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好中央這一惠澳措施,促進澳門旅遊經濟的發展?特區政府力促國際旅客來澳,澳門國際機場在這其中如何更好支撐並發揮作用?
澳門立法會崔世平議員:澳門國際機場應該認真學好國家及澳門特區,以及深合區的有關政策,結合這些政策去制定機場的服務對象、開拓航線及航班。對於新航線的開拓,航班的推出頻率等關鍵問題,建議可以與旅遊局等部門作溝通,以便獲取更多資訊,協同發展,共同推動澳門“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
華南理工大學旅遊管理系江金波教授:顯然,擴大機場建設是促進澳門旅遊經濟的利好舉措。充分發揮這一重大政策利好,更好深耕國際遊客市場,促動旅遊經濟升級發展,需要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首先是,配合機場硬體建設的升級,特區政府要做好澳門旅遊新市場及旅遊業发展規劃。新規劃要面向更大規模的旅遊市場,面向新航線覆蓋的國家和區域;其次,澳門機場要配合政府做好靶向性的旅遊市場行銷事務,借助後疫情時代和機場擴建新時代的戰略機遇,大力宣傳推廣澳門地域特色文化旅遊及其新時代的新特質,有效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後,以擴建為契機,升級機場管理與服務。在指引標識、廣播提醒、行旅托運、特殊人群需求满足、志願者服務等方面系統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航空交流協會胡高宏理事長:機場除了傳統的運輸功能承運旅客和貨物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設和發揮它的平台功能作用,相關職能部門要改變思維,機場要擔當統籌角色,引領平台把中央政策和政府指令落實到位,協調旅遊經濟各方發展需求,讓平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各方出力,齊齊收益。
政府力促國際旅客來澳,澳門機場大有可爲。在大灣區的香港、廣州、深圳、珠海和澳門五大機場當中,根據2019年的各機場實際數據統計,澳門機場國際航班總量佔57%,僅次於香港機場的76%,比廣州機場和深圳機場的比例都要高,證明澳門機場的國際化早就在路上了。雖然跟香港、廣州和深圳比較,航班總量少,但發展空間巨大,潛力無限。特別是澳門特區作爲一個獨立的關稅區,享有獨立的航權和談判權,這是内地機場無法比擬的。期待政府加快開放航權步伐,使機場在政府指導和批准下出台更多鼓勵和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的航空公司來澳門設立基地,將航權優勢轉化成實際生產力,產生出更大的價值,而這一切在機場完成擴建,提升容量後變得可能。
同時澳門的空中交通管理隸屬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這是灣區機場群内澳門獨有的優勢。在未來灣區空中融合、空域規劃和空域管理中必須充分發揮好這個獨特優勢,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澳門的320平方公里空域資源,提升空管容量,滿足澳門機場擴建容量提升後的發展需求,確保航班準點和安全高效,吸引更多客人使用澳門國際機場,讓澳門機場成爲一張亮麗的城市名片,使更多國際客人流連忘返。
民航資源網李瀚明專家:俗語有云:“要想富,先修路”。如今航空時代,機場毋庸置疑就是一個地方連接世界的“天路”。如今國家批準修路,乃是鼓勵本澳開放進取,連接世界,多元發展。對於機場而言,開闢的外埠航點愈多、愈繁華,與外埠機場的聯繫愈頻密,世界各地的商務人士和遊客往來本澳就愈方便快捷,本澳作爲商務和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就愈高,而機場這條天路對本澳社會乃至珠江三角洲的作用也就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