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西迁精神为主线的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究

2023-03-18 12:29王瑞娟董莉利
公关世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西迁爱国主义思政

文/王瑞娟 董莉利

前言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新时代弘扬和传承西迁精神有利于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本文采用问卷的方式,线上面向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所有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372份,分析了高职学生的精神现状和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为途径探究提供了方向指引。

一、调研结果分析

1.新时代高职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知状况

关于学生对西迁精神的认知状况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对西迁精神的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理解度不够;对西迁精神具有一定的情感认同,但是共情度不高;对西迁精神具有求知性,但缺乏实践的自觉性、奉献性、奋斗性。

2.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现状

(1)爱国之情有待引导

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爱国热情表现为爱国之情高涨。当代大学生,以“00后”为代表,个性突出,关注自我感受,容易冲动,对个人情感毫不掩饰,喜欢在自媒体分享心情,情感具有不稳定状态,来得快去得也快,缺乏以合理客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需要多加引导。

(2)强国之志有待强化

高职学生对自我定位不清晰,对职业认同度不高,毕业时常常会有不就业、慢就业的现象存在,更无从树立立足岗位报国强国的远大理想。他们的理论基础差,学习能力不强,自我认可度低,很少将自己与大国工匠,精技强国联系在一起。我们应不断给学生强化他们的理想信念,将学生的个人行为与他人、社会、国家联系起来,在奋斗中凸显个人价值。

(3)报国之行有待实践

多数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体悟与践行,更集中地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是表面,也就是说得多、做的不多。[1]同时实践的认知比较片面,认为只有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非不足一提的“小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国。学生实践功利化,追求即时利益。“00后”把更多精力放在能在综合素质测评有所体现的地方,造成综合素质发展不均衡。如早读晚自习活动开展困难;宿舍卫生脏乱差;待人接物不注重礼貌等。

3.新时代高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

(1)理论学习分层,缺乏统筹规划

学校通过课程、党团班课等形式经常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造成了学生觉得学习内容多,但很多情况下内容重复性开展,党团分层管理,未能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作用,学校、二级学院未能统筹谋划学习任务,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转化学习内容。

(2)贯彻落实单一,缺乏时代特点

学校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活动能显著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29.09%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性地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爱国活动,但缺乏持久性,已不再适用于新时代的学情。新时代的学生更喜欢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6.3%的学生表示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27.01%的学生表示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国情民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受限于资源及庞大的学生群体,只有少部分人能参与到其中。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人人都可以在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传播“新闻”。

(3)内涵建设零散,缺乏凝练升华

研究表明,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时,会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成长的标志,良好、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熏陶自身心灵、塑造健康人格,促进自身发展。校园文化一般包含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2]在制度文化方面,体现在科学合理的学生手册。物质文化方面,将爱国主义教育由课堂向课外延展,26.03%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精神文化方面,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如29.14%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性在传统节日开展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学校打造“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品牌,但是只有27.31%的学生认为学校经常性地开展专业特色活动,未能将文化内涵很好地挖掘提升,进而作为爱国主义文化育人基因。

二、新时代以西迁精神为主线的高职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探究

1.思政课堂导入“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立起来

西迁精神是思政课教学重要的宝贵资源,其反映的广大“西迁人”的爱国情怀以及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恰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相契合。利用校本思政课实践网络教学平台,搜集西迁精神线上资源,丰富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在课堂之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包括线上参观西迁博物馆,聆听在线讲解,让学生直观感受西迁精神。

主题班会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同思政课堂一样,让西迁精神在党、团(学)干部、班级中广为传承。将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西迁精神为主题,配有辅导员老师指导,并将课堂扩大至班级团学干部,发挥党建带团建的思想引领作用。

2.专业课堂融入“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活起来

课程育人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拥有过人的本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助其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推进课程思政为抓手,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西迁精神育人元素,结合课程设计、教案、PPT等,让“西迁精神”活起来。

“西迁精神”中的基本内核是爱国奉献,授课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主导,将专业溯源,同时要与现实联系起来。以医学专业为例,可以从病毒的构成、病毒的传播、生命的价值、举国的齐心、医护的奉献,讲好“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我国目前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随之出现的康养机构给医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就业机会,但是学生的择业观使然,使得医疗资源与医护人员出现了极大的不匹配,讲述西迁人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坚定理想,脚踏实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

3.日常活动丰富“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传起来

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将“西迁精神”融入第二课堂活动,贯穿进学生实践全过程中,让“西迁精神”在日常教育中传播弘扬开来。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将第一第二课堂相贯通,以实践促学风。我院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一月一主题年长效活动机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习西迁精神,领会西迁精神,坚守西迁精神,促进西迁精神,考核西迁精神,传承西迁精神,践行西迁精神,展示西迁精神,评选西迁精神,以推动西迁精神入脑入心为核心,丰富活动内容,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了解学校的发展变迁及太阳石精神,激发学生的爱校情。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村镇,今昔对比,挖掘新时代西迁人的青春奉献、建设新农村的爱国奋斗故事。

4.文化建设突出“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火起来

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培育校园文化品牌。以护理学院为例,紧抓医护专业学生特点,将专业文化作为重要支点,形成护士礼仪特色文化。这样的文化氛围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他们在校立足专业提升技能,兼修品行,进入社会立足岗位,讲奉献服务他人。

5.网络阵地筑牢“西迁精神”,让“西迁精神”抖起来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年轻化,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要在学生活动密集的场所有发言权,有引导力。形成二级学院网站、官微、班级三级网络阵地;开通抖音平台;组建由团总支下设的新媒体中心,负责公众号运营,摄影、剪辑,文字编辑;培养班级通讯员,收集班级文化建设成果,定期向学院投稿,营造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网络氛围,达到师生共建网络阵地。

开设邀你共读专栏,重温西迁话语,致敬西迁先贤,让学生化身主播,传递时代最强音;开设党史教育专栏,话西迁党史,传西迁精神;开设志愿服务专栏,践行西迁精神,争做新西迁人;在特定时间点、重大事件中挖掘素材,做好宣传报道。

在新媒体“互联网+”时代中,意识形态问题不容忽视,创新育人载体,把牢内容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学生为主体,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语

本文从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加强理论学习,日常思政抓好贯彻落实,文化思政、网络思政推进内涵建设,探索构建以西迁精神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立足学生管理实际,创新思路,引导学生逐步从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到报国之行,传承好西迁精神。

猜你喜欢
西迁爱国主义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西迁丰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