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数据驱动,促进初中历史精准教学

2023-03-18 10:10修建孙孟孟梁贤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精准智慧课堂

修建 孙孟孟 梁贤

2018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并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刻影响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是指以大数据技术为手段,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精准定制教学内容、精准设计教学活动、精准评价学习表现,进而驱动精准的教学决策,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结果可量化、可检测、可调控[1]。课堂上,教师采取基于数据驱动的历史精准教学方式,借助教学平台及时、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分析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大量数据,包括作业、测试、学习行为等,以此发现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更好地助力精准教学。

依据学科融合研究模型(如图1),教师进行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设计,在六个轮次的反复研究后将学程设计步骤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大量的预习自学、程序化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感受到精准教学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精准教学设计,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教师进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学科教学方式(如图2),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开展个性化学习活动。

一、课前预习:分析学情,精准定教

对学生先有概念的考虑,必须成为教师制订一切教育计划的出发点[2]。学情分析对于教师设计教学活动至关重要。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教师进行学情调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课前,教师通过智慧教育平台推送单元学程资源包,里面包括文本阅读材料、视频等,辅助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会实时监测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如大单元学程预习数据、各类资源学习数据、小组及个人作业提交数据、习题达成率、交互式数据等,以此判断学生预习程度、学习风格、学习态度等。另外,学生需要完成一份简单的课前预习题,平台会统计学生的答题情况,形成学情调研数据反馈报告(如图3),包括各小组、各学生、各题目的反馈数据。

通过学情调研数据反馈报告,学生能够知道自己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疑点及难点问题,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掌握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及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明晰目标达成度和需要重点突破的内容,进而实现精准定教。

下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准备成立、成立、巩固而展开。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理念,教师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课时分为整体感知课和探究建构课。在整体感知课上,教师借助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大量史实材料,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本单元史实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为线索,厘清核心事件之间的关系,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整体感知课结束之后,教师使用智慧教育平台上的练习功能设置若干选择题。学生完成练习后,平台自动生成学情数据,教师可在后台查看学生作答情况。在探究建构课前,通过分析整体感知课形成的数据反馈,教师了解到学生对本单元的五个核心事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及其涉及的基本史实,以及对这些事件产生的影响和事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不甚明了。因此,基于学情,教师调整探究建构教学活动,实现精准定教,落地历史核心素养(见表1)。

二、课中学习:发挥平台的自动分析、统计功能,精准施教

课堂上,教师可发布问题检验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理解程度。平台会及时收集和分析每个题目学生作答的正确率、错误率和人数,形成直观的数据图表。教师基于对图表的分析,了解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纠正学生的错误。对于开放性的内容,教师创设讨论区,发布讨论话题,了解学生想法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点拨。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动态跟踪和实时检测,通过发布课堂实时检测题,充分利用平台数据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快速、精准的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最终构建以预设课堂为基础、以生成课堂为主线的动态的、高效的、精准的课堂。

(一)互动探究,精准指导

在自主探究阶段,学生完成后,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终端将成果拍照上传到相应的提交卡处。教师通过教师端查看学生的提交情况,进行即时性批阅,并将优秀成果推荐给其他学生,相互学习,还可根据批阅中发现的问题对某个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如指导学生精准审题: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举世瞩目、激动人心”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在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如图4)。在合作学习阶段,小组长组织成员边讨论,边修改完善成果,通过智慧教育平台终端拍照到展示区。教师在教师端进行批阅,发现问题后可以精准地对某一小组进行指导。

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自主探究、线上交流与展示等功能,一方面能够帮助教师基于数据更精准、及时地了解目标学生或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数字化环境中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合作的意识,提高数字化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随堂检测,精准点拨

随堂检测是对学生课中学习效果的反馈。通过对学生作答情况的分析,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发现漏洞,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提供帮助。课堂上,学生在智慧教育平台终端上完成练习卡中的题目,后台会自动批阅,形成作答数据。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查看学生作答正确率较低的题目,也可以看到具体是哪些学生的作答正确率较低。针对学生作答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教师可组织二次讨论,梳理总结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在本单元探究建构课的随堂检测中,基于智慧教育平台自动统计的数据,教师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集中在第2题和第6题(如图5),做到精准点拨。

(三)资源分层,各取所需

浩瀚的人类历史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图像史料。为落实历史学科课程标准中发展学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收集、选择并整理相关历史文化数字资源供学生选择学习,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而然地加深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根据资源准备的基本原则,教师要对所选择的资源进行遴选、分类、再加工、处理。一是遴选和使用已有资源,從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库中查找合适的资源,如电子书、视频等,直接在课堂上使用;二是二次开发,即以从互联网找到的资源为基础,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微课等,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同时,要将以教师为中心设计的教学资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学习资源,让更多的资源帮助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方便教师教学[3]

本单元探究建构课教学中,教师运用智慧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频、文档资源,并且将资源分成A、B、C、T(通用型)四个层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选取,进行自主探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学生一边查看资源,一边有意识地检索、选择所需信息。在合作讨论时,学生可以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交换和论证,使得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这一资源,真正在历史的海洋中遨游。

三、课后拓展:精准补缺,个性化学习

课后,教师依据课堂上智慧教育平台生成的学生任务达成及习题作答情况的报告,推送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讲解和练习题目,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针对全班学生的知识整体掌握情况,制订或调整教学计划、教学策略,识别哪些知识点还需进行强化训练等,发现存在较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单独辅导。教师还会在平台上推送若干与单元相关的拓展性学习资料,学生会依据自身的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建构单元与单元、单元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精准补缺和个性化学习。

(一)习题训练,精准补缺

教师会基于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运用智慧教育平台设计分层训练、重点训练、反复训练等不同层次的习题,以达到学生课后全面精准训练的目的(如图6)。其中,分層训练是指依据平台数据,对学生进行差异考查和异质分组,将学生按照不同等级分为A1层、A2层、B1层、B2层,再将作业按知识点难易程度分类,最后将不同类别的作业分别推送给不同等级的学生;重点训练是指对于教学重难点内容,设置分数限制,学生需满足最低分数要求后才允许提交,以此达到重点内容重点训练;反复训练是指对于易错内容,学生多次重新作答,实现易错内容的巩固训练。

(二)资源选取,个性化学习

在习题训练、检测中,教师能够根据平台推送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分析,帮助学生纠错,及时解除学生困惑,进而引导学生课后挑战平台个性化推送的不同层次的资源及作业,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习惯。

本单元探究建构课教学中,根据学生第2题和第6题的答题情况,教师判断学生对土地改革带来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影响不甚明白,于是布置拓展性课后任务:从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库中搜索关于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采取的土地政策并进行对比。学生课后在智慧教育平台资源库中输入关键词(如图7),即可获得大量资源,供其选取: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搜索中国共产党在近现代史上采取的所有土地政策,为接下来学习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奠定基础;学习水平中等的学生可以搜索学习过的土地政策,帮助其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内容及意义;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只搜索与本节课有关的资源,加深理解。这样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其个性化学习。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历史教学,结合教育教学理论,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构建数据驱动下的历史精准教学流程,能够让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实现深度融合。首先,课前,基于学生预习产生的学习数据,教师精准进行学情分析,实现精准定教;其次,课堂上,发挥智慧教育平台的分析、统计等功能,教师精准定位问题,实现精准施教;最后,借助精准的课后训练,教师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巩固措施,精准指向学生学习的盲点、弱点,实施分层训练、重点训练、反复训练,最终实现精准补缺、个性化学习。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教学方式,通过教师的反复实践和改进,能够逐渐成为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万力勇,黄志芳,黄焕.大数据驱动的精准教学:操作框架实施路径[J].现代教育技术,2019(1):31-37.

[2] 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杭零,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0.

[3] 王春易,赵继红,林森,等.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修建系山东省昌乐二中教师,一级教师;孙孟孟、梁贤系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圣卓实验学校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精准智慧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