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
当裴先生看到妻子的缺点出现在小涛身上时,就会大发脾气,而且愤怒程度让人感觉十分夸张
我居家办公,小涛在家上网课,我们不得不每天24小时待在94平方米的房子里,我非常不适应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地方实行临时静默管理,家长居家办公,孩子在家上网课。孩子的搅扰,让许多家长苦不堪言,以至于他们期盼能尽快上班——不是操心工作的事,而是为了躲开孩子。裴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我先向您介绍介绍情况,然后再谈问题。”裴先生说话慢条斯理。
他告诉我,他的儿子小涛今年10岁,上小学四年级,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上课经常被老师罚站,因为他总是管不住自己,扰乱课堂秩序。好在学习成绩不错,老师没有太为难他。
疫情防控期间,裴先生家所在小区连续静默了一个多月,裴先生几乎崩溃。
裴先生一脸苦相:“一个多月啊!我居家办公,小涛在家上网课,我们不得不每天24小时待在94平方米的房子里,我非常不适应。”
我问:“小涛是在您身边长大的吗?”
裴先生点头:“是的,但是我早出晚归,只有周末才全天陪他,没有察觉他这么讨厌。晚上熬夜打游戏、早上赖床不吃早餐、上网课打瞌睡、写作业不认真、在家大喊大叫、自己房间乱得像猪窝……”
裴先生列举小涛的罪状,语气越来越愤怒,人也越来越烦躁。看得出,他对小涛的厌烦已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
裴先生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抱歉地笑笑:“这就是我要介绍的情况。我的问题是,家有这样的儿子,我能不能讨厌他?”
我笑了:“家长怎么会讨厌自己的孩子呢,您是在气头上。”
“不,我是真的讨厌他。”裴先生表情严肃,“我来找您,不是来讨教如何整治儿子的,也不是来倾诉的,我只想弄明白,我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厌烦,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你讨厌孩子什么,往往是在讨厌自己什么。”
我告诉裴先生,心理学研究显示,我们对一个人的感情往往兼具喜欢和厌恶两个方面:对其与自己契合以及自己欣赏的那一方面,我们倾向于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肯定态度;对于那些与自己相悖、相冲突的一方面,我们倾向于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表现出否定态度。
“即使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父母感受到消极的情绪,就会讨厌他,只不过,这样的讨厌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我说,“所以,您不必有心理压力。据我所知,被家中‘神兽逼得要发疯的父母全国各地都有,不信您上网搜一搜。”
“您是在安慰我。”裴先生神情黯然,“我还是觉得自己有问题。”
沉默片刻,我说:“如果您感觉对小涛的厌烦不正常,有可能是因为您讨厌的不是小涛,而是别人,小涛仅仅是替罪羊。”
裴先生身体一震:“您说说看,我真正討厌的人是谁?”
我说:“您真正讨厌的不外乎是以下三类人,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也有可能是多种情况叠加。您可以对号入座。”
第一,配偶。
夫妻亲密无间,对对方的优点、缺点了如指掌。其中,妻子的某个或某些缺点有可能让裴先生特别讨厌。比如做事拖延、唠叨、懒惰、贪吃零食、虚荣等。这些缺点可能曾经引起许多次争吵,为了家庭和睦,裴先生不得不隐忍。
当裴先生看到妻子的缺点出现在小涛身上时,就会大发脾气,而且愤怒程度让人感觉十分夸张,因为那是“厚积薄发”。
第二,祖辈。
如果小涛的某些习惯或说话语气酷似某位裴先生讨厌的祖辈,或者小涛的坏习惯与某位祖辈的溺爱有关,裴先生有可能格外生气,借机宣泄压抑已久的反抗情绪。
第三,自己。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你讨厌孩子什么,往往是在讨厌自己什么。”
孩子就像我们的镜子,我们讨厌孩子的拖拉,因为后悔自己浪费了青春;讨厌孩子的胆子小,因为不满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无能……总之,我们讨厌孩子,其实是在讨厌自己。
裴先生突然苦笑起来:“这就对了,这就对了。我真正讨厌的是小涛的妈妈。小涛身上的毛病都是她惯出来的,而且她还不许我管教小涛,说我只是中专毕业,没有教育孩子的资格……”
裴先生滔滔不绝说了半小时。我静静地听,默默地点头,不时给他的杯子里续水。他需要这样的倾诉,压抑在心中的怨气如果不宣泄出来 ,有可能导致更多家庭矛盾。
拿破仑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裴先生求助似的问:“您说说看,中专毕业生有资格教育孩子吗?”
“做爸爸没有学历要求。有的博士爸爸照样在教育孩子时做蠢事。”我断然表示对他的支持,“无论学历高低,都是第一次做爸爸,许多知识需要学习,所以,与其攀比学历,不如养成持续学习的习惯,否则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裴先生问:“我当下最需要学习什么?”
“是如何与儿子和谐相处。”我说,“尽管问题的根源是夫妻关系不和谐,但直接处理夫妻关系容易激化矛盾,不如先易后难,先与儿子和解,进而感化妻子。”
我给他提出以下四条建议:
第一,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拿破仑有句名言:“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的控制,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当因为孩子的问题生气时,不妨转移自己的关注点,冷静之后再来思考,这样更容易找到问题的症结。
第二,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
家长讨厌孩子,大多是对孩子要求过严、期望过高导致的。如果孩子的能力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不能满足家长的期望,那么家长的烦恼将源源不断,孩子也不会因此受益。
正确的方法是适当降低对孩子的期望值,让孩子看到希望,也让亲子关系有所缓和。
第三,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才能善待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这远比只盯着孩子的缺点要好。
第四,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多与孩子沟通,不仅能更充分地了解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而且能让孩子了解家长,避免因误会引发冲突。
【编辑:陈 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