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同
“这叫爱情分工,你只管在外干好事业,
家里的事我全包了!”
屠呦呦1930年出生在浙江宁波。她和丈夫李廷钊是中学同学,但两人当年并无交往。1955年,屠呦呦从北京大学药学系毕业,被分配到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快30岁了还没有对象,父母都很着急。
一个偶然的机会,屠呦呦在一位宁波老乡家里邂逅李廷钊。两人擦出爱情火花,于1963年携手走进了婚姻殿堂。
婚后,屠呦呦因不擅长做家务,买菜、洗衣、做饭之类的事都被丈夫包了。
屠呦呦干工作认真负责,但做其他事情马马虎虎。东西找不到了,问李廷钊;吃什么饭,问李廷钊;工资收入咋安排,问李廷钊。李廷钊也宠着妻子,事业家庭一肩挑,还跟妻子开玩笑:“这叫能者多劳,我乐意。”婚后,他们先后生了小敏和小军两个女儿。
1967年1月,毛主席亲自下达研发任务,通过军民合作开发抗疟疾药物,提供给援越抗美前线的将士们。出于保密需要,任务代号为“523”。
“523任务”是个全国性大协作的军工项目。时年39岁的屠呦呦因为已在血吸虫防治领域出了两项重大成果,被委以重任,担任课题组组长。
她和同事们一起查询医书、拜访老中医,收集了大量民间药方,仅用3个月时间就编辑整理出一套《疟疾单秘验方》,涵盖方药640个,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青蒿。
其间,屠呦呦无暇照顾家庭,孩子们从穿衣吃饭到幼儿园接送,全靠丈夫一人。李廷钊对此毫无怨言。屠呦呦感激之余也很愧疚,李廷钊却幽默地说:“这叫爱情分工,你只管在外干好事业,家里的事我全包了!”
最美情话:愿意当你的小白鼠
大量资料整理工作完成后,课题组到海南岛开展人体临床试验,但屡遭挫折,屠呦呦忍不住给丈夫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的苦恼。李廷钊十分理解妻子的心情,马上回信给予百般安慰。
屠呦呦从海南做完人体临床试验回到北京时,恰好赶上李廷钊要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学习。李廷钊要去的地方是疟疾高发区,屠呦呦很担心他的安危,李廷钊却一本正经地对她说:“如果我真患上了疟疾,不是正好可以试验你的新药吗?”其实李廷钊比妻子更担心,怕自己离开家后妻子无人照顾生活上遇到麻烦,因为屠呦呦平时不拘小节,经常丢三落四。临行前,李廷钊就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对妻子细细叮嘱,什么东西放在了什么地方、怎么用,都一一写在笔记本上。他还嘱咐妻子,每月发了工资要记得给父母寄钱,记得买公共汽车月票、食堂饭票。还有,拿着家里的采购本每月能买一斤鸡蛋。他知道妻子爱忘带钥匙,就多配了一把房门钥匙放在邻居刘奶奶那儿备着。
当时屠呦呦的工作重点是研究青蒿,之前她已经对200多种中药材进行了数百次实验,结果都不理想。选择青蒿作为研究对象后,她想在提取方法上进行创新,不再采用传统的水煎法,而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进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她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悟出,提取青蒿中的有用物质可能忌高温或酶解,又从米酒的酿制方法中得到启发,最终采用了低沸点的乙醚作为溶剂对青蒿进行萃取。结果证明屠呦呦的思路完全正确:以乙醚为溶剂得到的青蒿提取物,有效成分在小白鼠身上实验后,对鼠疟原虫的杀灭率达到100%。这是一个重大的科研突破,但接下来还要在大型动物身上进行验证。
之后,经过191次在多种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屠呦呦他们揭开了青蒿抗疟的奥秘,于1972年3月在全国“523”办公室召开的中草药专业组会议上公布了这一历史性重大发现。那年,屠呦呦42岁。
接下来,需要进行抗疟人体试验。屠呦呦第一个报名参加,李廷钊站了出来,要顶替她做第一个志愿者:“我就愿意当你的小白鼠。”这,是李廷钊送给妻子的最美情话。
在夫妻俩的感召下,屠呦呦的同事们纷纷在参加人体试验志愿书上签名。大家住进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屠呦呦服用的剂量是其他人的2倍,坚持说这样更便于自己观察研究。让她欣慰的是,青蒿提取物没有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试药一结束,屠呦呦便马不停蹄地再次跑到海南,在当地做起了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治疗疟疾有效率达100%。
1981年10月,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青蒿素会议上,屠呦呦作了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青蒿素从此被世界认可。
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我在幕后默默支持
事业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生活上屠呦呦一直觉得亏欠了孩子和丈夫。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曾咬牙把4岁的大女儿送到全托班,把1岁的小女儿送到宁波老家由父母照顾。
小女儿在外婆家生活几年后,屠呦呦才有机会从繁忙的科研工作中抽出时间去看她。
小女儿对她很陌生,不愿叫“妈妈”。外公说:“你妈妈是个活菩萨,在做大善事帮助很多小朋友。”小女儿这才勉强穿上了她买的新鞋子。
得知妈妈要接她去北京上学,小女儿哭闹着不肯走。屠呦呦十分懊悔,觉得自己没能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给予应有的陪伴。作为妈妈,她何尝不想时刻陪着女儿?可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她又实在身不由己。
就这样,之后多年,屠呦呦和小女儿三四年才能有一次团聚的机会。每次与女儿团聚,母女之间的陌生感都让屠呦呦忍不住怀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直到多年以后她仍然有些自责:“女儿长大后甚至一度不想回北京和我们一起生活。”
不过屠呦呦的付出最终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2015年10月5日,已85岁的她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我国首位获得该奖的科学家。
2019年,英国广播公司发起“20世纪最具标志性人物”票选活动,屠呦呦与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等一起成为候选人。
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屠呦呦在丈夫面前始终是个小女人。在她心里,李廷钊不只是丈夫、孩子的爸爸,更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大才。作为教授级高工,李廷钊曾在国家原冶金工业部和钢铁研究总院工作。就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却心甘情愿做她的“生活秘书”,让她更加钦佩。平时李廷钊做饭,她顶多打打下手洗洗碗。李廷钊却怜爱地说:“她年轻时不懂得照顾自己,也不愿请病假,现在一身老年病,腰痛、尿糖高,加上视力、听力都不好,我自然要多做点儿。”日常生活中,李廷钊照顾屠呦呦就像照顾女儿一样事无巨细,眼神里满是宠溺。
如今,屠呦呦一般很少外出,多数时间宅在家里写作、读书。为了让妻子多出门走走,李廷钊没少做动员工作。2022年冬的一天,老两口一前一后出门,小区保安问李老去哪儿,李廷钊一笑:“带老伴儿去旅游。”保安好奇:“去哪儿旅游啊?”老爷子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他们居住小区的名字,屠呦呦听了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你在事业上披荆斩棘,我在幕后默默支持。这,就是李廷钊这辈子宠妻的真实写照。
【編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