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空间格局演化

2023-03-18 12:24张露匀
生产力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甘肃省城乡融合

张露匀,杜 英,丁 磊

(1.甘肃农业大学 财经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评估中心,甘肃 兰州 731000)

一、引言

“完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与政策体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重大战略部署说明,城乡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即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须做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要素合理配置,进而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突破城乡传统二元结构,重塑城乡关系,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出贡献,实现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政府关注的焦点。为了化解长期以来的城乡矛盾,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应对新时代下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中城乡融合发展对于城乡关系转变具有时代意义,自此国家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乡村发展,但乡村振兴绝不是单独的乡村发展,而应该是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发挥城市的集聚效应、带动和辐射作用,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同时,乡村也会“反哺”城市,通过资源要素的互融互通,城市和乡村达到和谐共生,成为“命运共同体”。因此只有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才能推动乡村振兴的实现。甘肃省地处我国西部偏远地区,受地理、资源以及区位因素影响,当前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多方利益矛盾与利益冲突,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城乡发展不均衡、乡村振兴发展缓慢的省份。因此,有必要就当前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影响其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推动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城乡融合是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结果,城乡关系是近些年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孔祥智和谢冬冬(2022)[1]提出我国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均衡而且高质量发展的侧重点是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加强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打破城乡二元分离的结构问题,重构现有的体制机制;王留鑫和赵一夫(2022)[2]认为解决好城与乡的问题,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段龙龙(2021)[3]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根本在于消除城乡地域空间上承载的权利差别,消除二元分割发展态势,促进城乡两个地域空间单元发展成为交错相融、功能互补、利益协调、和谐共生的地域共同体;马晓东等(2020)[4]以淮海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城乡地域系统的角度研究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空间格局演变规律,研断了该区域城乡融合的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该区的特点提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金成武(2019)[5]结合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出发分析了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局限,并肯定了城乡融合发展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城乡融合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杨志恒(2019)[6]在动力机制、发展主线、逻辑关系上对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探究,认为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是城乡资源要素的互流互通,主要实现方式是产业、经济、环境、生活等方面的融合,以经济、社会、环境的平衡协调发展的方式表现出来;周佳宁等(2020)[7]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中国城乡多维融合发展进行测度和探究,认为现阶段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势态良好,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劳动力流动能够推动城乡经济和社会融合、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关联;王艳飞等(2018)[8]为了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和对中国地级市层面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规律研究,用ESDA 和GIS 技术创新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计量模型,研究发现经济规模扩大、城镇化率上升、对“三农”扶持增加等措施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但城乡平衡协调发展受基础设施的建设、受教育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不太明显。

西方研究者最先提出城乡统筹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到城乡融合这一理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城乡关系变动规律进行探究时正式提出“城乡融合”的概念,并认为城乡融合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趋向[9];但这一概念刚开始提出时并没有得到广泛关注。随后是因为刘易斯提出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在多个地区日益显现才使得有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开始注意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至此,这一概念才逐渐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加拿大学者梅基(Mcgee)通过对亚洲发展中国家城乡空间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率先提出了Desa-Kota(印尼语语言中,desa 翻译为农村,kota 为城市)概念,并认为城市与农村、农业与非农业之间是相互协作、互为补充的,应该逐渐淡化城乡的界限[10];后来,日本学者岸根卓郎(1990)在总结日本城乡融合发展失败原因之后,创新提出“城乡融合设计”思想,他认为城乡融合不是简单的概括为以城带乡,更不是所谓的对农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改造,而是要发现农村地区发展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及其他本土独具的发展优势[11];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同时具备城市和乡村优点,是一种理想城市模型[12];芒福德等人把乡村设计首次放到区域设计领域和地域综合研究中[13]。

综上,城乡融合实践与理论成果在国内外已较为丰富,但研究多是从宏观层面、理论分析方面进行,在案例分析和定量评价方面略显不足,基于此,对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合理的指标体系,并结合具体的理论基础和特定的区域分析十分有必要。甘肃省经济较落后,城乡发展水平较低,而且内部有着较大的差异水平,因此研究甘肃省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空间演变及差异不但能够促进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也对当前及今后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甘肃省2012 年、2016 年和2020 年三个年度14 个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和BP 神经网络测度甘肃省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选取“优秀”城市,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度甘肃省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以测量结果为基础,运用空间探索性统计方法ESDA 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甘肃省14 市州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演化特征及其空间格局,为推进甘肃省城乡融合提供可靠的启示和借鉴。

三、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测度

(一)指标的选取

城乡融合发展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经济、社会和文化之间相互交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共同发展,所以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城乡发展水平。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深入城乡融合的内涵,以客观、科学、全面、可行性为原则,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生活4 个方面共27 项指标(见表1)。变量用比值表示,采用城镇与乡村之比为指标,比值越小,表明城乡发展融合程度越高,城乡差距越小。选取甘肃省14 个市州为样本,资料来源为2012 年、2018 年、2020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甘肃发展年鉴》、甘肃各市州政府工作报告。

表1 指标体系

(二)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BP 神经网络的方法,计算出2012 年、2016 年和2020 年甘肃省各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得分,找出各市州差距进行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具有客观和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因为它可以从评价对象中找出最优标准,然后再让所有评价对象与最优标准对象相比较,找出本身的不足,所以灰色关联分析是动态的,不是固定不变的,能使研究变得更加灵活。此外,灰色关联分析对数据是否有典型的规律、对数据量的大小都没有太高的要求,所以该分析方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在某些指标不符合要求或者数据较少的情况下,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比较合适[14]。

BP 神经网络可以由计算机自动计算、接连、调整数据,排除了人工的影响。BP 神经网络可以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极大地减轻了灰色关联的工作量,提高计算效率。本研究首先对样本进行分类,然后通过计算指标的关联度,剔除小于关联度0.5 的指标,从而提高模型的高效性与针对性。本文剔除关联度较小的指标后,计算各个指标的新的关联度,作为BP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值,然后通过把处理过的指标数据输入,经过BP 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隐含层的处理,得出实际输出值再与期望值相比较,找出差距。

(三)评价结果

表2 输出结果分类

表3 训练结果

本文依据城乡融合发展的特点,在选取指标的时候从经济、生活、环境、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构建了甘肃省市级城乡融合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和BP 神经网络在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模型。模型的研究步骤是先对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简化了指标,然后计算指标的灰色关联度,排除关联度在0.5 以下的指标,共4 个;然后把新计算指标的关联度作为神经网络的期望输出值;再次采用指标的原始数据作为输入值输进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找出最优的迭代次数,在MATLAB 训练之后,观察到模型的期望值与实际输出值十分接近,有较好的测试结果,从而认为模型具有很好的可行性,说明城乡融合发展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都很高,最后得到最终的输出值,对14 个市州进行分类,本文选取了三年进行测算,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估结果及影响因素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甘肃省城乡融合进行综合评价并找出影响甘肃省城乡融合的因素加以分析。所以,需要对甘肃省整体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在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很强的情况下,为了使研究结果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本文将训练结果为“优秀”的城市作为提高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目标,目的是通过对比优秀城市来发现自身差距,然后采取相关措施,进而提高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首先,通过前面构造的模型可以计算出甘肃省整体发展处于一般的水平,对比14 个市州,甘肃省发展处于中下游水平,需要提升的空间还特别多,因此,本文选取三年平均下来优秀的城市兰州、金昌、嘉峪关、张掖、酒泉五个城市作为评价结果为优秀的城市,求每个指标的平均值,通过控制变量法,将各个对应的指标用平均值替换,构建甘肃省城乡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15],从而构建了专属于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模型,在评价和运算的过程中再次运用了BP 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三年的结果,结果显示: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从2012—2020 年,呈现小幅度提高的趋势。从一级指标来看,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其中,城乡经济融合、城乡生态融合水平出现小幅下降,城乡治理融合、城乡生活水平融合、城乡要素融合水平则有小幅提高[16]。其中,城乡生态融合下降的幅度最大,城乡要素融合水平提升的幅度最大。此外,通过分析二级指标可知,提高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评价得分,应从城乡GDP 增长速率之比(E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L1)、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之比(L2)、城乡污染物排放量之比(EC1)、城乡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之比(E7),五个指标方面下功夫。如表4 显示。其中,整个经济的发展速度用E5代表,这说明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支持的是整体经济提高,同时也表明了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在本文中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产业兴旺”方针也与该指标对应;在城乡融合发展中L1 和L2 代表需要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收入水平,本文中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活富裕”方针也是依靠这两个指标体现;城乡融合发展中EC1 和E7 代表为了给乡村发展和城乡互动提供良好的硬件保障,需要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生态宜居”的方针也与此对应[15]。

表4 甘肃省城乡融合训练结果与分类

(五)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化

为研究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的时空分布状况,本文以甘肃省14 个市州2012 年、2016 年和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训练结果为基础,利用ArcGIS软件,采用自然断裂法绘制五分位图(见图1)。从分位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处于较差融合水平的城市(这里把在0.4 及以下的水平称为较差水平,以此类推,0.4~0.6 为一般水平,0.6~0.8 为良好水平,0.8~1为优秀融合水平的城市)在2012—2020 年依次减少,一般水平的城市往年基本持平,优秀水平的城市依次增加,比较接近现实发展水平。从图中直接可以看出:城乡融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0.4 以下的)2012 年有4 个城市,2016 年有4 个城市,2020年有2 个城市,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一般水平的2012 年有3 个城市,2016 年有3 个城市,2020 年有4 个城市,较低水平的逐渐向一般水平发展;良好水平的2012 年有3 个城市,2016 年有4 个城市,2020年有4 个城市,一般水平的逐渐向良好水平发展;优秀水平的2012 年有5 个城市,2016 年有3 个城市,2020 年有4 个城市,优秀水平稍有起伏,但是变动不大。此外,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城乡融合程度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省的中部和西部,包括兰州、金昌、嘉峪关、张掖、酒泉等城市,即河西地区中心,并以此为核心,向东、南、北三个方向递减。虽然有些城市例如天水市和庆阳市整体实力雄厚,但城乡格局相对较弱,城乡差异明显,导致与“优秀”城市相比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弱。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南部,例如:定西、陇南、武威、甘南等城市,这些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原因造成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滞后性使得城乡发展差异明显并呈现很强的二元性。

图1 2012 年、2016 年、2020 年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以甘肃省14 个市州2012 年、2016 年和2020 年的面板数据,研究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及其内部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近10 年来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即使地区内部差距逐步缩小,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依然明显。城乡融合度高的城市主要集中于兰州市、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等城市,这为甘肃省的中部和西部地区。以此为中心,它向北、南、东三个方向递减,这些城市和农村空间布局比较合理,有比较发达的区域社会经济,相对完善的农村基础设施,更为便利的城乡交通联系,相对合理的产业结构,农业得到较大的地方财政的扶持力度,呈现较强城乡之间的互动性,城乡居民整体富裕程度较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城市主要在甘肃省的东部和南部,主要有定西、临夏、甘南、陇南等城市,这些城市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差异较突出。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建议

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总体上中等,且各市之间有着显著的差距,区域南部的城乡融合发展进程较慢,周边城市对其辐射带动效应很小。本文针对甘肃省城乡融合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对于城乡融合水平较低地区需要发挥其主导性作用,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对社会保障进行较高水平兜底,弥补这些地区先天的“缺陷”,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首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指导思想,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选择合适的区域加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为当地乡村居民改善生活水平和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促进乡村风貌的改善。其次,增强政策引领和教育投入,使当地乡村居民重视教育,保证基础教育完成,提高劳动力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改善乡风民风,让本地的劳动力有足够的本领和素质到城市地区生活和就业,同时也吸引大量的外界人才。最后,是加大对基础设施例如公路、铁路、互联网等的建设力度,建立位于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和甘南州较完善的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畅通交通和信息,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完善度假村、酒店、服务区等旅游接待设施。

第二,要大力挖掘城乡融合水平趋近于一般或一般的地区产业和资源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增加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并完善基础设施如公路、互联网等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融合水平提高。天水市、庆阳市、平凉市、武威市、白银市5 市要对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对农产品深加工的力度进行加强,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增加本地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依靠互联网对市场进行开拓,通过创新与改革促使农民参与相关产业链提高自身收入,进而缩小城乡差距,促使新型城镇对周边乡村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城乡融合水平提高。

第三,立足于自身良好的经济基础对城乡融合水平良好以上或趋近于良好的地区,利用城市对农村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对农村地区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改善收入结构,促使乡村地区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资源的水平和质量得以全面提高。兰州市、张掖市、金昌市、酒泉市、嘉峪关市对自身优势要加强巩固,加大对兰州市、金昌市、嘉峪关市第二产业的创新和改革力度,提高第二产业的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和发展质量,挖掘现有第二产业的更深的价值。张掖市、酒泉市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继续对高产农业大力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逐步实现,让农民即使从事第一产业也可以得到高收入,让现代农业在城乡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成为重要的力量,进而对城市的依赖得以减少,把第三产业作为支柱型产业,使第二、第三产业能源源不断地吸收农村劳动力。

第四,实现甘肃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途径是着力做大做强甘肃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起来的基础,大多数成功的农业产业集群都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发展起来的,农业经营实现市场化运作,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工厂化为城乡融合搭建农业产业化通道,对城乡各利益主体在产业间的信息交流与知识分享、分工合作与竞争、能力互补、利益共享、沟通与协调的融合发展有很大的益处。

猜你喜欢
甘肃省城乡融合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