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波
陕西建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陕西 汉中 723000
混凝土是当今建筑工程中的主要材料。混凝土借助于自身容易成型以及强度高的优势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无论是基础建设还是上层建筑都需要一定比例的混凝土。因此,建筑工程的质量离不开混凝土质量的保障。施工企业应该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两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质量,进而有效提高整体的工程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原材料、施工人员、机械设备三方面。首先,原材料。混凝土是一个由多种原材料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物,它的原材料包含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等。任何一种原材料的质量都关系着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可见,原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一大要素。其次,施工人员。混凝土施工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施工人员的助力,一旦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就会影响整个施工技术的操作,进而影响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准的控制。因此,施工人员的能力素质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尤为重要。最后,机械设备。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推广,在建筑行业逐渐形成机械化体系,尤其是混凝土施工中。在混凝土施工中,机械设备伴随整个施工过程,甚至自成一套施工体系。各个设备之间的相互衔接是混凝土施工中要关注的问题,一旦出现衔接问题就会引发质量问题。另外,机械设备的性能指数同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也有着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机械设备也是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做好以上三方面的质量控制工作,即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配料是混凝土施工中用到的第一项技术。在配料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配合比部分。为了确保配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就要在配合比上加以控制[1]。施工单位需要按照设计给出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料,并将配好的混凝土试块拿到检测公司进行混凝土的性能指数检测。一旦经检测不合格,就需要修改配合比并再次进行试验,直至检测数据符合要求为止,通过试验检测后的配合比才能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在进行配料时,一定要按照配合比进行精准计算。然后按照相应数额将原料投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这个就是配料的过程。另外,在配料环节中,一旦某一种材料发生变化,包含批次的变化或者质量性能的变化,都需要将上述的试验过程进行再次重复,进而有效控制其变量,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是符合施工要求的。
拌料是混凝土,施工中的第二个主要施工环节。拌料过程就是将配置混凝土所需要的原材料进行充分结合,并均匀搅拌。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原材料的性能,保证混凝土整体的性能指数。为此,在拌料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事项。其一,混凝土搅拌机的容量。施工人员要先确认好搅拌机的容量,并计算好在这个容量范围内各种原材料的投入数量。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搅拌机的能力负荷,可以完全将这些材料进行充分搅拌。其二,混凝土的搅拌频率和时间。施工人员要按照混凝土的种类以及原材料的不同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搅拌频率和时间。无论是搅拌频率还是搅拌时间,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性能。一旦频率和时间控制不到位,就会出现搅拌不足或者过度搅拌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对于混凝的质量控制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拌料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搅拌量、搅拌频率以及搅拌时间[2]。
浇筑,就是将混凝土集料均匀浇筑在建筑工程的模具内。要做到最大程度的均匀性,就要控制摊铺的速度。只要摊铺速度适宜,就能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更加充分,进而使得混凝施工质量得以保证[3]。另外,在浇筑过程中,还要注意混凝土泵机同搅拌机械的密切配合,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实效性,更好的保护混凝土的性能。同时利用这种紧密的配合度,还能保证浇筑过程中有源源不断的混凝土集料注入,进而使得整个浇筑过程更加顺利,不会出现中断的现象。一旦发现中断,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恢复浇筑过程。否则,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凝结,二次浇筑就会形成分离严重影响质量。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在备一台混凝土泵机,以便不时之需。因此,在浇筑过程中,只要控制好浇筑速度和浇筑的连贯性即可。这样就能保证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后续施工奠定基础。
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第四大环节。所谓振捣,就是利用振捣器或者振动棒将浇筑的混凝土振捣均匀,让其能和模具的四周以及边角相互接触,进而贴合在一起。在振捣过程中,也要控制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同浇筑的速率是同等的。这样才能在混凝土发生凝结之前,将其振捣均匀,使其中的原材料可以均匀分布,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完成。与此同时,在振捣过程中也要再多配备一套振捣设备。保证振捣工作的连续性,这也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工作之一[4]。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包含采购、进场以及存储三个阶段。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要认真查阅设计文件,根据设计相关要求进行原材料的采买。一旦采购过程中出现问题,采购人员就要及时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及时获取合理的解决办法,并从设计阶段展开必要的完善工作。针对这一点,采购人员要谨记不能做出主动决断。同时,采购人员还要对原材料的供应商资质进行核实,确保供应商的生产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这也是保障原材料质量的重要途径。进场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进场材料的基础信息进行确认。包含,材料合格证、检测报告、生产日期、有效期、数量以及规格尺寸等等,将这些基础内容进行认真检查并核实[5]。完成这一项工作以后,还要对材料的外观进行检查,保证材料整体的完整性,进而为其质量提供基础的保障。另外,对于数量较多的材料,不能做到一一核实质量,就要进行抽样检查,最大限度地保证其质量,防止供应商以次充好。在存储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熟知各项材料的存储条件,并给予安排适宜的存储环境,以便更好地保存其性能。另外,在存储工作中,还要坚持先入先出的原则。防止一些具有严格保质期控制的材料超过保质期范围,使得材料自身的性能不能保障。在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还要做好施工中的材料保管工作,使其可以充分利用,减少原材料的不必要损耗,为施工过程节省材料成本。从以上各个方面完成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材料质量。
机械设备是混凝土施工的核心所在。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包含定期维护和故障维修[6]。为此,施工单位需要组建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团队,针对混凝土施工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管理。首先,要建立机械检修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明确说明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为管理人员提供正确的工作方向。同时在制度建设中,还要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习惯,要求管理人员在完成机械管理维护或者维修工作以后要及时进行准确记录,并将这一记录保存完整。基于此,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其次,管理人员要在每天施工开展之前,进行机械设备的试运行,以保证其运行过程一切正常。在试运行阶段, 一旦出现异样,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备选方案,保证施工过程的顺畅性。最后,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开展设备的检修工作,包含润滑、清理等等。这些基本的工作一定要切实落实开展,降低设备的故障概率,更好地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施工单位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另外,在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中,对于机械设备开展的管理工作,还要如实做好设备的档案记录,并针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问题进行准确记录。基于此,才能更好地安排设备检修的周期,并按照施工单位的实际施工情况,在不耽误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及时完成检修工作,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供混凝土施工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整体质量。
在施工人员方面,施工单位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以及培训工作。首先,技术交底。施工单位要针对混凝土施工的设计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就是将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环节予以说明,尤其是质量控制点。借助技术交底工作,帮助施工人员明确各个施工注意事项,并将质量控制作为混凝土施工的核心工作[7]。基于此,让施工人员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意识,辅助完成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其次,技术培训。在技术培训工作中,要对各个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并让施工人员进行把握。同时还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明确,让施工人员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虽然整个混凝土的施工过程大部分都是由机械完成的,但是也有一少部分需要施工人员参与,并配合机械一同开展工作。比如,在边角的地方,机械设备难以涉及的地方,就需要人工完成。在浇筑过程中,对于一些边边角角工作人员要加以注意,必须将其填满并捣匀,进而保证整个混凝土的外形是符合设计规范的。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做好思想动员活动,以此提高施工人员的基础素质。让其可以对自身的工作更加认真负责,保证整个施工质量。为此,施工单位需要定期开展施工进度总结。在进度总结中,要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并明确要求施工人员的要引以为戒。同时,为了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施工单位还需要利用一些奖惩机制。让施工质量同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挂钩,进而控制施工人员的行为意识,让其更加重视质量问题。最后,施工单位还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可以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按照配料、搅拌、浇筑以及振捣四个步骤进行分组,将质量作为考核的重要凭证。一旦发现有质量问题,就要整组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对于没有出现过质量失误的团队,要整组给予奖励。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有效利用奖惩的激励作用,让施工人员可以展开组内监督,为了自身的利益将每一项工作做好。因此,在施工人员方面,施工单位需要在前期做好技术交底和培训的工作,并在中期利用奖惩措施的提出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让其可以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并建立良好的质量意识。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确保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双在线,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障创造有利条件。
监督管理工作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监督管理就是将混凝土施工中的各个施工细节进行有效控制,运用相应的管理手段,使其质量水平有所提高。为此,施工单位需要认清自己的发展形势以及自身目前所处局势,进而做出管理方面的有效改进。监督管理工作是施工单位必须要做,而不是依赖监理单位完成。一旦监理单位发现问题,就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使得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受损。因此,施工单位本身必须组建一个监督管理团队,针对施工现场开展监督工作。借此,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并将混凝土质量控制作为监管工作一大核心内容。在监督管理工作中,监管人员需要对每天的施工进度进行准确记录,并对各项施工数据进行记录。通过这些数据的记录,可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一些不显眼的问题,有助于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控制,避免酿成大祸。这就是施工单位自己组建监管部门的优势所在,它可以集中一切力量对施工现场进行管控,确保整个施工过程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在出现问题时,也能及时应对并高效解决,实现整个施工过程顺利完成。另外,在监管工作中,还要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进行与时俱进的改变。比如,施工单位可以在混凝土施工中构建信息化,将施工中的所有数据进行保存。同时借助于信息化的构建过程,企业还能对自身的施工过程进行梳理,保证每一个施工环节都是高效的。将监督管理工作放在管理软件中进行,还能运用管理人员完成可视化的分析,将施工中涉及的各个部门进行协同管理,以便提高管理的实效性。这对于混凝土施工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信息化构建是施工单位开展混凝土施工的大势所趋,更是施工单位可持续发展之路上的必经之路。施工单位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前进,将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彰显,进而使得自身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精细,使自己可以在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略显优势。这样企业就可以成为业内的领军人物,带领混凝土施工行业向着美好的明天奋进,为建筑工程质量蓄力。
总而言之,混凝土施工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施工企业一定要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才能更好地控制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从施工技术方面,要从配料、拌料、浇筑以及振捣等方面进行,保证每一项施工技术都能按照施工要求进行。从质量控制方面,要从原材料、机械设备、施工人员以及监督管理等等进行,确保每一项质量影响因素都在可控范围内。这样就能将整个混凝土施工进行良好的质量控制,保证其施工质量,为整体工程的高质量完成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