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葛峰
悬疑剧集《捍卫雅各布》(Defending Jacob),改编自罪案小说家威廉·兰迪的畅销作品《永远没有的真相》。尽管剧集与原作情节有所差异,但内容同样扣人心弦。
虽然是悬疑题材,但本剧“律政味”十足,第七集的法庭戏颇为出彩。更为难得的是,经过改编,本剧跳脱传统律政悬疑路线,展现出案件和舆论对个人进而对家庭(伦理)、社会的强烈冲击,令人深思。
有过法官职业经历的日本律师秋山贤三,在其著作《法官因何错判》中提到,法律人士“会与普通市民相遇在他们一生中最重要且最艰难的时刻”,以此告诫法律人应更为细致认真地处理每一起案件,避免产生冤案。当我们换个角度,从案件当事人角度阐释这句话,或许可以说,案件也许是一个人、一个家庭难以走出的“至暗时刻”。
本剧主人公安迪·巴伯(克里斯·埃文斯饰)用尽全力抵御案件带来的“至暗时刻”,并以此来保卫家庭。尽管如此,他和他的家庭,还是受到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故事主线剧情是以巴伯(地区首席助理检察官)接手的一起命案所展开的,被害者恰好是他儿子的同班同学,案发现场为学校附近公园。在调查过程中,身为检察官的巴伯凭直觉认为,自己的儿子有犯罪嫌疑,便在儿子房间找到了疑似作案工具的刀具并将之丢弃。
为什么身为检察官的巴伯会丢弃可能被作为证据的刀具?在剧中,巴伯曾言,他不相信法律程序能真正还儿子以清白。其一,身为检察官的他知道法律程序烦琐冗长,即使嫌疑人不被定罪,也会被案件纠缠得不得安宁。其二,在刑案中,能够动用公权调查取证并负责指控的检察官权力巨大,往往会倾向于“锁定”未经审理的嫌疑人,全力指证嫌疑人够罪。之所以如此,一来是因为地方检察官由选举产生,为了给所在选区公众以交代;二来也是为了给后续选举拉票。对于影响区域安全感的案件,尽快将嫌疑人指控定罪才能缓解检方自身的压力。
可以说,基于巴伯自己对法律程序的不信任,加之巴伯对孩子的信任与爱,几乎出于本能,他丢弃了刀具。
普通人很难想象被媒体关注的案件会对嫌疑人的生活和家庭有何种冲击。即使政府信奉无罪推定,社会和媒体也总是有先入之见。
雅各布被视作嫌疑人后,家里呼入的电话充斥谩骂,家中车库门上被用黑漆涂上了咒骂的话语。
作为舆论制造者的电视新闻,可以借助公众和舆论关注,提升其收视率获利。因此全家人已没有隐私可言,门口是记者的“长枪短炮”,所有人都在拼命地给他们一家人做“背景调查”。
巴伯明白,与舆论斗争的最佳场所是法庭。他借助交叉询问,质疑对方证人证言的可信度,建立己方证据优势;并不断叮嘱家人与媒体隔离,避免情绪流露造成不好效果。这一切都是希望能保卫家人,让家庭这艘船绕过冰山,平安驶离……
剧末反转令人感叹真相难寻。剧中人物没有上帝视角,各个疑点人物令真相迷雾重重。身为观众,自以为有上帝视角,却也难以捕获最终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