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蕾 刘洁
为有效指导学生对二次函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借助数字教材为学生提供探究环境,让学生自主操作、观察分析、建构知识、探究交流,提升数学学科素养。教学中一明一暗两条主线融合贯穿始终:明线,即从特殊到一般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暗线,即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实践证明,教师深入挖掘数字教材的资源和功能,设计复习回顾、互动探究、总结规律、知识应用、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设置问题与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合作探究,对教学效果进行观测分析,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一、数字教材助力学生探究式学习独具优势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意义在于“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我国正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推进教育数字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开展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教师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创设合理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探究热情,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1]。
数字教材是利用互联网、数字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融教材、数字资源、学科工具、应用数据于一体的立体化教材。数字教材是数字化教学的核心资源,数字化资源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互动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互动练习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即时反馈,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数字教材的使用可以助力教与学的创新,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应用的重要途径。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建构学科知识,增强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探究式学习具有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数字教材搭载的丰富教学资源在探究式学习的创设情境、交互合作、即时评价等环节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下面,以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为例,结合数字教材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2]。
二、数字教材支撑下函数探究教学分析
(一)教学实施背景与内容分析
二次函数是中学函数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接了初中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内容,又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其他基本初等函数的基础。二次函数是让中学生体会变化中的量,领会函数思想、方法的重要工具。同时,二次函数部分的课程内容,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见,二次函数课程内容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占据着重要地位。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单元内容在课标中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在初中阶段系统地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基本的函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研究函数的重要方面,贯穿在函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以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回顾对函数的研究过程,逐步总结归纳出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首先,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形成过程中积累的思维经验进行总结,将知识上升到方法层面,体现学科素养的核心能力;其次,关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增强对数形结合和转化思想的认识;再次,面对新函数,借助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最后,掌握研究一般函数的方法,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函数奠定基础。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单元教学中的第4课时的教学内容(如图1),该函数形式清楚地显示出二次函数中“数”与“形”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突显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探究二次函数y=ax2、y=ax2+k、y=a(x-h)2的图象和性质,及函数之间的平移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主要研究方法是画函数图象并分析与已学习的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得出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以此进一步分析函数的性质。学生需要对前面几种函数形式进行总结和概括。
(二)学情分析
为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开展调研工作。
问题1:何谓函数,表示方法有哪些?
问题2: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什么?
问题3:研究函数的角度有哪些?
教师调研发现:学生学习本單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函数的定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特征,明确了函数是一种变化和对应关系;大多数学生已掌握函数不同表示方法,了解它们的优缺点,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会用描点法绘制函数图象,并感知了函数图象增减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时,对于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迁移知识与经验,结合函数的图象研究特征。学生知道可以从图象、列表、解析式三个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
有些学生可能忘记函数的特征,教师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函数的研究角度。同时,对于一个新的函数,学生可以借助函数解析式,分析函数值,猜测图象大致走势,再利用绘图软件等工具绘制函数图象,进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研究函数特征,回归到解析式,再分析认识函数性质。
教师从学生完成习题的情况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有些学生利用图象解决问题的意识有待提高;在画函数图象时,会出现考虑不够全面的情况;在面对一个新的函数时,不知如何分析研究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和勇于探究数学问题的精神。
从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学情分析三个维度可以看出,函数不但是数学学科的核心概念,还是中学数学课程中承载育人功能的核心知识载体。现实世界里的函数无穷无尽,而学生能学习的函数模型是非常有限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关注相应函数的性状研究之外,还要引导学生感悟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函数的维度。
具体到本节课,在知识技能和能力基础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y=ax2+k、y=a(x-h)2的图象和性质,以及几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平移规律,同时对探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和思路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的进一步探究做好了准备。学生学习了前面几节课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对如何使用数字教材及信息工具绘图软件辅助探究也已经熟悉。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不知怎样选择特殊二次函数进行探究;怎样将看到的“形”,與之前所学的函数图象建立联系;如何从特殊情况下,抽象概括出一般形式具有的性质;如何基于自主探究进行深度学习;等等。
三、数字教材支撑下函数探究教学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在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单元教学目标指引下,教师确定本课时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下:
(1)掌握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2)理解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位置关系;
(3)用作图、观察、分析、合作、归纳等探究方式,理解顶点式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4)体会数形结合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培养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之间的平移规律。
(二)设计教学流程与教学方法
二次函数的学习是以一次函数为基础的。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学习,在研究过程中应注意复习相关内容,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领悟类比、数形结合和归纳的思想。
函数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的直观载体。学生可以从图象上观察函数的变化规律,整体上把握函数性质。学生先从函数解析式出发,借助绘图软件等信息工具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动手操作,再回归解析式,总结函数特征,深刻理解函数的内涵,对研究函数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实现能力与智慧上的提升。
教师让学生对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进行迁移,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整体感知函数的学习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探究新函数的特征。
本节课,教师依托人教智慧教学平台教学,借助手持平板电脑,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利用人教数字教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实验和探究活动,打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互动探究课堂。手持平板电脑深度融合了人教数字教材资源和信息化工具。学生充分利用数字教材中模拟动画、交互探究、练习反馈资源及信息化工具(如GeoGebra软件),使思维可视化,实现了数与形的完美结合。教学环节和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
(三)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复习回顾、互动探究、总结规律、知识应用、课堂小结等学习环节。
环节一: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二次函数的研究方法,同时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对象,为本节课的自主探究作好铺垫。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问题1:前面研究过哪些形式的二次函数?
问题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函数的?
问题3:二次函数y=ax2+k及二次函数y=a(x-h)2图象与y=ax2图象分别有什么关系?
问题4:接下来该研究哪种形式的二次函数?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复习回顾,观察图象及函数运动规律,表述二次函数y=ax2+k及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平移关系,同时利用平移关系得到两个函数的顶点和对称轴。学生回顾分析,确定接下来的研究对象为y=a(x-h)2+k的二次函数。
在本环节,学生利用数字教材观察、回顾,充分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展示二次函数y=ax2+k及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y=a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发展几何直观素养。
环节二:合作交流、互动探究。
按照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思路,教师引导学生选取特殊的研究对象,探究其图象和性质。学生利用数字教材所提供的信息工具及GeoGebra绘图软件,分组自主探究,将思维可视化,进一步发展了几何直观素养,并利用人教智慧教学互动平台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展示。
【教师活动】
教师设置探究以下活动。
活动1:请写出一个具体的二次函数作为研究对象。
活动2:请各小组对你们组所写的这个二次函数进行研究,可以利用平板电脑中的资源辅助探究。
【学生活动】
学生互动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务。
任务1:研究这个函数有什么思路和方法?
任务2:对这个函数的研究结果有哪些?
在这一环节,学生利用人教智慧教学互动平台系统分屏展示所采用的探究方法(观察解析式画函数图象或利用电子资源),利用手中坐标纸描点画图,并借助平板电脑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及GeoGebra绘图软件画出函数图象进行验证,探究之后利用互动平台展示汇报探究结果。
环节三:总结规律,展示交流。
教师让学生利用数字教材中的资源再次动手操作,总结得出平移规律,并归纳二次函数y =a(x-h)2+k的性质。学生动手操作并自主归纳总结,对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够更好地理解掌握。
【教师活动】
教师提出问题: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是分别对二次函数y=ax2、y=ax2+k及y=a(x-h)2的图象进行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数字教材资源,动手操作总结得到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性质。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电子资源再次动手操作,总结得出平移规律;同时根据所得出的平移规律总结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性质,并制作表格。教师让三个学生配合,使用电脑展示探究过程并填写表格,总结函数图象平移关系。
在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利用数字教材中的辅助资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发现图象的变化与解析式中参数的关系,总结得到函数性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总结的学习能力。
环节四:知识应用。
学生利用本节课的探究结果解决问题并在数字教材中完成练习。学生及时提交,教师及时纠错。教师借助人教智慧教学平台能够了解每个小组完成练习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环节五: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方法层面。
(四)教学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研究函数的一般经验,进一步对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和性质进行探究,获得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1)寻找与已知函数之间的关系;(2)分析解析式,观察图象,归纳函数特征;(3)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的顺序进行探究,从知识层面上升到方法层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数字教材资源等信息工具探究新的函数的特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数学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
本节课,教师要注重知识的联系贯通。函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掌握研究一般函数的方法为整体目标,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研究函数的经验出发,总结出研究新函数的角度,探究新函数的性质,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深化对新函数的性质的认识。学生将数学学习经验很好地运用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将函数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课堂探究活动紧密结合,可以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数字信息工具辅助探究,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精心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升高阶思维能力,发展几何直观素养,实现育人目标。
教学设计中明线与暗线相辅相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教学过程中,确定了知识的研究过程:由特殊到一般。探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明线,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是暗线,教学中两线融合,相得益彰。这种教学设计,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内容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突出了教学知识和教育本质,整体把握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有实际获得,对于学生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在数字教材的支撑下,教师指导学生对二次函数进行探究式学习,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外部刺激和多种教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自主动手操作、先行观察、发现数学、建构知识,根据需要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使学生素质得到提高。在后续的教学中,教师要继续挖掘数字教材的资源和功能,对教学效果进行观测分析,持续反思改进,探索数字教材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应用的行动路线,有针对性解决现存问题,优化课堂教学,优化初中学生的数学学习。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人教数字教材优化初中生数学学习的行动研究”(立项编号:CHDB21235)、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2021年度一般课题“人教数字教材助力培养几何高阶思维的研究”(课题编号:DCYB2021-082)、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人教社)重点实验室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数字教育研究院“‘双减背景下的数字教材学科教学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编号:RJA01220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杨凤武.浅谈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做好中学数学探究性教学[J].数理化学习,2015(2):37.
責任编辑:祝元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