平均水平7.62%。瑞信虽然目前处于健康水平,但是CET1持续低于预期、盈利能力快速下滑,反映了瑞信在补充资本方面受到困扰。

风险事件频发,瑞信声誉受到重创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声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声誉风险与其他类风险有着紧密的关系。瑞信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风险危机事件,尤其是2021年Archegos爆仓事件和Greensill Capital破产事件,不仅造成严重亏损还重创了瑞信的声誉。瑞信也因洗钱事件成为瑞士历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银行(见表2)。

表2 瑞信负面事件汇总

指标健康水平下滑反映出社会对瑞信的信任降低。信用违约互换(CDS)方面,2022年12月1日瑞信CDS攀升至444个基点,高于年初价格206个基点,远高于2008年金融危机瑞信最高价格和2016年德意志银行危机水平,距离雷曼兄弟破产时CDS还差166个基点,市场担心瑞信违约风险急剧增加。评级方面,穆迪、标普、惠誉三大评级机构均下调了瑞士信贷的评级。以标普为例,2022年11月2日,标普将瑞信的评级由BBB级下调到BBB-级,达到投资级和投机级的分界线,意味着其市场信心下降和融资成本上升。Wind舆情指数方面,瑞信舆情风险指数为6.2(100分制),瑞信所处舆情环境恶劣,社会舆论、投资者对其负面评价较多。

瑞士信贷危机原因分析

瑞信危机的导火索是2021年以来的连续风险事件亏损,导致市场对其流动性情况和补充资本能力的担忧。进一步分析来看,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强、激进的风险偏好、欠完备的风险管理等因素导致瑞信陷入危机。

外在原因:经济下行降低银行资产质量

2022年三季度欧洲GDP环比增长约0.2%,几乎陷入停滞。当前,欧洲主要面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政治危机、高通胀等问题,叠加主要央行紧缩、贸易需求回落、避险情绪等因素,加大了资产波动和脆弱性。瑞信2019年以来贷款损失准备急剧增加,平均增速高达260%。从企业端看,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与瑞信合作的部分企业,尤其是高杠杆、高业务集中度企业出现财务状况恶化、偿债能力下滑、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伴随企业抵押品价值和变现效率下降,瑞信所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提高。例如,俄乌冲突使瑞信面临俄罗斯2.44亿瑞郎风险敞口,疫情冲击供应链造成Greensill破产。从银行端看,瑞信在股票市场、对冲基金、私募股权、房地产等领域持有大量交易和投资头寸,市场的波动会影响资产的公允价值。同时,银行是顺周期行业,宏观因素会影响客户的经济活动和产品需求,造成业务受阻或中断。

内在原因:激进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失当

瑞信作为拥有较为先进的业务架构、较为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但激进的业务偏好与风险管理能力不匹配,未能及时有效处理风险防范和业务拓展之间的关联。

一是为追逐短期利润过度依赖高风险投行业务,收益和风险承担失衡。瑞信前风险首席官不断强调风险和合规部门“商业化”“与前台保持一致”,进而形成追逐短期利润的风险文化。业务选择方面,专注短期利润化。瑞信全球扩张战略较为激进,且主要集中在美国市场和风险较高的领域,比如抵押贷款债券(CDO)和承销杠杆收购贷款等,其投行业务平均净收入占比长期保持在40%以上。横向比较来看,摩根士丹利、高盛等投资银行的投行业务营收占比长期保持在25%以下,大幅低于瑞信的占比。客户选择方面,瑞信存在高风险低收益的问题。瑞信在未能完全对冲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情况下,与高杠杆、高信用风险、高业务集中度客户开展合作,且为维护客户关系不断满足客户需求降低保证金,致使不断突破风险敞口限额。

二是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不足、监测和报告机制不健全,致使风险信息传导受阻。风险部门应当与业务条线保持相对独立,具有形成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而瑞信风险部门独立性不足。一方面,业务开展不独立。风险管理存在“合作”“妥协”“造假”现象,为配合业务开展降低业务门槛、放低管理要求和容忍度。另一方面,风险部门资源配置不足,人员数量少、专业度不够高,和前台部门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导致“风控听业务指挥”,风险预警失效。

监测和报告机制不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演进的新阶段,包括风险治理、文化建设、风险计量、信息沟通报告制度等多个环节,而瑞信在监测和报告机制中存在明显短板。风险监测方面,未坚守及时性和有效性原则。数据系统建设滞后,部分数据依赖业务部门手工报送,瑞信风险部门面临数据分散、质量不高、更新滞后的问题,难以满足风险监测及时性。同时,对压力测试结果存在脱离客户实际、人为调整情景、尾部风险情景失效等问题,难以满足风险监测有效性。报告机制方面,风险管理责任和汇报路径不够清晰,缺乏有效风险信息传导渠道,存在部分类型风险向前台技术部门负责人汇报的现象,信息时滞进一步扩大损失程度。如在Archegos事件上,董事会在危机发生前从未听过相关风险汇报。

总体来看,瑞信发生危机主要受外部经济冲击、高风险业务偏好和弱化风险管理文化影响,且亏损多发生在跨境投行业务。目前,瑞信的偿付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走弱但仍高于监管标准,正在通过调整业务结构摆脱风险。

几点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定,商业银行应处理好“稳增长”和“稳质量”的关系,持续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经营,做到风险分析前瞻化、风险控制系统化、风险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

一是风险分析前瞻化,加强宏观形势研判,提前应对经济波动风险。全球宏观经济面临疫情反复、通胀高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商业银行应前瞻主动防控风险,设置与风险承担水平相匹配的风险偏好。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研判,积极应对国际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政治事件等外溢影响,以及国内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整,不断优化银行风险管理战略,确保与自身发展、管理水平和市场环境相适应。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把握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优化信贷行业结构、期限结构,加大对物流交通、粮食安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减少政策风险。

二是风险管理系统化,跟踪关注潜在风险。瑞信危机的原因之一是风险控制失效,前台部门背景调查流于形式,风险部门压力测试结果存在人为篡改行为。商业银行应该将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全局性、主动性融入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在事前、事中、事后切实履行风险防控责任。一方面,商业银行应严格执行贷前审核和贷后管理,对存量客户经营状况及时跟进分析,充分掌握客户财务状况。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开展压力测试,提高压力测试的计量方法和场景覆盖面。主动管理风险行业敞口,对于周期长、敏感度强、集中度高的行业加强限额管理,对超限额情形及时响应,明晰责任主体和汇报路径。此外,商业银行还应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建议将声誉事件纳入考核范围。

三是风险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高风险响应能力。瑞信数据治理和预警机制滞后是导致其风险响应慢、风险损失大的重要原因。数字化层面,建议多维度、多层次整合内部和外部数据,提高底层风险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和数据加总自动化水平,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积极建设数据中台,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强化数据赋能。智能化层面,探索大数据建模、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风险防控中的运用,构建人机结合智慧风控平台。完善风险预警平台、风险监控平台功能,强化智能风控由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线下管理向线上管理、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

猜你喜欢
瑞信风险管理
172亿美元清零,瑞信“债主”血本无归
瑞信“爆雷”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