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林峰,庄沙斌,屈锡亮,黄雄飞
东莞市中医院骨科,广东 东莞 52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腰腿痛最为主要的病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逐渐老化,临床将其称作“退行性改变”,这种改变表现为腰椎间盘后侧纤维化破裂,椎间盘各部分从破裂处突出[1-22]。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ent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CLDH)指的是腰椎间盘髓核的后正中突出椎管,因后纵韧带从上往下逐渐变薄,而腰4以下又是用力相对集中处,导致腰4-5 腰5-骶1 间盘突出较多,同时中央型突出后导致马尾神经受压[3-4]。CLDH患者症状不一,大部分会压迫马尾神经而出现会阴区感觉障碍,使得大小便功能受损,比如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甚至部分患者会有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低下等。保守方案治疗CLDH疗效并不满意,多需要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较大,出血量多,并发症率高,不利于患者恢复[5]。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逐渐成熟开展起来,在部分报道中提出治疗CLDH可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根据不同的入路方式,又可分为侧后方入路、椎板间隙入路等,成为研究热点。选取2015 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C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5年12月—2020年12月东莞市中医院收治的106例C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53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临床表现、X线片及CT或MRI检查等符合CLDH诊断标准,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既往腰椎手术史,合并其他骨科疾病,严重心肝肾病变,妊娠期或哺乳期,突出物有明显钙化,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30例、女23 例;年龄30~70 岁,平均年龄(45.28±2.34)岁。观察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43±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对照组予以侧后方入路,观察组予以椎板间隙入路。观察组从椎板间隙入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悬空腹部,适度前屈腹部;于C 型臂X 线机引导下定位椎间隙,合理选择穿刺点后常规消毒铺巾,选择利多卡因(1%)局部浸润麻醉;穿刺针平椎板间隙,从棘突旁2.5 cm穿刺,检查是否满意,满意后将针芯拔出,插入导丝;以穿刺针为中心纵向作切口,长0.7 cm,缓慢扩张旋转后将扩张器插入,直到可固定椎间孔;将填充器套管撤出,退出扩张器,将椎间孔镜置入;生理盐水冲洗后,维持清晰的视野,将黄韧带外侧软组织清除后,做好止血;用双极射频电极紧贴关节突内侧缘黄韧带开小切口,从该间隙将冲洗液送入椎管,控制好水压后扩大椎管操作空间;对套管旋转后,促使舌尖经裂隙进入椎管,见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显露困难,予以磨钻处理;对套管调整,促使其斜面朝外,于神经根肩部显露,将髓核摘除,探查椎管,将游离髓核清除;彻底神经根减压,双极射频电极完成椎间盘射频消融与纤维环成形术,彻底止血后,拔出套管,缝合,无菌包扎。对照组从侧后方入路,取俯卧位,利多卡因(1%)局麻,术前根据检查结果设计穿刺“皮肤窗”,明确穿刺的角度与方向,于C型臂X线机引导下瞄准同侧上关节突尖部外侧,往椎间盘穿刺,透视下可见针尖位于棘突连线正中,侧位位于椎间隙中后1/3。完成髓核造影与染色,逐步扩张套管,将套管插入,保障正位不越过棘突中线,将突出髓核清除干净,其余措施与观察组相同。两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抗炎、消肿止痛、营养神经,以及抗感染等治疗。
两组患者均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以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腰椎功能情况。
(1)疼痛评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均评价一次,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评分0~10 分,评分越高则疼痛越重。(2)腰椎功能:术前与术后3个月测评一次,包括腰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腰椎ODI评分包括生活自理、疼痛强度、社会生活等,共计10 条,每条评分0~5 分,评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功能障碍越重;腰椎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评分满分29分,评分越高则功能障碍越轻。(3)疗效:随访3个月时,选择改良Macnab 评分系统测评疗效情况,其中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圣后与工作为优;症状明显改善,活动轻微受限,但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为良;症状减轻,活动依旧受限,且对正常生活与工作有影响为可;未达到前述要求或恶化为差。优良率=优率+良率。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情况(±s)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手术时间(min)51.02±10.26 60.54±11.02 2.995<0.05手术出血量(mL)14.50±4.13 18.71±4.63 2.604<0.05住院时间(d)4.72±0.95 6.85±1.30 3.004<0.05
术前,两组患者腰椎ODI 评分、JOA 评分和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两组患者腰椎ODI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疼痛评分情况(±s) 分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腰椎功能、疼痛评分情况(±s) 分
组别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值P值ODI JOA 疼痛术前56.21±5.41 56.37±5.44 0.072>0.05术后3个月20.03±4.15 21.03±4.08 0.412>0.05术前13.76±3.12 13.55±3.21 0.077>0.05术后3个月21.02±2.20 20.65±2.30 0.506>0.05术前6.71±1.25 6.75±1.22 0.043>0.05术后3个月3.02±0.45 4.21±0.62 2.854<0.05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评价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疗效情况 例(%)
LDH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LDH患者不断增多,容易导致患者腰痛,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工作。加之老年群体本身活动能力及机体功能都有下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LDH在LDH中占比较高,主要因椎管前方中央处的椎间盘组织突出或脱出导致[6]。保守治疗疗效不佳,治疗不成功者需中转手术治疗,增加了治疗痛苦,为确保治疗效果,一般推荐手术方案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不仅能减少创伤与并发症,而且术后恢复更快,受到了医患的认可[7]。随着脊柱内镜与手术器械的创新、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CLDH成为热点[8]。本研究探究不同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效果,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式提供借鉴资料。
本研究对收治的106 例CLDH 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照组予以侧后方入路,观察组予以椎板间隙入路,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评价疗效,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个月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腰椎ODI 与JO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选择穿刺点局麻方式损伤较小,可减少麻醉药物的干扰。但是,局麻状态下部分患者意识清醒,一旦刺激神经根容易导致疼痛,可即刻得到患者反馈,可及时调整[9]。微创手术期间对病变组织破坏较少,不会牵拉神经根,可避免破坏神经根,采取逐层切除下位椎的部分关节突前下缘骨质,使得治疗更彻底,而椎管内将套管置入,内窥镜下操作更安全与彻底[10]。手术期间,持续灌注冲洗,可将炎性介质完全去除,缓解术后疼痛,维持无菌环境,减少术后感染。此外,手术期间全程在C 型臂X线机引导下完成定位、造影,可及时发现术中出现的定位不准与操作偏移等情况,使得手术更安全与可靠。
综上所述,CLDH 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不同的入路取得的疗效相当,而且对腰椎功能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是经椎板间隙入路相比侧后方入路,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缓解其术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