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昊翰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参加“高考备考学习经验交流会”,我感到很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问渠哪得清如许》。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观书有感》正是做学问之道。朱熹一生热衷教育,热爱读书,其弟子总结的“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中,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都说明做学问要学会反思。
反思,是进步的基石,能让我们查缺补漏,提升认知,稳步前进。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循序渐进积累知识,构建“半亩方塘”,持续反思会让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让“方塘”具有自净能力,是知识的内化过程。而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无不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罔然后弃之于不顾,则是囫囵吞枣;学,然后思,反省疏漏,改进之,优化学之不足,则思可以滋养学,事半功倍。
犹记得学习书法之初,我曾立志每日练字,希望终有所成。一千个日夜的勤学苦练,虽未有大成,也自认笔下横平竖直总相宜。然书法老师仍觉得下笔力道不足,运笔不到位。他建议下笔前多揣摩,心中有谱再落笔。
日光熹微的清晨、月满枝头的夜晚,我埋头于书桌前,在一次次提笔临摹中细细对比体味自己笔下与字帖的差别……宣纸堆得日益厚重,腰酸背痛也咬牙坚持,墨染衣衫也浑然不知。我常抓紧缝隙时间揣摩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指尖摩挲沉寂的文字,试图与大师会晤于一纸书页间,幻想他转腕提锋的飘逸,思考他落墨入笔的劲道。在某一个清晨,我又一次从临摹字帖的睡梦中醒来,窗外朝阳冉冉升起,微风拂散的墨香扑面而来,梦中的一笔一画仿佛带着灵气贯通血脉。
书桌前,我凝神提笔,运笔不忙不缓,字体不瘦不肥。一个端正遒劲的“人”跃然纸上,与大师笔下之“人”有了些许近似神韵。我与这字一时如久别重逢,喜不自胜。
无数次的揣摩、反思反哺积累,量变引起质变,厚积终于薄发。
这就是反思的力量,就是水清如许的原因。
有了积累,学会反思,着紧用力、居敬持志,你的艨艟巨艦一定可以在学海中自在穿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
×年×月×日
评点:文章审题准确,整体结构符合发言稿要求,文字清晰,逻辑清楚。开篇从朱熹的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学会反思。然后进一步展开,进行说理。在说理环节,先进行理论分析,结合《观书有感》的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再通过自身练习毛笔字的体会增强说理分量,内容很接地气,语言也很优美,说理恰到好处。结尾重回“反思”主题,对开篇的观点有了一定的升华。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