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节目的创新策略
——以《诗画中国》为例

2023-03-21 15:03北京师范大学马妍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期
关键词:当代人诗画类节目

北京师范大学 :马妍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不断出圈,频频引起观众好评。2022年8月28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继续探索创新模式,通过讲述诗画背后的相关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截至2022年9月9日,节目播出两期后网络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10.8亿,视频播放量达到1.2亿次,185个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搜热榜,取得不错的热度和反响。文化类节目创新空间仍在进一步拓展,以《诗画中国》为例来分析文化类节目如何不断突出重围持续创新取得新成绩。

1.融合创新带来新体验

在融合发展不断走深走实的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围绕“思想+艺术+技术”的理念,通过挖掘节目思想内涵,结合多种艺术形式,并使用全新技术辅助让文化、历史活起来,在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的同时也更贴合年轻人的口味。

1.1 技术创新打造沉浸式多感官体验

随着5G、VR、AR、XR、裸眼3D、全息投影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视频内容的制作有了更多选择和表达形式。《诗画中国》通过技术创新赋予舞台全新的表现力,使观众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画作的技法和趣味。画作本来是静态的,技术的创新应用使得静态平面的画卷变的真实立体可感,通过节目的巧妙设计更是将画面中抽象概括的感觉转化成观众可以直接欣赏感受的流动变化的动态场景,仿佛置身现场,身临其境的感受画作中的精巧构思。此外,根据画作的不同技法,选取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其自然融入到节目中,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通过技术完成的多个转场设计也打破时空限制,引领观众在不同场景自由穿梭,获得极致的视觉体验。

1.2 模式创新打破文化隔阂

过去许多文化类节目注重嘉宾讲解,面向的受众有限,单一的知识讲解也会降低节目的传播效率。当下的文化类节目注重与观众互动,采用更加年轻化的视角吸引年轻观众收看并自发传播,将曾经小众的文化类节目转变为受大众青睐的节目类型。

1.2.1 表达角度创新

在《诗画中国》中,设置开卷、入卷、品卷、合卷四个环节,将相关历史的讲述和艺术化的表达及作品背后蕴含的精神价值以及表演中的精彩瞬间依次展现,既保留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通过故事化年轻化的表达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这种表达角度将看似有距离感的传统文化用每个人都能触摸得到的生活化的场景来展现,通过一个个故事将画作背后的人物和意趣展现。近年来许多文化类节目都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来吸引观众,比如《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都是将静态的文物和典籍背后传递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通过戏剧化、影视化的方式呈现,打破了与观众之间的文化隔阂,让他们在故事化的表达背后体验到古今交相辉映的人文情怀。这种注重观众情感体验的节目模式一方面保留了节目的文化底蕴,另一方兼顾了娱乐化的表达方式,在吸引大量年轻观众的同时将受众拓宽到全年龄段,让文化类节目成为各层次观众都喜爱观看的节目类型。

1.2.2 大小屏联动

除此之外,在万物互联互通的时代,文化类节目除了需要通过打造精美的完整节目内容,“出圈”“破圈”的另一个秘诀是兼顾大小屏。短视频拥有更高的传播效率,短视频平台一方面可以依托自身传播特性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了解到节目内容,另一方面,观众也可以作为创作者通过短视频平台自发表达传播形成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广相关节目,二次的加工创作有时还能产生意外的效果,不断延续节目生命力形成长尾效应。

1.3 艺术融合转化传播方式

《诗画中国》中每幅选取的画作都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展现,与其他节目不同的是,《诗画中国》选取了许多较为小众的艺术形式,如偶剧、肩上芭蕾、VR体验、配音等,以及其他常见门类,如音乐、舞蹈、武术、京剧等。多种艺术样态的叠加使得静态的画作转变为动态的视听作品,生动展现诗情画意中蕴含的中国式审美,将学界的学术理论成果以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现代化方式传播到大众视野,开启观众欣赏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的窗口。

2.输出文化价值满足精神需求

2.1 立足传统文化

通过观察文化类节目不难发现,节目中的文案设计都充满匠心巧思,许多金句广为流传。这一方面是由于节目制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体会击中了当下年轻人的心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文化本身就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这些传承千年的文明宝藏具有穿透时光的生命力和深厚的底蕴,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诗画中国》中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立足传统文化,在品卷环节解读画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和精神意蕴,帮助观众更好理解中国画作蕴含的思想。中国画作作为一个对观众来说不是十分熟悉的领域,节目选择以观众更为熟悉的诗词作为切入,也符合中国古代诗画交融的思想意趣,架起观众和中国画作之间的桥梁。这些极具思想深度的环节和设计保证了节目的文化属性和质量上乘,使得节目在具有充分的娱乐性的同时也具有经典性,输出介于大众和小众、陌生和熟悉之间的文化价值,体现节目特色。

2.2 当代青年追求文化认同

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命脉、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认同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当代青年追求文化认同,“汉服热”“国潮热”的不断兴起无不显示着传统文化对当代年轻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过去的节目追求制造冲突和矛盾来吸引眼球,但随着价值理性的回归,当代人对节目的需求不仅仅是休闲娱乐,他们希望能够在休闲娱乐之余找到价值所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迷茫焦虑,因此戏剧化的冲突不再是节目火爆的卖点,相反具有价值引领和深刻内涵的节目越来越受欢迎。《诗画中国》中每幅画作不仅展现历经时间考验的高超技法和匠心独运,更向观众展现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精神力量,正是这些高远旷达、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和人文关怀融汇在节目中让这些作品仿佛“活”了起来,观照着当代人的精神生活。

高雅飘逸形神具备的《雪梅双鹤图》中的志存高远、高洁风骨,灵动传神充满生命力的《写生蛱蝶图》中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热情鲜活的《货郎图》中安居乐业传承匠心的时代风貌等都对当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

这些经久不衰的精神价值满足了观众的深层需求,带动他们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文化认同,进而自发传承文化,引起他们共鸣,将这一份人文情怀潜移默化地注入到生活中。

2.3 古今文明交流互鉴

传统文化想要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光彩要找到它们在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诗画中国》选取的代表性画作除了具有高超的技艺,更具有符合当代人审美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用现代科技展现传统画作更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的交融。以现代人熟悉的方式解读传统的思想文化,使得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继续启迪着当代人的生活。而历经时间的洗刷仍能在今天被大众感知并追随的传统文化自有其中式美学的感染力和永恒性。这种感染力和永恒性使得传统文化能一次次穿越时空的隔阂来到我们面前,观照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并且这种感染力和永恒性具有跨文化传播的独特魅力,让世界为中国文化惊叹,成为跨越文化差异沟通交流的媒介。

正如节目中所说,一切伟大皆由双手创造。这种匠心不仅仅体现在每一幅展出的画卷上,更体现在每一期节目的精雕细琢上,正是这种贯通古今传承的匠心精神才使得传统文化和当下文化类节目相互成就、交相辉映,不断突破自我取得新成就。也正是时代对精神丰盈、思想高远的追求不断促进文化类节目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使得中华文明扎根当下,闪闪发光。

3.呼应时代潮流引领文化自信

3.1 解读经典作品思想成果

任何文艺作品的创作都不能背离时代,否则就如无根之木、水中浮萍、空中楼阁一般不能长久。要走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潮流,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解答时代疑问的文艺作品,才能使作品经久不衰成为经典。

随着对文物古籍等历史遗产的学术研究不断深入,将学术成果及时向公众展示也提上日程。文化类节目显然是一个好的选择。在文化类节目中可以将最新的研究成果通过科技手段和艺术化的表达形式潜移默化地传递给观众,使之以轻松的方式了解到最前沿的思想结晶,完成学术转化,传播到更广阔的范围形成一定共识,最终引领文化自信。

《诗画中国》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伟大成就进行专业解读,请三位品卷人在现场为观众解读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境界,带领观众品味如《溪山行旅图》中的超然旷达、《竹石图》中的傲骨铮然、《水图》中“上善若水”的智慧等。这些充满诗意的解读是属于中国文化的浪漫,这种在过去和现在共鸣的浪漫将观众引入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殿堂,完成古典品味的当代呈现。

节目与故宫博物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共同协作从近千个作品中筛选出40余幅画作和50多首诗文,拍摄十一期节目为一季,将这些经典作品中的思想成果以当代方式解读,拥抱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3.2 引领当代人文化自信

随着河南卫视传统节日奇妙游系列的火爆,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频频出圈,不难感受到传统文化大受年轻人追捧。当代社会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代人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时容易迷失方向丧失判断力,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年轻人除了是传统文化的一大受众,更是具有强大创造力的群体,他们在欣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用自己的方式赋予传统文化属于当今时代的内涵。而就像2022北京冬奥会向世界展示的那样,中国文化在逐渐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席卷全球,赢得其他文化背景的观众喜爱。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种自身文化带给年轻一代的自信和底气使得他们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自发承担起守护传承发扬中华文化的责任,也使得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拥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应对困难挑战,勇立时代潮头,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一代青年。

《诗画中国》别具匠心的将传统文化中的意境创新性以现代审美的方式展现,以科技手段辅助视听效果,如将《水图》无形之水转化成舞蹈演员动态的肢体语言,在带来美轮美奂的精致作品的同时,将诗情画意中的情操意趣传递给观众,使之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的不朽魅力,并进一步加深当代人的文化自信,让他们真正爱自己的文化并身体力行地传承实践文化的当代表达。

历经千年的传承发展,中华文化不仅是有形的文物宝藏,更是植根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的文明宝藏,其中蕴藏的人生智慧值得我们铭记品味。当今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其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当下找准方向乘风踏浪而行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而中华文化无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化,都有其在变与不变之间领航掌舵的深刻哲理,因此当传统文化以崭新而隽永的面貌出现在当代人面前时,必然会牢牢吸引他们的目光并赋予他们坚定的自信和勇气在新时代找准方向创造新的价值。

3.3 政策扶持作为保障

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以“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等重点项目为抓手,引导广播电视机构紧密结合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特点,围绕文学艺术、典籍著作、传统节日、人文风俗等展开创作,对重大选题、重点项目予以大力扶持。央视总台作为党的重要新闻舆论阵地,具有强大的引领力、传播力和影响力。《诗画中国》正是“思想+艺术+技术”理念的一次创新实践,助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既符合国家的战略方针也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

过去的综艺节目曾出现过度娱乐化、媚俗低俗庸俗的审美倾向,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兴起除了观众的审美情趣发生转移和节目制作越来越别出新意,也是由于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对中华文化的积极挖掘、深入解读、生动诠释与时代同步,这类节目更加关心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以人文关怀代替哗众取宠,用情感表达代替刻板说教,以轻松娱乐的方式充实当代人的精神。摒弃了浮躁和华而不实的审美体验,找到适合当下的表达节奏。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既能在表演中带给人轻松,又能让观众在表演之余与节目共情,并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到文化中的魅力,体会到文化不是曲高和寡远离生活的,而是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的,认识到文化不是死板枯燥保守过时的,而是平易近人清新隽永的。

在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时,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人民的心声,在相关政策的指引下,文化类节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在良性竞争中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耕创新。

4.结语

文化类节目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离不开创作者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深刻把握,也离不开融合发展的现代技术和艺术的深度融合,更离不开当代年轻观众对价值表达的审美需求,而这些都离不开时代背景赋予他们的创作熔炉,这一切共同织就了当下文化类节目的繁荣盛况,也带动了其他小众文化艺术领域的大众化推广,进而将文化热潮转化成经济效应时代效应,促进社会共识文化自信的形成,最终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

在各类文化类节目积极探索创新道路的过程中,以人为本是它们突出的共性。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是创新的前提也是目标,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根植于他们生活的伟大时代。时代赋予今天的文化类节目广阔的创作空间,继往开来、推陈出新是当今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作道路,相信在植根传统文化的创作中会不断涌现新的经典之作。

猜你喜欢
当代人诗画类节目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当代人写文言文,就是一场尴尬的行为艺术
当代微信爱情故事
诗画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如何主持好广播谈话类节目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