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解,用智培育

2023-03-17 04:01王玲艳
教育家 2023年8期
关键词:整理玩具幼儿园

王玲艳

结合上文案例叙述不难看出,冯老师是一位善于思考的教师,从文字中能感受到冯老师的反思意识较强,对幼儿比较尊重。案例中提到的问题看似是一个在班级里发生的稀松平常的小事件,但其实每个幼儿都是在平常的事件中成长和生活的。幼儿的每段经历都在为其人生发展奠定基础。面对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幼儿,成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付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人生的发展方向。

读懂幼儿是教师的基本功。教育家陈鹤琴曾经倡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看待教师的责任和教师的工作。他曾在《世界儿童互动运动——从儿童互动说到师范教育运动》一文中提到,我们教师处在这样一个历史转变的时代,其所担负的责任已经不是过去那样的只限于一个教室或一所学校,今天我们教师的责任,已經扩大到全社会和全世界了。

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心理,应深化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理解。按照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小班幼儿发展阶段正处于从被动向主动过渡的阶段。自主表现为幼儿“有意志”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除了尊重他们的意愿,成人还必须承担起使幼儿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社会规范的养成不能放任自流,否则不利于幼儿的社会化,但也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伤害幼儿的自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另外,成人还要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如幼儿自己进食等需要应得到满足。幼儿的主动探究行为应得到鼓励,这对他们责任感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帮助。案例中冯老师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并实践多种玩具归位的方式正是基于满足幼儿自主性的尝试,这是值得肯定的。

《指南》中提出要“鼓励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等。就小班幼儿而言,这些目标是阶段性的目标,是学年目标,而不是活动计划、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也不是学期计划的目标。在《指南》说明部分的第三点中也提出,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案例中,冯老师应该把《指南》中发展目标的达成做长远的计划,通过日常活动做扎实的积累,即冯老师不必过于担心幼儿整理能力的发展,而要放松心态,积跬步,成千里。

幼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每个班级幼儿的发展都是遵循着正态分布的规律,《指南》所制定的目标是面向绝大多数幼儿的,但是总有一些幼儿处在两端,即一些幼儿的水平可能低于大多数孩子,一些幼儿的水平可能高于大多数孩子,即使是相同的发展方面,也会呈现不同的发展速度。案例中有的幼儿迟迟不能按标记收拾整理玩具其实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着急,也不可一刀切。

观察是了解幼儿的起点。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案例中冯老师做了大量的“观察”,但忽视了科学的观察和日常的观察是有区别的,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本班幼儿整理游戏材料的情况,我建议冯老师尝试设计一个方便的观察工具,在一些区域内观察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全景扫描,这对冯老师找到游戏改进的思路有很大帮助。冯老师也不要有压力,教师的日常研究并不需要非常“高大上”,幼儿园教师和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在研究目的上有所不同,因此无须过度为难自己、为难幼儿。比如,针对“如何提供材料”的问题,冯老师可以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记录幼儿与材料的互动过程,尤其是要关注哪些游戏材料幼儿使用频率较高、哪些游戏材料使用频率较低甚至没有用到,为调整游戏材料提供依据,在适当减少游戏材料的基础上保证游戏的丰富度。

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幼儿是在行动中通过与材料互动获得新经验而不断发展的。教师应提供丰富多彩又充满挑战性的游戏材料,让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获得有益经验。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环境的水平和状况会影响幼儿发展的状况。

在游戏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和鼓励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环境和材料激发并推动幼儿深度学习。幼儿园课程实施应引导幼儿通过多感官参与活动,从具体而丰富的资源和环境中不断获得新经验。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冯老师可以给幼儿创设一些情境,将整理玩具的挑战蕴含在情境之中。一方面,达到所谓的直接目的,即将玩具整理好。另一方面,为完成情境中的挑战,幼儿需要不怕困难、团队合作,并经历主动思考、求助的过程,这都是情境创设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的活动都具有综合性,教师要有整体意识,聚焦幼儿多方面发展,鼓励并指导幼儿活动。为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整理游戏材料的兴趣,教师还要注重活动的有效性,要通过规则、材料、伙伴等变化,让幼儿不断获得新的挑战、获得新的经验,避免过度重复游戏内容和浪费时间。

教师要多方争取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冯老师所提的问题围绕“幼儿游戏材料整理”,实际上“幼儿整理”涉及幼儿的多方面发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幼儿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幼儿提出同样的要求,还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要尽量避免发生分歧。冯老师能够看到整理玩具和材料本身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然而,这些价值能否被家长意识到、能否被家长所接纳,并在家庭中一以贯之,是决定教育效果的重要支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提出了家庭教育被弱化、边缘化的现状急需改变。该法对教育机构的角色进行了非常明确的定位,重申了家长的主体职责,有助于改变家长过于依赖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现状。这就意味着,家长也应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然而,家长不是专业教育人员,所以需要专业教育人员的支持。家长需要在做中学,在做中了解较为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方法。

目前,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中提到家园共育,比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多会反复出现“合作”“宣传”“指导”“帮助”等词语,这说明,作为幼儿园教师,切不可“喧宾夺主”,也不必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明智的教师应该把家长调动起来,可以将一些事件的价值向家长阐释清楚。冯老师可以引导家长意识到,幼儿的整理意识、整理习惯的培养可以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家长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水杯放在较为固定的位置、自己穿脱衣服并整理好脱下的衣服、摆放好家里的图书和玩具等。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的资源和机会,重点是家长能否抓住。教师适当对家长加以指导和引导,与教师事必躬亲相比,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长就在幼儿的生活中,就在幼儿的行动里,就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始终相信,在教师和家长每日用心的陪伴中,我们会培育出一代代茁壮成长的完整儿童。

责任编辑:陈璠

猜你喜欢
整理玩具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