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立,夏吉良,柏新盛
(1.凤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凤阳 233100;2.凤阳县总铺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安徽凤阳 233100;3.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徽凤阳 233100)
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别名钻心虫、蛀心虫[1-2],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多为本地虫源发生[3],发生时有明显的危害中心。水稻是安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220 万hm2以上[4],近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5],水稻二化螟在早稻上呈中等至偏重发生[6-7],严重影响水稻产量[8-10]。长期以来,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一直依赖于化学防治[11],二化螟对有机磷类、沙蚕毒素类、苯甲酰苯基脲和菊酯类等杀虫剂的抗性已逐步上升[12-14]。目前,阿维菌素仍是当前生产上防治二化螟的主要农药有效成分之一[15]。为进一步明确阿维菌素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选用了4 个含有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并以复配制剂有效成分的单剂作为对照药剂,进行了水稻二化螟田间药剂防治试验。
试验在安徽省凤阳县板桥镇余湾村水稻田进行,前茬为小麦,黄白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水稻品种为诺两优6 号。2021 年6 月28 日至29 日施药,试验施药1次,施药时水稻处于分蘖期,田间枯鞘率17.1%,二化螟幼虫百丛170 头左右,其中1 龄幼虫约占20%,2 龄幼虫约占55%,3 龄幼虫15%,3 龄以上幼虫10%。各试验小区间作小埂并用农膜围隔开,小区间设1 m 宽隔离行。
1.2.1试验设计。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20%阿维·丙溴磷ME 和32%阿维·毒死蜱EC 等4 种阿维菌素的复配制剂,每个复配制剂设置3 个用药剂量;1%阿维菌素EC、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240 g/L 甲氧虫酰肼SC、40%丙溴磷EW 和40%毒死蜱EC 等5 个单剂均在推荐剂量内设置1 个用药剂量,各药剂剂量设置见表1。试验共设置17 个处理,另设空白对照,4 次重复,各试验小区面积为33 m2(6 m×5.5 m)。
表1 试验药剂及其施用剂量
1.2.2试验方法。空白对照区先喷等量清水,药剂处理区按各小区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各小区用药量,采用二次稀释法,以对水750 kg/hm2的比例折算各小区用水量,充分混匀后采用顺风单侧平行推进法均匀喷雾。施药器械为山东卫士WS-16 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雾工作压力0.2~0.3 Mpa,喷孔口径为1.0 mm。
1.2.3调查与田间药效计算。施药前(6 月27 日)调查虫口基数,当代为害定型后(药后20 d,2021 年7 月18 日)进行防效调查。调查采用平行跳跃式5 点取样,每点连续调查5 丛,每小区调查25 丛稻,统计枯心数和活虫数,计算枯心防治效果和杀虫防治效果。
药效计算公式如下:
枯心率(%)=(调查枯心数/调查总株数)×100
枯心防效(%)=[(对照枯心率-处理枯心率)/对照枯心率]×100
杀虫防效(%)=[(对照区药后活虫数-处理区药后活虫数)/对照区药后活虫数]×100
供试药剂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设置3 个剂量处理,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EC 和200 g/L 氯虫苯甲酰胺SC 各设置1 个剂量处理,进行了水稻二化螟防治试验。从表2 可以看出,供试药剂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高剂量(47.25 g/hm2)和中剂量(42.53 g/hm2)处理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分别可达95%和85%左右,低剂量(37.80 g/hm2)处理防治效果较差,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75.67%和71.7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高剂量处理的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显著高于其中剂量和低剂量处理,枯心防效与中剂量和低剂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杀虫防效与中剂量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与低剂量处理差异达极显著水平;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中剂量(42.53 g/hm2)处理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显著高于低剂量处理,且差异极显著;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EC(9.00 g/hm2)枯心防效与供试药剂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中剂量处理相当,杀虫防效则显著低于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中剂量处理;对照药剂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30.00 g/hm2)处理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与供试药剂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中剂量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用药量为42.53~47.25 g/hm2。
表2 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供试药剂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 3 个剂量处理和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EC(9.00 g/hm2)、240 g/L 甲氧虫酰肼SC(70.00 g/hm2)对二化螟防治试验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供试药剂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 在有效成分用量为48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88.02%和87.25%;有效成分用量为36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一般,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83.81%和79.38%;有效成分用量在24 g/hm2时防治效果较差,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74.44%和72.5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 高剂量(48 g/hm2)处理对水稻二化螟的枯心防效与其低剂量(24 g/hm2)处理差异显著,但未达极显著水平,与其中剂量(36 g/hm2)处理及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EC(9.00 g/hm2)处理差异不显著;对照药剂240 g/L 甲氧虫酰肼SC(70.00 g/hm2)处理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但差异未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胺SC 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时的用药量应为48 g/hm2。
表3 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设置了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 3 个试验剂量,同时设置1%阿维菌素EC 和40%丙溴磷EW 2 个单剂作为对照药剂,进行了二化螟防治效果试验。从表4 可以看出,供试药剂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 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40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最好,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在90%以上;有效成分用量为450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次之,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在86%左右;有效成分用量在270 g/hm2时防治效果一般,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80.10%和79.85%。由于各试验处理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在不同重复之间差异较大,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从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 不同剂量处理对二化螟的平均防效来看,其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最佳用药量为450~540 g/hm2。
表4 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 3 个剂量处理及对照药剂1%阿维菌素EC、40%毒死蜱EC 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试验的结果见表5。从表5 可以看出,供试药剂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 在有效成分用量为360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在89%以上;有效成分用量为240 g/hm2时对水稻二化螟防治效果次之,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均在84%左右;有效成分用量在120 g/hm2时防治效果较差,枯心防效和杀虫防效分别为73.29%和75.7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 有效成分用量在240 g/hm2和360 g/hm2时对二化螟防治效果差异不显著,但360 g/hm2时的防效显著高于120 g/hm2时的防效。因此,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 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时的用药量应在240~360 g/hm2。
表5 32%阿维·毒死蜱EC 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1)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 和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 对水稻二化螟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适宜剂量或剂量范围分别为:6%阿维菌素·氯虫苯甲酰胺SC,42.53~47.25 g/hm2;8%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SC,48 g/hm2;20%阿维菌素·丙溴磷ME,450~540 g/hm2;32%阿维菌素·毒死蜱EC,240~360 g/hm2。
(2)从参试的5 种杀虫剂单剂来看,阿维菌素具有较高的田间生物活性,有效成分用量为9 g/hm2时,防治效果仍较好,枯心防效为83%,杀虫防效为80.85%,氯虫苯甲酰胺和甲氧虫酰肼次之,有机磷杀虫剂丙溴磷和毒死蜱生物活性则相对较低,用于田间防治水稻二化螟时用药量较大。
(3)二化螟是安徽省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11],为钻蛀性害虫,危害水稻中下部,因此在施药防治时应选择有效成分内吸性强、润湿渗透性好的农药制剂产品,或在施药时配合适宜的农药喷雾助剂产品,以提高防治效果。目前植保无人机飞防已是安徽省主要的植保手段,采用植保无人机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时,宜尽量选择生物活性高、用药量低的农药品种,如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等的复配制剂,避免药液浓度过高、粘度过大对无人机飞防效果造成负面影响,或选择适宜的飞防助剂,以提高飞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