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南
2022年12月20日举行的“兼顾安全提供和双碳的电力系统发展路径探究”会议上,有业内专家表示,在电力需求稳步增长的同时,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占比逐渐提升,电力供需呈现出更复杂的特点。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电力供应安全和有序碳减排之间如何协同发展,需要全行业系统性思维考量与探索。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处于电力转型的过渡期,与传统电力系统发展模式不同,过去几年新能源和电力负荷的增长加剧了供需矛盾,新能源机组无法替代传统机组对电力系统的保障支撑作用。因此,这一阶段会形成阶段性的电力供需紧张,且呈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关人员表示,新能源顶峰能力严重不足,以光伏为例,对午高峰能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但晚高峰时出力基本为零。尤其恶劣天气情况下供电保障的问题更加严重,以风电为例,从年分布特性看,风电发电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而用电量集中在夏冬两季,二者呈逆向分布,极大增加了系统平衡调节压力。
从电网稳定性角度而言,新能源机组本身没有转动惯量,其大量替代常规基础能源,系统频率调节能力显著下降,并且新能源故障穿越能力较差,容易在故障情况下发生大规模脱网,进而引发连锁故障。从供电可靠性角度看,主要体现在配电网。由于负荷侧有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注入,导致现在的配电网从传统的无源变成了有源,甚至出现了大规模反送的情况,网络结构更加复杂,运行控制难度更大。
面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问题,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型电力系统中利益主体多元化、控制单元分散化,完全依赖集中调度的模式难以应对保障供电和运行安全的挑战,需要发挥各环节的作用,共同参与系统调节,逐步转变为集中协调、分散自治的控制模式,这个转变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个标志。
国家电投中国电力总裁助理王冬容认为,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保障问题不该聚集到调度层面,而应分散到用户,让每个有能源自主意愿和能力的用户成为自己用电可靠和安全保障的第一责任人。同时,中国电科院系统所前瞻技术研究室主任马士聪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全环节乃至全社会的参与,电力系统需发挥全局统筹和优化配置的作用。就用户侧而言,用户的用电行为、需求侧管理模式等均需作出改变,并承担相应的责权利。无论是新型电力系统还是传统电力系统,其基本要求仍然是提供可靠、优质、经济的电力供应。(转自:北极星电力网,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