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坤(福建:东山县特殊教育学校)
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核心,而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也在于能让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效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养成以及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训练,主要都是由课堂教学来完成。数学教师该怎样引导培智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怎样在培智数学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优化培智数学课程?本文就此进行策略探讨。
智力落后学生在认知、记忆、语言和逻辑思维等心智活动领域与一般学生一样,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与不足。他们学习速度慢,学习效率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计划性思维,学习兴趣、综合和运用能力较弱,抽象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低下,对复杂事物的掌握能力较差,往往在学业中遭受挫败,或在挫折中缺少勇气。而数学知识本身就相当抽象,对于智力低下的培智学生来说,他们对算理算法的掌握相当困难,计算技能的养成也相当迟缓,在学习数学中,学生很容易引起思想疲劳,进而对数学产生厌倦、害怕的心理。
由于教学对象为残疾学生,学生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发育不完善,感性认识能力不健全,思想直观,具体思维不连续,抽象性归纳能力较差;他们学习注意力不集中,思考速度缓慢迟钝且呆板,知识迁移困难。另外,有的学生具有多重障碍。面对这样的学生和教学环境,该怎样开展教育呢?学校在原则上要求教师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即教育的内容宽度是使每个学生已经努力并能够完全适应。由于智障学生的智力遭到了程度不同的伤害,使得一个班学生的智力参差不齐。班主任成为课堂的管理者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作用。其主要方向是既要面对全体学生,提供统一的教学要求,也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从而关心每位学生,帮助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如教师对课程和教学进度以及课程难易、快慢、多少等的掌握要适应各种阶段的学生,既要适应轻度智障学生的学习需要,也要给重度智障学生更多的关怀、支持与引导,让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所以,教师在培智数学课堂中要深入理解学生、分析学生的差异,并注意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施分层教育可以让每位学生的潜力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而这,正是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表现。
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现在,提倡开展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加高涨,日益深入民心,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智力残疾学生在残疾儿童中占的比重很大,各种智障学生的智商、兴趣、情感、毅力和认识能力等均有所不同,尤其是智力因素是数学教育中的一项主要指标。一个人智商的好坏将直接反映其整体素质的优劣,人的智力因素又分为先天智力因素与后天智力因素两个部分,智障学生的先天智商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了限制,所以其后天的全面发展比先天智商更为关键。对培智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方式有很多。
例如,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可以着力于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层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培智数学课程中进行分层教育,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发展和谐地统筹起来,不抛弃每位学生,并根据学校的特点制定出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教育活动,让学生可以合理地在既有基础上发挥自身才能,同时培养学生处理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其整体素质。
要从实用入手,针对学习内容中的难点,根据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情分析提出具体有效的分层目标。教师对各个阶段的学生确定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就能积极主动地投身教学,不但能实现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进而激发其学习数学的热情,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
1.针对学生的认知特征实施学习分层
智力落后的学生在认知、记忆能力、思想、语言、个性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别,通常来说,智力残疾程度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逻辑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的品质就越差。教师要针对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根据其欠缺和不足,确定所需采取的补偿措施,给每位学生提出有利于他们成长的认知标准,以实现目标分层,发掘其自身潜力,提升其学业质量,使他们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2.按照教学的方式进行项目划分
智力落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表现和反应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教师应根据他们的实际状况及其对教学内容表现的差异,针对每一位学生各不相同的学习需求实行目标分层化教学,让他们更愿意投入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从而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
3.依据辅助手段及效果进行目标分类
智障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能力不同是很自然的,由于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不同,所以教师给每位学生的帮助方式及其辅助的程度也应有所不同。紧密联系学生实际,通过辅助手段以及方法实行目标分层教育,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原则,它对于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其能够让各个阶段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能也得到开发,水平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4.注重教学任务和分层要求的统一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分级学习是对课程目标的细化,分级学习为实现课程目标提供铺垫,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掌握课程目标,也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阶段学生的分层发展需求,将个别的课堂教学和群体教学有机融合。
各个阶段智力落后学生的区别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能力水平的强弱上,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难度要求上有所区别,才能适合智力落后学生的实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一个阶段的智力落后学生逐渐实现递进,从而培育他们勤奋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于进取的积极情绪。课前复习(预习)很关键,所以教师要按照设定好的分层目标进行课前复习(预习)的分级,为学生复习(预习)相关的章节,综合他们的能力给他们复习(预习)各种困难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按人提问、分类设问的方式实施,通过开展不同的课堂教学,有效地发掘各个阶段学生的创新潜力与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处理好全体教育和分类施教过程中的问题,让每位学生既能置身于整体教学的轻松环境里,又能获得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具体指导与帮助。
训练是积累基础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而分级训练就是要按照分级目标,设计适当的练习题。其一般包括了仿照题、基础题和发展题,都要求中重度的学生先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模仿之后,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发展。这种分类训练方式具有层次性,同时也有利于每位学生发挥,能让每位学生都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
课后操作是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所以操作的安排就要针对学生水平,根据操作量,按重难点和基础知识面完成作业分层实施。作业量与难易程度顺序递减,主要强调对知识点的熟悉与扩展,并在普通难易练习的基础上增加练习的深度,强调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和单纯的模拟练习以及对一般性难题的练习。
课后分层评估是学生进行分类教育的保障。缺乏评估就没有目标、缺乏能力、没有鉴别,也无法激活各个层次学生的主动性和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评价中按分层人的成绩评价其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先进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要求其再接再厉;对达不到良好教育标准的,应在充分肯定其表现的前提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和他们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并指出努力的方向。
这是帮助每位学生实现自身潜力最大程度发挥的重要环节。在培智的数学教学课堂实验中,教师从多方面对每个学生实行分类考核。在课堂上,教师随时考查每个学生的成绩,并对认真学习的学生进行鼓励:“你能联系生活实际来学数学,老师为你感到高兴!”“今天你学会了八八六十四这句口诀,真是太棒了!”这么做不但可以引导各个阶段的学生参与复习,还可让他们增强学习的责任感。训练时,教师也应注意对他们进行分类考核:水平良好的学生既快速又正确地进行训练,要赞扬;水平不好的学生能在引导下顺利完成题目,要赞赏;行动较快的学生往往可以很快将习题全部做完,教师也可以加上几句勉励的话。教师在批改课后作业时,可根据各类学生的状况予以不同的奖励:对认认真真完成作业的A类学生,往往予以五星的肯定;而B类学生能力较差,往往无法主动及时地完成作业,所以教师往往就在这类学生成绩优异的时候,及时地予以鼓励;而对于功课进行得比较吃力的C类学生,则用批语的方式激励其进一步努力。教学对象情感较单一,学习动机也不强,但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有效鼓励与引导。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评价,使他们随时都有学习的热情,并积极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从而不断获得成功。通过对培智学生实施数学分层教学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增强,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均得到了提升。
在对智障学生实施数学教学时,应针对各阶段学生的差异,将学习任务细分并落实分级任务,进行课堂任务与分层目标的统一教育。这样,不但重视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实现了个别化和群体教学相结合,而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完全契合各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