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明
1月28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虹星桥镇谭家村,农民在进行麦田开沟作业。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日前发布。文件围绕新时期、新阶段全面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对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重点进行了全面部署,给出了系统指导意见。从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角来看,今年的一号文件总体上可以从一个关键词——“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两个底线任务——“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以及四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保障支撑等重点工作”来进行深入理解。
作为21世纪以来中央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在秉承以往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的持续性、连贯性关注之外,一个突出的关键词就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同时也是“三农”工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精神的最大体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为此,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必须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强国建设。
要完成好这一任务,切实做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就要切实抓好“三个落实”“四个坚持”和一个“强化”。“三个落实”,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四个坚持”,即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一个“强化”,即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牢牢守住确保粮食安全和防止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任务,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保障支撑等四项重点工作。为此,必须真抓实干、切实立足国情农情做好工作,不折不扣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不断取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进展,为农业强国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具体而言,就是要紧扣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四大方面,从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九个方面,针对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系统、全面、具体的安排。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先还是要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和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接续乡村振兴,防止规模性返贫两个底线任务。
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首先要坚定不移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没有牢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无所谓粮食安全,更不可能成为农业现代化强国,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供给保障安全是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为此,一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二要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储备和购销领域监管;三要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四要建立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五要深入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包括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提倡健康饮食等。
2022年10月10日,村民在重庆黔江区小南海镇小南海村吊瓜基地采摘吊瓜。
其次要持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基本生产要素,农业基本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农业生产效能和效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对农业生产来说至关重要,直接关乎粮食安全。为此,一方面要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最后要持续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和效力的核心驱动力,更是确保粮食安全关键所在。为此,一方面大力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农业科技领域基础研究的支持机制;另一方面,持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必须切实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一是持续提升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二是更加深入地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三是进一步稳定完善帮扶政策;四是深入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五是进一步统筹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六是深入开展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研究,为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探索路子。
透过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难发现,聚焦乡村振兴任务目标,在具体行动上,要把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保障支撑等四项工作抓好落实。
首先,乡村发展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乡村产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必须大力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全面打造和创建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完善县乡村产业空间布局,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四是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切实做大做强做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同时,乡村发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不是为发展而发展,为振兴而振兴,为现代化而现代化,其根本目的都是落在人的发展目标上,都是围绕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幸福指数而来的。如果脱离这些目标,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也就失去了自身意义。因此,乡村发展不仅要特别关注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更要关注如何实现农民致富问题。
为此,必须进一步围绕如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做文章。一要更加广泛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企业,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二要进一步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稳岗倾斜力度,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业经营增效;三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四要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其次,乡村建设方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现代乡村建设的目标追求和实施标准。为更好建设乡村,一要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制定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建设指引;二要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要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四要加大村庄公共空间整治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五要进一步健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
再次,乡村治理方面,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障。要进一步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进一步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大力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强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功能,压实县级责任,推动乡镇扩权赋能,夯实村级基础;三是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
最后,保障支撑方面,政策和体制机制直接决定着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模式和路径选择。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弱势产业、弱势区域和弱势群体这一“三弱”对象的“三农”,如果没有好的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安排,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是不可想象的。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依靠有效的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以及持续的改革和创新。
2022年7月6日,浙江湖州德清县钟管镇下塘村昊昊家庭农场,党员志愿者和果农在葡萄大棚内直播卖葡萄。
为此,必须不断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加快制定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做好整体谋划和系统安排,同现有规划相衔接,分阶段扎实稳步推进。二是全面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三是进一步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开展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四是进一步完善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压实地方政府投入责任;推动金融机构增加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贷款投放,重点保障粮食安全信贷资金需求;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推动村镇银行结构性重组。五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估。