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祥
据《东昌府志》记载,聊城东昌毛笔由浙江湖笔经运河传承而来。东昌毛笔制作技艺始于元朝,兴盛于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至今已传承600余年。“东昌作坊、书笔两行”,即是当时毛笔制作业繁荣兴盛的真实写照。
今年70岁的孙金龙是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张堤口村人,16岁学习手工制作毛笔,至今已从事这一行当54年。据孙金龙介绍,浙江湖笔是以羊毫为主,但是在北方一般是以狼毫和兼毫为主。制作东昌毛笔的原材料有很多,狼毫、羊毫、猪鬃、山羊胡子、鸡毫等材料都可以。可以说只要是有尖的毛,都能制作毛笔。但是因为每一种材料的性能不一样,在书写方面,狼毫性能最佳。
手工制作的东昌毛笔选料精良,做工精细,锋长杆硬。制作工艺要经过采毛、梳毛、湿理、剔锋等72道工艺,非常讲究,对笔尖有“圆、健、尖、齐”4点要求,少一点便是次品。东昌毛笔外形美观,吸墨性强,经久耐用。毫长最大的抓笔,用六寸的猪鬃、羊胡精制而成,可写三尺大字;毫长最小的毫笔,只有半寸,可写豆粒大小的蝇头小楷,备受文人墨客的推崇。
东昌毛笔制作工艺极为严谨,有“千万毛中取一毫”之说,主要分为水盆和干棹两大工艺。水盆工艺主要制作笔头。制笔者用尖利的牛骨梳子,一遍遍地将毛和茼麻梳匀在一起。最小的毛笔笔头只有1厘米,握得松了,一梳全掉了,握得紧了,手经常被梳子划得满是血口子。最初当学徒时,孙金龙用的水盆里的水几乎都是红色的。即便是现在,他手上原有的老伤口也经常被水泡得发白。
干棹工艺主要是把笔头装在笔杆上,这是对笔的质量的最后把关,需要在灯下一遍遍把弯的、没有尖的笔毛剔除。一支笔中只要有一根杂毛,就会影响整个笔的质量。
在东昌毛笔的制作技艺中,苘麻的添加可谓是画龙点睛。加工后的苘麻作为垫料放在毛笔根部,不仅能增加毛笔的吸墨性,还能助长毛笔的弹力和耐磨性。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张堤口村几乎家家做毛笔,后来随着机器制笔的发展,手工制作毛笔的匠人越来越少。2012年12月,东昌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孙金龙也成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性传承人。
孙金龙说:“我现在继续做毛笔不单纯是为了挣钱,主要是割舍不下这门老手艺。”目前他的两个女儿孙惠霞、孙惠民都已经掌握了手工制作毛笔的全套技艺,并且都成为聊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老手艺,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编辑/崔秀娜 设计/牟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